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腐接线装置,防腐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箱及第一导线管;接线箱包括箱主体、引导部分和接线端子,第一导线管具有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引导部分连接第一出线端,箱主体外的电线进入第一进线端,经由第一导线管和引导部分进入箱主体内,与接线端子电连接;其还包括排气箱和第二导线管,排气箱设有进线孔、出线孔和排气孔;第二导线管具有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第二出线端卡设在进线孔中;第一进线端穿过出线孔并卡设在出线孔中;电线从第二进线端进入,依次通过第二导线管、排气箱,进入第一进线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蚀性气体进入接线箱内对接线端子进行腐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腐接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腐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接线箱是一种转接施工线路,对分支线路进行表住,为布线和查线提供方便的一 种接口装置。图1和图2中显示的是现有的接线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a_3b显示的是接线箱 与导线管的连接部分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a-3b所示,现有的接线箱包括箱主体I’、 管形的引导部分2’和接线端子安装槽3’。其中,箱主体I’的背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 引导部分2’ 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具有外螺纹21’的一端穿过通孔4’并通过螺母5’拧 紧固定。引导部分2’连接箱主体I’外的导线管8’,二者连接部分采用了套紧件6’锁紧 固定,并可以通过调节螺栓V调节松紧度。箱主体I’外的电线穿过导线管8,和引导部分 2’进入箱主体I’的内部,与接线端子电连接。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箱主体I’中的接线端子3’大多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 制成,很容易被腐蚀,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腐蚀性气体会经由导线管8’与电线之间的间隙进入箱主体I’中,对箱主体 I ’中的接线端子造成腐蚀性破坏。第二、目前通常是接线完成前将接线端子放入箱主体I’中,这样在放入接线端子 的过程中一些腐蚀性气体也会进入箱主体I’中,对箱主体I’中的接线端子造成腐蚀性破 坏。被腐蚀的接线端子不仅会影响电路的通电,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短路等故障,留下 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腐接线装置,其能有效地防止腐蚀性气体进入接 线箱内对接线端子进行腐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腐接线装置,所述防腐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箱及第一导线管;其中:所述接 线箱包括箱主体、引导部分和接线端子,所述箱主体的背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引导部 分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导线管具有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所 述引导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出线端,所述箱主体外的电线进入所述第一进线端,经由所述第 一导线管和所述引导部分进入所述箱主体的内部,与接线端子电连接;其还包括排气箱和 第二导线管,其中:所述排气箱的顶壁设置有进线孔,底壁设置有出线孔,侧壁设置有排气 孔;所述第二导线管具有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二出线端穿过所述进线孔并卡 设在所述进线孔中;所述第一进线端穿过所述出线孔并卡设在所述出线孔中;电线从所述 第二进线端进入,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管、所述排气箱,进入所述第一进线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管和/或第二导线管与电线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密封层。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电线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层设置在第二出线端与电线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地,密封层所使用的材料为玻璃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 效果:由于本技术在现有的接线装置的结构基础上,即在接线箱上的引导部分连接 第一导线管的结构基础上,还增设了排气箱和第二导线管,并且排气箱上设置了进线孔、出 线孔和排气孔,第二导线管卡设在进线孔中,第一导线管卡设在出线孔中,尽管腐蚀性气体 可以经由第二导线管与电线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排气箱,但是由于排气箱设置了排气孔,而 且本技术使用时置于腐蚀性气体环境之外,因此进入排气箱的腐蚀性气体由于浓度较 大,其中的一部分便可以从排气孔扩散到排气箱之外,外部环境的一些新鲜空气也可以进 入排气箱,从而进一步使进入第一导线管的腐蚀性气体得到了稀释,从而避免了对接线箱 的中的接线端子的腐蚀性破坏作用。