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以及一种采用该插头的充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397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以及一种采用该插头的充电连接器。上述插头设置有插针,该插针一端为用于和插座电连接的插针本体,另一端为用于和线缆连接的第一压线帽,插针本体和第一压线帽可拆卸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中的插针为由插针本体和第一压线帽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当插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频繁接插或操作不当造成插针本体磨损或失效时,工作人员仅需要更换新的插针本体即可,与现有技术中更换整个插针甚至整个插头的维修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节约维修成本,而且简化了维修操作。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采用了上述插头,从而可以在对插头进行维修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换插针本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头以及一种采用该插头的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给一辆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三至十个小时,这样长时间的充电需要在用户晚上回家休息、上班或购物时进行。当用户前一天晚上回家忘记充电,或者需要行驶较长里程,车辆行驶在路上发现电量不足时,则需要驶入换电站进行电池更换。由于用户的时间需求,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的时间越快越好。在每次更换电池时,工作人员都需要将电池与电动汽车断开电气回路和接通电气回路,因此,快速更换电池技术需要解决电气快速断开与连接的问题,即在每次更换电池时工作人员能否方便快捷地将电池与电动汽车断开和接通电气回路,其中,导向式插头及插座组成的充电连接器是电池组快速更换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此,可参考
技术介绍
:201010193452.8和201010193457.0。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两部分,其中,插头上设置有插针,插座上设置有插孔部,且插针和插孔部的尾端分别为将线缆紧固铰接的压线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电连接器的插针经过频繁的接插过程很容易产生磨损或失效,由于插针尾端的压线帽和线缆连接,因此,对插针进行维修更换时操作也比较繁琐。因此,如何简化充电连接器的插针发生磨损或失效后的维修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以及一种采用该插头的充电连接器,该插头上的插针为由插针本体和第一压线帽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当插针本体磨损或失效后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从而简化了充电连接器的插针损坏后的维修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插头,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一端为用于和插座电连接的插针本体,另一端为用于和线缆连接的第一压线帽,所述插针本体和所述第一压线帽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插头中,所述插针本体和所述第一压线帽为螺纹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插头中,所述插针本体的头部设置有绝缘帽。优选地,在上述插头中,用于接地的所述插针本体的头部高于其它所述插针本体的头部。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为上文中所述的插头。优选地,在上述充电连接器中,所述插座和/或所述插头上设置有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介质的凹槽。优选地,在上述充电连接器中,所述插座和/或所述插头上设置有导向套,且所述导向套采用铜合金或工程塑料。优选地,在上述充电连接器中,所述插座上用于与所述插头上的所述插针电连接的插孔部采用镀银线簧插孔。优选地,在上述充电连接器中,所述插座上用于与所述插头上的所述插针电连接的插孔部一端为用于电连接的插孔本体,另一端为用于和线缆连接的第二压线帽,并且,所述插孔本体和所述第二压线帽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在上述充电连接器中,所述插孔本体和所述第二压线帽为螺纹连接。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中的插针为由插针本体和第一压线帽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当插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频繁接插或操作不当造成插针本体磨损或失效时,工作人员仅需要更换新的插针本体即可,与现有技术中更换整个与线缆连接着的插针甚至更换整个插头的维修方案相比,本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节约了维修成本,而且简化了维修操作。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采用了上述插头,从而可以在对插头进行维修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换插针本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针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线帽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线帽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孔本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以及一种采用该插头的充电连接器,该插头上的插针为由插针本体和第一压线帽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当插针本体发生磨损或失效后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从而简化了充电连接器的插针损坏后的维修操作。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 提供的插针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线帽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线帽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孔本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头,该插头上设置有插针,插针一端为用于和插座电连接的插针本体1,另一端为用于和线缆连接的第一压线帽2,其中,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可拆卸连接,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上的插针为由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组成的分体式结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插针本体I的螺纹孔的开口端为锥形端口11,以方便更换插针本体I时的插接操作,同时,第一压线帽2的螺纹底端设计为与插针本体I上锥形端口 11适配的锥形侧壁21,以便于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之间的接触连接,其接触电阻小于0.1毫欧。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在具体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或利用摩擦力紧密配合,或者是利用特定的卡接结构实现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均能够令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目的,以方便使用和更换,因此,本技术对插针本体I和第一压线帽2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当插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频繁接插或操作不当造成插针本体I磨损或失效时,工作人员仅需要更换新的插针本体I即可,与现有技术更换整个与线缆连接着的插针甚至插头的维修方案相比,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节约了维修成本,而且简化了维修操作。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插针本体I的头部设置有绝缘帽,以防止意外触电。进一步地,插头上用于接地的插针本体的头部高于其它插针本体的头部,例如,图7中位于最上端的插针为接地插针,该接地插针的头部(即接地插针中插针本体的头部)高出其它插针头部2_,以实现安全保护。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头即为上文中所述的分体式结构的插头。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电连接器的插座上用于与插头上的插针电连接的插孔部的一端为插孔本体3,另一端为第二压线帽,插孔本体3和第二压线帽可拆卸连接,即该插孔部为由插孔本体3和第二压线帽组成的分体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一端为用于和插座电连接的插针本体(1),另一端为用于和线缆连接的第一压线帽(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本体(1)和所述第一压线帽(2)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戴咏夏林晓斌郑军云汪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