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轻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5618 阅读:155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8-29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搬运轻便车,应用于近距离油桶的搬运,包括底座、车轮、机架、第一涡轮蜗杆机构、第二涡轮蜗杆机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设一螺杆,所述机架开设第二通孔,通过该第二通孔将机架安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上,通过传动杆与第二涡轮蜗杆机构的涡轮螺纹配合,对位于第一空间内的物件进行夹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搬运轻便车,通过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将油桶夹紧,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将固定工件的机架连同油桶一起升高。巧妙运用涡轮蜗杆的自锁特性,将工件夹紧及托起,对圆柱形油桶固定,在车轮的作用下实现自由轻便的移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搬运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近距离油桶搬运的搬运轻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100至200升油桶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还没有一个比较合适的专业工具,现在的搬运多采用人工搬运或手推车搬运,该两种方法均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由于油桶体积大,重量大,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用传统的手推车搬运,油桶多为圆柱形状,油桶搬运时不稳定,易于滚动,另外在油桶的装卸过程也比较费力和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搬运快速装卸轻便,节省劳力的搬运轻便车。本技术提供一种搬运轻便车,应用于近距离油桶搬运,包括底座、车轮、机架、第一涡轮蜗杆机构、第二涡轮蜗杆机构,所述底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一端的第一连接板,形成第一空间,第一连接板中部的上表面固设一螺杆,所述机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连接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相对一端的第二连接板,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板中部开设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机架通过该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杆与第一涡轮蜗杆机构的涡轮配合,将拖动机架沿螺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上,通过传动杆与第二涡轮蜗杆机构的涡轮螺纹配合,对位于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内的物件进行夹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包括第一涡轮及第一涡轮相匹配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涡轮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用于将该第一涡轮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螺杆上,并抵持机架的下底面,所述第一蜗杆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底面上,与第一涡轮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安装第一转轮,用于带动该第一蜗杆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一自上而下的方形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包括传动杆、第二涡轮及与第二涡轮相匹配的第二蜗杆,所述传动杆为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上,且位于方形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涡轮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所述传动杆穿设在所述第二涡轮中心的螺纹通孔内,通过该传动杆将第二涡轮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形通孔内,且第二涡轮的转动使传动杆在螺纹的作用下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蜗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与第二涡轮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安装第二转轮,用于带动该第二蜗杆转动。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夹臂,所述夹臂包括固定壁及活动壁,所述固定壁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第四侧板上,所述活动壁形状大小与所述固定壁相同,安装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的传动杆的一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搬运轻便车能快速装卸及运输,通过第二涡轮蜗杆机构将油桶夹紧,第一涡轮蜗杆机构将固定工件的机架连同油桶一起升高。巧妙运用涡轮蜗杆的自锁特性下,将工件夹紧及托起,对圆柱形油桶固定,在车轮的作用下实现自由轻便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搬运轻便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搬运轻便车立体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搬运轻便车100,应用于油桶的运输搬运,包括底座10、车轮20、机架30、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夹壁80及扶手90。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及第一连接板15。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15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相对的一端,整体呈“U”形,形成一第一空间18。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分别凸设两滑动杆151,两滑动杆151相距一定的距离,且该滑动杆151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板15的上表面且位于两滑动杆151之间固设一螺杆153,所述两滑动杆151与所述螺杆153对齐。所述车轮20包括若干个,本实施例中为4个,安装于所述底座10的下底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的两端。所述机架30与所述座10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包括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及第二连接板35。所述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15连接于第三侧板11、第四侧板13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三侧板31的远离第二连接板35的一端部开设有一自上而下的方形通孔311。所述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及第二连接板35围成第二空间38。所述第二连接板35开设两个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351,及位于两第一通孔351之间的第二通孔353。该第一通孔351、第二通孔353的开设位置与所述底滑动杆151及螺杆153的位置对应。该第一通孔351用于穿设所述滑动杆151,第二通孔353用于穿设所述螺杆153。通过该第一通孔351、第二通孔353与滑动杆151、螺杆153的配合,将机架30安装在所述的底座10上,且能沿着所述滑动杆151的轴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与所述机架30之间,包括第一涡轮53及相匹配的第一蜗杆55。所述第一涡轮53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图未示),该螺纹通孔和所述第一螺杆153匹配,用于将该第一涡轮53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杆153上,且该第一涡轮53抵持在机架30的下底面。通过第一涡轮53的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轴向移动,推动所述机架30移动。所述第一蜗杆55平行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安装在所述机架30的连接臂35的下底面上,与第一涡轮53配合。该第一蜗杆55的一端延伸出该机架30的外侦牝即远离所述机架30第二空间38的一侧,并在该端安装第一转轮551,用于带动该第一蜗杆55转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安装在所述机架30的第三侧板31上,包括传动杆71、第二涡轮73及与第二涡轮73相匹配的第二蜗杆75。所述传动杆71为一螺纹杆,与所述机架30的第二连接板35平行,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31的方形通孔311中心的上部,且能轴向移动的固定。所述第二涡轮73中心开设一螺纹通孔(图未示),所述传动杆71穿设在所述第二涡轮73中心的螺纹通孔内,通过该传动杆71将第二涡轮73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形通孔311内,且第二涡轮73的转动使传动杆71在螺纹的作用下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蜗杆75平行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的安装在所述机架30第三侧板31的下底面上,且与第二涡轮73配合,该第二蜗杆75的一端延伸出该机架30的外侧,即远离所述机架30第二空间38的一例,并在该端安装第二转轮751,用于带动该蜗杆75转动。所述夹臂80包括固定壁81及活动壁83。所述固定壁81呈长方体状,其中一侧面安装在所述机架30的第四侧板33上,且位于相对第三侧板31的侧面上,与所述传动杆71对应。所述活动壁83形状大小与所述固定壁81相同,安装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的传动杆71的一端,相对所述第四侧板33的一端,且与所述固定壁81相对,在所述传动杆71的带动下,与所述固定壁81配合对所在第二空间38内的物件夹持。所述扶手90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的两滑动杆151的顶部,用于推动或拉动所述搬运轻便车100。请结合参阅图2,工作时,推动或拉动扶手90,在滚轮20的作用下,控制搬运轻便车100移动,将油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搬运轻便车(100),包括底座(10)、车轮(20)、机架(30)、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及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相对一端的第一连接板(15),形成第一空间(18),第一连接板(15)中部的上表面固设一螺杆(153),所述机架(3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3)及连接第三侧板(11)、第四侧板(13)相对一端的第二连接板(35),形成第二空间(38),所述第二连接板(35)中部开设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353),所述机架(30)通过该第二通孔(353)套设在所述螺杆(153)上,所述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安装在所述机架(30)与底座(10)之间,通过螺杆(153)与第一涡轮蜗杆机构(50)的涡轮配合,将拖动机架(30)沿螺杆(153)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安装在所述第三侧板(31)上,通过传动杆(71)与第二涡轮蜗杆机构(70)的涡轮螺纹配合,对位于第一空间(18)、第二空间(38)内的物件进行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晔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新大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27日 13:06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LogicofCollectiveActionPublicGoodsandtheTheoryof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