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224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加热透明体,特别涉及具有透明导电层的玻璃窗。该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带有均匀连续的电加热层,其特征在于:在该电加热层上设定加热区和预设在整个加热区内方向、大小一致的预设电流,当该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平行时,该部分轮廓不布置母线且与对应的电加热层轮廓重合;当该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母线,所述母线为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的等宽低电阻率导电件;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宽度变化的母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仅对母线设计进行改进,则使得整个电加热层上的电流密度相等、流向相同,最终达到功率密度一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加热透明体,特别涉及具有透明导电层的玻璃窗。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挡风玻璃,在天气寒冷时,会出现起霜、起雾、冷凝甚至冰雪等,严重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可加热挡风玻璃具有很大的市场。可加热挡风玻璃,包括两个玻璃板,它们通常通过聚乙烯醇缩丁醛(缩写为PVB)膜片而层压在一起。位于所述玻璃板之间的一对或多个间隔开的母线与一个导电件电接触,所述导电件为导电丝,或透明导电涂层。每个母线由一个外部引线通电以将电流从电源导向所述母线和所述导电件,以便电加热所述导电件,并通过热传导而加热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达到去除雾气和融化冰雪的目的。出于安全及外观需要,要求加热件是尽可能不可见的或不引人注目的,因此具有可加热的透明导电层的玻璃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加热窗玻璃的加热区域形状一般为非矩形,常见的如汽车前挡玻璃的类梯形形状。现有的用导电涂层加热的前挡玻璃,加热区域的加热不均匀,温差过大,常高达10 20°C以上,局部区域如加热区的四个角部易产生热点,有时局部低温区的除雾、化霜、除冰等效果很差,这些都是镀有导电涂层的前挡玻璃在电加热时存在的显著问题。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局部加热涂层的沉积厚度,用以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的薄膜电阻,使得在加热窗户的整个范围内的得到均匀的或者基本均匀的电能密度,如欧洲专利EP1168888A2公开的一种窗玻璃及制造方法。而中国专利CN102278043A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沉积的时间被延长了 ;掩膜的维护需要沉积设备停止工作,并且掩膜上多余的沉积物可能会污染薄膜表面,从而减少该方法的收益;而且,薄膜的沉积条件必须根据每个窗户的几何形状进行精确定制。该中国专利提供了基于上述理念的另一种实现均匀加热的方法,先在玻璃片上沉积连续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该薄膜具有在整个薄膜面积内均匀的薄膜电阻,再对薄膜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到具有薄膜电阻不同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镀有导电涂层的加热玻璃加热区加热不均匀、温差过大、局部热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均匀加热的窗玻璃。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带有均匀连续的电加热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层上设定加热区和预设在整个加热区内方向、大小一致的预设电流,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平行时,该部分轮廓不布置母线且与对应的电加热层轮廓重合;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母线,所述母线为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与加热区电接触的等宽低 电阻率导电件;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宽度变化的母线,所述母线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向加热区外延展,与加热区电接触,该部分轮廓在所述预设电流方向上按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分为若干个单调区间,以在每个单调区间内的加热区轮廓为斜边,在所述电加热层上作一曲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平行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且该直角边与所述斜边交点处的母线在所述单调区间内最宽,并向另一非直角端延展,逐渐变窄;所述加热区轮廓在预设电流方向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母线上分别接入高电压电源和低电压电源:对应单调区间轮廓上的母线时,则在该母线最宽处接入,对应垂直预设电流方向的母线时,则在该母线上任意点接入;对应不含有最高点/最低点的单调区间时,在其轮廓上的母线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方向的母线任意点接入不同阻值的压降电阻线,该压降电阻线另一端由引回导线接入与该母线同侧的最高点/最低点对应的单调区间内母线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轮廓上对应的母线上任意点,或与该母线同侧的最高点/最低点相同的电压电源,母线同侧是指预设电流均从母线流入加热区或预设电流均从加热区流入母线;该压降电阻线在非电加热层区域延展。