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959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0:29
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由模块化单元构成;模块化单元具体构成如下:底座(10)、顶盖(20)、立柱(30)、墙体(50)、吊顶(60);顶盖(20)、底座(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从上到下顺次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顶盖连接管(21)、立柱(30)和底座连接管(11)布置在底座(10)和顶盖(20)之间且其内部布置有连接杆(40),连接杆(40)依次穿过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214)、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且连接杆(40)的下端与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各模块组合单元可以进行左右或上下连接,组装方便快捷。可工厂化加工且能满足不同的空间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房屋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
技术介绍
:目前可移动的建筑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用作矿山、铁路桥梁等野外施工的办公室或宿舍,市政施工用房,商铺,展厅等,此类建筑物属于流动性强,可搬迁的建筑物,因此需要经常更换使用地点,需要经常拆 装和运输;而现有的可移动建筑物通常是一体式结构,搬迁时房屋要占用很大的空间,不利于运输,而且一般为单体建筑,无法进行组合满足大空间使用需求,现有的临时建筑物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其特殊要求。人们迫切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可拆装、便于运输的模块化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可整体移动、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其由至少一个模块化单元构成或者2个及2个以上模块化单元组合而成;每个模块化单元具体构成如下:底座10、顶盖20、立柱30、墙体50、吊顶60 ;其中:立柱30、墙体50均竖直布置且均用于连接底座10和顶盖20,相邻的立柱30之间布置有墙体50,吊顶60固定布置在顶盖20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的顶盖20、底座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还设置有如下结构:顶盖连接管21、底座连接管11、连接杆40、立柱30,其中:所述顶盖连接管2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顶盖20的四个角,底座连接管1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底座10的四个角;上下对应布置的顶盖20、底座10上的各4处顶盖连接管21、底座连接管11也分为对应的四组且在竖直方向上共线,同组的顶盖连接管21和底座连接管11之间通过立柱30连接在一起;同组且从上到下顺次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顶盖连接管21、立柱30和底座连接管11的内部布置有连接杆40,连接杆40上部与顶盖20构成活动连接;顶盖连接管21内设置有固定在其内腔且沿其横截面方向布置的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中央处设置有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214,底座连接管11设置有固定在其内腔且沿其横截面方向布置的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中央处设置有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 ;吊环41固接于连接杆40上部,连接杆40依次穿过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214、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 ;连接杆40固接有吊环41的上端与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连接,连接杆40的下端与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方法,通过连接杆40将顶盖20、立柱30、底座10活动连接,还可用连接杆40通过底座10进行模块房的整体吊装。所述顶盖连接管21具体由同轴连接的上部管体211和下部管体212组成,其中:上部管体211的内径大于下部管体212的外径;所述底座连接管11具体由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的上部管体111和柱脚112组成,其中:上部管体111的内径大于柱脚112的外径;所述立柱30具体由同轴连接的主管体31和连接管体32组成,主管体31的内径的大于连接管体32的外径;所述顶 盖连接管21中的下部管体212底部插接在立柱30中的主管体31内,立柱30中的主管体31的上部与顶盖连接管21中的上部管体211的下部相接;立柱30中的连接管体32底部插接在底座连接管11中的上部管体111顶部内。所述顶盖连接管21中的上部管体211、立柱30中的主管体31、底座连接管11的上部管体111均采用管状结构,其横截面具体是下述结构形式之一:矩形管、方管、圆管、多边形管。连接杆40具体构成如下:上部吊环41、连接杆件42 ;其中:上部吊环41布置在连接杆件42上部,连接杆件42通过上部吊环41与顶盖20构成活动连接。所述底座连接管11还包括有下述结构:水平连接板113、外围托台114 ;其中:水平连接板113固接于柱脚112内部,用于支撑上部管体111的外围托台114固接于柱脚112外部,水平连接板113中部设有可供连接杆40穿过的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 ;所述柱脚112的外侧下部设有可供模块化组合房组合连接的孔117及工艺孔116。顶盖20的下部侧面靠近外边缘设有开口朝下的U型槽24,墙体50的顶部插在该U型槽24内;底座10周边顶部安装有扣件25。