带有可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513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该加热覆层至少在板面的一部分上延伸。通过至少一个无加热覆层的区间将加热覆层分成至少一个第一加热覆层区间和第二加热覆层区间,其中两个加热覆层区间分别如此与至少两个汇流导体电连接,即在施加由电源提供的供给电压后,电流分别流过至少一个第一加热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加热区域。在无加热覆层的区间中布置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其具有这样的电阻的阻抗,即通过将供给电压施加到加热元件处可在包含无加热覆层的区间的面区域中加热板。在此,如此构造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即通过将供给电压施加到加热元件处可在至少一个邻接到无加热覆层的区间处的包含汇流导体的至少一个的面区域中共同加热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根据其类型涉及带有可电地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Scheibe)。
技术介绍
带有透明的可电加热的覆层的板自身已经完全已知,并且已反复在专利文献中被描述。就此而言,仅仅示例性地应参考德国公开文献DE 10200705286,DE 102008018147 Al和 DE 102008029986 Al。在机动车中,其常常应用成挡风板(Windschutzscheibe),因为与后窗玻璃不同地,挡风板的中央的视域(Sichtfeld) ( “A视域”)由于法律的规定不允许具有视线局限(Sichteinschrjinkung)。通过由可加热的覆层产生的热也可在中央的视域中去除(entfernen)在短时间内冷凝的湿气、冰和雪。带有可电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通常构造成复合板,在其中,两个单个板(Einzelscheibe)例如通过热塑性的粘合剂层相互连接。可加热的覆层例如布置在两个单个板中的一个的贴靠在热塑性的粘合剂层处的表面上。但是同样已知其它结构,在其中,可加热的覆层例如被施加到载体膜(Trjigerfolie)上,之后载体膜自身与两个单个板相粘接。例如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可加热的覆层可构造成单层或由包括至少一个这种单层的层序列(Schichtenfolge)组合而成。通常通过至少一对条形的或带形的电极(“汇流条”)将热流引入可加热的覆层中。其作为汇流导体(Sammelleiter)应尽可能均匀地将热流引入覆层中,并且分布在宽的前部(Front)上。由于带形的汇流导体是不透明的,因此典型地通过非透明的(opak)遮盖条(Maskierungsstreife)覆盖汇流导体。该遮盖条一般由非传导性的、染成黑色的(schwarzeingefjirbt)、可烧制的(einbrennbar)材料制成,例如作为丝网印刷膏(Siebdruckpaste)借助于丝网印刷方法将该材料施加到板上。在目前应用在工业的批量生产中的材料中,可加热的覆层的电的面电阻相对高并且可在每单位面积几欧姆的数量级上。尽管如此,为了实现足够的发热量,加热电压(Heizspannung)应相应地高,但是其中,例如在机动车中按照标准仅仅提供12至24伏特的车载电压。原则上,也可提高可加热的覆层的层厚度,以使得由此减小面电阻,但是这始终伴随板的光学的透射(Transmission)的减小,并且由此由于法律上的规定仅仅在受限的情况下是可能的。由于面电阻随着电流通路(Strompfade)的长度而增加,因此相反极性的汇流导体彼此应具有尽可能小的间距,以使得以这种方式引起尽可能大的发热量。因此,在通常宽度比高度大的车辆板中,典型地沿着板的较长的侧(在安装位置中上部地和下部地)布置汇流导体,从而热流可在板高度的更短的路径上流动。此外,汇流导体尽可能布置在遮盖条的彼此面对的边缘附近。然而,该设计方案具有的结果为,在设置成用于刮擦(Wischen)板的刮水器(Scheibenwischer)的静止或停止位置的区域中大多没有足够的发热量,从而刮水器可冻结。在欧洲的专利文件EP 1454509 BI中提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该文件中显示的透明的板中,通过两个电流汇流排包围可加热的视域,其中,通过两个电流汇流排的一个且尤其地通过去覆层(entschichten)的区域使视域与附加加热区域分开。在附加加热区域中设置相反极性的其它电流汇流排,以用于在视域之下的被遮盖的区域中加热板。
技术实现思路
相对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有利的方式改进带有可电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其中,尤其地应进一步改进在刮水器的静止或停止位置的区域中的发热量。根据本技术的提案,该目的和其它目的通过带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带有可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实现。通过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给出本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透明的板包括可电加热的、透明的覆层,其至少在板面的大部分上、尤其地在其中央的视域上延伸。