除此之外,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在第一导线管和/或第二导线管与电线之间的间隙设置了密 封层,因此可以防止腐蚀性气体经由第一导线管和/或与电线之间的间隙进入接线箱中, 从而避免了对接线端子造成腐蚀性破坏。此外,本技术还置于腐蚀性气体环境之外,因 此,即便是接线完成前将接线端子放入接线箱的箱主体中,也可以在放入接线端子的过程 中避免腐蚀性气体进入接线箱的箱主体中。2、由于本技术可以将密封层设置在第一进线端与电线的间隙中,也可以设置 在第二导线管与电线的间隙中,因此本技术在耗费较少的密封材料的基础上,也能够 进一步防止腐蚀性气体进入接线箱。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接线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图1中接线箱与导线管的连接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排气箱一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图中标记:1’、箱主体;2’、引导部分;21’、外螺纹;3’、接线端子安装槽;4’、通孔; 5’、螺母;6’、套紧件;7’、调节螺栓;8’、导线管;1、接线箱;11、主体;12、引导部分;13、接线端子;14、通孔;2、第一导线管;21、第 一进线端;22、第一出线端;3、排气箱;31、进线孔;32、出线孔;33、排气孔;4、第二导线管; 41、第二进线端;42、第二出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由于目前通常是接线完成前将接线端子放入箱主体中,这样在放入接线端子的过 程中,一些腐蚀性气体也会进入到箱主体中,对箱主体中的接线端子将造成腐蚀性破坏,因 此,本技术被置于腐蚀性环境之外。比如:烟叶仓库和粮仓等腐蚀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 方,可以将本技术设置在烟叶仓库和粮仓的墙外,然后通过导线管与墙内的用电设备 相连接,裸露的接线端子均置于接线箱内,烟叶仓库和粮仓内的电气电路中所使用的电线 通过导线管再连入接线箱中的接线端子即可,从而可以使接线箱中的接线端子与腐蚀性气 体隔离开,进而有效地避免在放入接线端子的过程中,腐蚀性气体进入接线箱的箱主体中。图4显示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防腐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 技术所提供的防腐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箱I及第一导线管2。其中:接线箱I包括箱主体、引导部分和接线端子,其中:箱主体中能够容纳接线端子以 及其他各种电器部件(图中未示出)。箱主体I的背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引导部分一端设 置有外螺纹,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拧紧固定。引导部分连接箱主体外的 第一导线管2,二者连接部分采用了套紧件锁紧固定,并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节松紧度。第一导线管2具有第一进线端22和第一出线端21,其中:第一出线端21与引导 部分相连接,第一进线端22放置在烟叶仓库和粮仓内,第一导线管2与引导部分共同形成 电线通道。箱主体外的电线,即从烟叶仓库和粮仓内的电气电路中所使用的电线从第一进 线端22进入,经由第一导线管2,从第一出线端21穿出,进入引导部分,再由引导部分进入 箱主体的内部,与接线端子电连接。图5示出的是排气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 提供的防腐接线装置还可以包括排气箱3和第二导线管4,其中:在排气箱3的顶壁设置进线孔31,底壁设置出线孔32,侧壁设置有排气孔33。图 3中显示的进线孔31和出线孔32都是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较为均匀,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腐接线装置,所述防腐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箱及第一导线管;其中:所述接线箱包括箱主体、引导部分和接线端子,所述箱主体的背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引导部分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导线管具有第一进线端和第一出线端;所述引导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出线端,所述箱主体外的电线进入所述第一进线端,经由所述第一导线管和所述引导部分进入所述箱主体的内部,与接线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箱和第二导线管,其中:所述排气箱的顶壁设置有进线孔,底壁设置有出线孔,侧壁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第二导线管具有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出线端;所述第二出线端穿过所述进线孔并卡设在所述进线孔中;所述第一进线端穿过所述出线孔并卡设在所述出线孔中;电线从所述第二进线端进入,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管、所述排气箱,进入所述第一进线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峰,林志兴,卢琳坤,涂琦彬,俞春煌,张增基,张伟,游文海,谢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