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用通过复杂的工艺对电加热层进行处理,仅对母线设计进行改进,则使得整个电加热层上的电流密度相等、流向相同,最终达到功率密度一致的效果;相比常规母线布置方法而言,实现了挡风玻璃主加热区域表面整体均匀加热,技术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透明窗板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透明窗板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透明窗板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透明窗板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 例5的透明窗板的正视图。1-透明窗板,2-电加热层,3-加热区,4-预设电流,5-母线,51-上部母线,52-侧边母线,53-下部母线,6-单调区间,61-小区间,7-曲边直角三角形,8-最高点,9-最低点,10-低电压电源,11-高电压电源,12-压降电阻线,13-补充区,14-引回导线,16-油墨印边。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1,带有均匀连续的电加热层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层2上设定加热区3和预设在整个加热区3内方向、大小一致的预设电流4,当所述加热区3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4方向平行时,该部分轮廓不布置母线5且与对应的电加热层2轮廓重合;当所述加热区3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4方向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母线5,所述母线5为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与加热区3电接触的等宽低电阻率导电件;当所述加热区3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4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宽度变化的母线5,所述母线5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向加热区3外延展,与加热区3电接触,该部分轮廓在所述预设电流4方向上按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分为若干个单调区间6,以在每个单调区间6内的加热区3轮廓为斜边,在所述电加热层2上作一曲边直角三角形7,其中一直角边平行于所述预设电流4方向,且该直角边与所述斜边交点处的母线5在所述单调区间6内最宽,并向另一非直角端延展,逐渐变窄;所述加热区3轮廓在预设电流4方向上的最高点8和最低点9对应的母线5上分别接入高电压11和低电压10电源:对应单调区间6轮廓上的母线5时,则在该母线5最宽处接入,对应垂直预设电流4方向的母线5时,则在该母线5上任意点接入;对应不含有最高点8和最低点9的单调区间6时,在其轮廓上的母线5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4方向的母线5任意点接入不同阻值的压降电阻线12,该压降电阻线12另一端由引回导线14接入与该母线5同侧的最高点8/最低点9对应的单调区间6内母线5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4轮廓上对应的母线5上任意点,或与该母线5同侧的最高点8/最低点9相同的电压电源,母线5同侧是指预设电流4均从母线5流入加热区3或预设电流4均从加热区3流入母线5 ;该压降电阻线12在非电加热层区域延展。下面以汽车前挡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来讨论,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车辆透明窗,例如整体或者层叠侧窗、天窗或后窗。而且,可以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包括但是并不局限于家居和商业建筑的窗口和/或墙壁以及冰箱上的窗口。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汽车玻璃都是曲面的,但是针对其烘弯之前的平板玻璃或等面积几何展开后的平玻璃进行的设计加热效果与烘弯之后的成品的实际加热效果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因此为叙述方便、简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均是在平板玻璃上描述的。要指出的是,为了清晰起见,本专利技术示意图中的各元件未按真实比例进行绘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带有均匀连续的电加热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层上设定加热区和预设在整个加热区内方向、大小一致的预设电流,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平行时,该部分轮廓不布置母线且与对应的电加热层轮廓重合;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母线,所述母线为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与加热区电接触的等宽低电阻率导电件;当所述加热区的部分轮廓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部分轮廓上布置宽度变化的母线,所述母线以该部分轮廓为内轮廓并向加热区外延展,与加热区电接触,该部分轮廓在所述预设电流方向上按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分为若干个单调区间,以在每个单调区间内的加热区轮廓为斜边,在所述电加热层上作一曲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平行于所述预设电流方向,且该直角边与所述斜边交点处的母线在所述单调区间内最宽,并向另一非直角端延展,逐渐变窄;所述加热区轮廓在预设电流方向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对应的母线上分别接入高电压电源和低电压电源:对应单调区间轮廓上的母线时,则在该母线最宽处接入,对应垂直预设电流方向的母线时,则在该母线上任意点接入;对应不含有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单调区间时,在其轮廓上的母线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方向的母线任意点接入不同阻值的压降电阻线,该压降电阻线另一端由引回导线接入与该母线同侧的最高点/最低点对应的单调区间内母线最宽处或垂直预设电流轮廓上对应的母线上任意点,或与该母线同侧的最高点/最低点相同的电压电源,母线同侧是指预设电流均从母线流入加热区或预设电流均从加热区流入母线;该压降电阻线在非电加热层区域延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原康太曾东林传塔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