通过至少一个无覆层的区间将可加热的覆层分割成至少两个相互分离的覆层区间,即,第一覆层区间和第二覆层区间。这两个覆层区间通过无覆层的区间在电流方面(galvanisch)相互分离。此外,覆层区间分别如此与至少两个汇流导体电地相连接,即在施加由电源提供的供给电压之后,电流分别流过至少一个由第一覆层区间形成的第一加热区域和至少一个由第二覆层区间形成的加热区域。被施加到两个覆层区间处的供给电压可为相同的或彼此不同,其中,其优选地为相同的并且由相同的电源提供。例如,汇流导体可构造成条形或带形的电极,并且与相对高电阻的(hochohmig)可电加热的覆层相比具有相对低电阻的阻抗(Widerstand)。通常,汇流导体具有与可加热的覆层相比可忽略的电阻的阻抗,从而在利用供给电压加载时其不明显加热并且由此实际上不对板加热做出贡献。根据本技术的提案,在无覆层的区间中布置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其具有这样的电阻的阻抗,即,通过将供给电压施加到加热元件处可在包含无覆层的区间的面区域中加热板。被施加到加热元件处的供给电压可与覆层区间的供给电压相同或与其不同,其中,优选地将相同的供给电压施加到加热元件和两个覆层区间处,由相同的电源提供该供给电压。此外,如此构造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即通过将供给电压施加到加热元件处可(基本上)通过热传导和(以非常小的份额)通过热辐射在至少一个邻接到无覆层的区间处的包含汇流导体中的至少一个的面区域中共同加热(mitheizen)板。尤其地,这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比发热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例如以Watt/dm2表示)大于这样的加热区域的比发热量,即,包含在面区域中的汇流导体与其覆层区间电地相连接。通过该措施,可以有利的方式实现,不仅加热无覆层的区间,而且利用汇流导体共同加热板的邻接到无覆层的区间处的面区域,在其中不存在由于可加热覆层引起的明显的发热量。例如,为了该目的,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的比发热量比该加热区域的比发热量大至少20%、尤其地至少30%,其中,另一方面,在比发热量方面的区别不应过大,而使得在板中出现不期望的大的热应力。在这一方面可为尤其有利的是,在无覆层的区间中的比发热量为最大 8Watt/dm2。有利地,如此构造该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即在板的邻接的具有汇流导体的面区域中通过加热元件的加热实现这样的比发热量,即其至少相应于汇流导体与其电地相连接的加热区域的比发热量。此外,在从无覆层的区间到包含汇流导体的邻近的面区域处的良好的热传递的方面可为有利的是,在至少一个加热元件和包含在邻近的面区域中的汇流导体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并且例如在几毫米的范围中且尤其地最大为I毫米。在根据本技术的板作为车辆挡风板的特殊的设计方案中,板包括两个覆层区间,其通过无覆层的区间在电流方面相互分离,其中,第一覆层区间位于板的中央的视域的区域中并且第二覆层区间位于刮水器的静止或停止位置的区域中。在此,不仅第一覆层区间而且第二覆层区间分别与至少两个汇流导体(直接)电地相连接,由此,在板的中央的视域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加热区域并且在刮水器的静止或停止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第二加热区域。例如,汇流导体可构造成带形或条形,其中,尤其地可通过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带形的汇流导体限制在板的中央的视域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可加热的覆层的透明的板,所述覆层(6)至少在板面的一部分上延伸,其中,通过至少一个无覆层的区间(9)将所述可加热的覆层(6)分割成至少一个第一覆层区间(10)和第二覆层区间(11),其中,所述两个覆层区间(10,11)分别与至少两个汇流导体(13,14)如此电连接,即在施加由电源提供的供给电压之后,电流分别流过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覆层区间(10)形成的第一加热区域(17)和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覆层区间(11)形成的第二加热区域(24),其中,在所述无覆层的区间(9)中布置至少一个加热元件(25),该加热元件(25)与汇流导体中的至少两个(13,14)直接电连接且具有这样的电阻阻抗,即通过将所述供给电压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25)处可在包含所述无覆层的区间(9)的面区域中加热所述板,并且其中,如此构造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元件(25),即通过将所述供给电压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25)处可在至少一个邻接到所述无覆层的区间(9)处的包含汇流导体中的至少一个(13)的面区域中共同加热所述板,并且其中,所述汇流导体(13,14)和所述加热元件(25)由金属印刷膏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利辛斯基DC范G沙尔B罗伊尔G沃特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