所述U型槽24具体构成如下:槽底241、第一侧边242、第二侧边244、副折边243 ;其中:第二侧边244、第一侧边242都垂直于槽底241且都布置在槽底241的同一侧,且三者构成横断面为“U”型的结构;副折边243连接着第一侧边242的远离槽底241 —侧的侧边;且副折边243和槽底241的主体结构平行;第二侧边244、槽底241、第一侧边242、副折边243顺次布置成一个整体;副折边243用于放置所述吊顶60。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包括底座10、顶盖20、立柱30、连接杆40、墙体50以及吊顶60。通过连接杆40将底座10、顶盖20、立柱30活动连接,连接杆40上部设有上部吊环41,可对组合房进行整体吊装搬迁移动,由于连接杆40是活动连接,因此拆装非常方便,各个构件的生产加工均在工厂内完成,当用户需要时,只需把组合房的每个模块化单元运到现场,相互连接起来并与基础固定即可,不仅如此,而且组合房各个模块构件拼装完成后,本身又成为一个大的模块组合单元,单元之间又可以进行左右或上下连接,组装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模块化组合单元的顶盖20、立柱30、底座10使用隐蔽在立柱30内的连接杆40连接,拆装以及吊装非常方便,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节省了立柱30及顶盖20的材料,经济实用,并且使现场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可进行工厂化批量生产加工,提高效率。运输非常便捷,且能满足不同的空间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使用新型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屋整体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的纵向立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组合立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组合连接示意图;图5为所述立柱30组合连接示意图;图6为所述顶盖20组合连接示意图;图7为所述底座10组合连接示意图;图8为所述底座10的结构不意图;图9为所述顶盖2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所述顶盖连接管21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所述立柱3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所述底座连接管11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所述顶盖连接管21、立柱30、底座连接管11通过带吊环的连接杆40连接结构示意·图14为所述墙体5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为所述U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其由至少一个模块化单元构成或者2个及2个以上模块化单元组合而成;每个模块化单元具体构成如下:底座10、顶盖20、立柱30、墙体50、吊顶60 ;其中:立柱30、墙体50均竖直布置且均用于连接底座10和顶盖20,相邻的立柱30之间布置有墙体50,吊顶60固定布置在顶盖20下部;关键点在于: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的顶盖20、底座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还设置有如下结构:顶盖连接管21、底座连接管11、连接杆40、立柱30,其中:所述顶盖连接管2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顶盖20的四个角,底座连接管1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底座10的四个角;上下对应布置的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其由至少一个模块化单元构成或者2个及2个以上模块化单元组合而成;每个模块化单元具体构成如下:底座(10)、顶盖(20)、立柱(30)、墙体(50)、吊顶(60);其中:立柱(30)、墙体(50)均竖直布置且均用于连接底座(10)和顶盖(20),相邻的立柱(30)之间布置有墙体(50),吊顶(60)固定布置在顶盖(20)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的顶盖(20)、底座(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中还设置有如下结构:顶盖连接管(21)、底座连接管(11)、连接杆(40)、立柱(30),其中:所述顶盖连接管(2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顶盖(20)的四个角,底座连接管(11)有四处且分别连接着底座(10)的四个角;上下对应布置的顶盖(20)、底座(10)上的各4处顶盖连接管(21)、底座连接管(11)也分为对应的四组且在竖直方向上共线,同组的顶盖连接管(21)和底座连接管(11)之间通过立柱(30)连接在一起;同组且从上到下顺次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顶盖连接管(21)、立柱(30)和底座连接管(11)的内部布置有连接杆(40),连接杆(40)上部与顶盖(20)构成活动连接;顶盖连接管(21)内设置有固定在其内腔且沿其横截面方向布置的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中央处设置有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214),底座连接管(11)设置有固定在其内腔且沿其横截面方向布置的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中央处设置 有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吊环(41)固接于连接杆(40)上部,连接杆(40)依次穿过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214)、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孔(115);连接杆(40)固接有吊环(41)的上端与顶盖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213)连接,连接杆(40)的下端与底座连接管内水平连接板(1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峰张亮亮毕章锋唐玉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瑞福工业住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