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示流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630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示流仪,其特点在于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前电路板与后电路板,其中所述前壳体平躺安装的凹腔,所述前电路板平躺安装于该凹腔中,所述后壳体做出有供后电路板垂直插装的腔槽室,所述后电路板垂直插装于腔槽室中且与前电路板呈垂直设置,并通过在后电路板与前电路板之间设有的插线脚机构来同时实现后电路板与前电路板之间在结构上的装组连接和电气上的电连接;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相扣装盖合一起。本产品具有装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十分适用于水利、化工、供水等行业的流体测量与控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示流仪
技术介绍
示流仪或示流器主要应用于各种中口径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总量、瞬时流量的测量与控制。现有的示流仪或示流器产品,其各块电路板大都是采用螺丝及一些相关的支撑固定部件进行逐一固定在外壳内腔中的,这就使这类产品还存在这样一些不足:一是各块电路板采用螺丝、支撑固定部件装配,从而造成产品的组装工序繁琐、复杂,组装效率低,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本高;二是各电路板没有合理、有序地安排在外壳腔体中,容易造成产品的散热性能较差、稳定性不佳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方案的示流仪或示流器产品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改良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组装简便、快捷,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企业的日常运作成本,以及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散热性能和稳定性能的智能示 流仪。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示流仪,其特点在于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前电路板与后电路板,其中所述前壳体平躺安装的凹腔,所述前电路板平躺安装于该凹腔中,所述后壳体做出有供后电路板垂直插装的腔槽室,所述后电路板垂直插装于腔槽室中且与前电路板呈垂直设置,并通过在后电路板与前电路板之间设有的插线脚机构来同时实现后电路板与前电路板之间在结构上的装组连接和电气上的电连接;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相扣装盖合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内的四周分别设有限位凸筋与定位扣钩,所述前电路板的四周侧边上相对应地设有缺口,该前电路板通过其缺口与凹腔中的限位凸筋和定位扣钩的相卡扣而实现免螺丝固定安装于凹腔中。再进一步地,所述腔槽室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对插装槽,所述后电路板通过其二侧边与插装槽的相插装而实现垂直插装于该腔槽室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产品的电路板是不用用到螺丝或其它固定部件就可以简便、快捷地安装于壳体中,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电路板的安装固定结构,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企业的日常运作成本。同时,整个壳体的装配也是不用用到螺丝的,通过简单扣装方式即组装好。(2)由于电路板是经合理、有机地安排于壳体中的,使得电路板之间能预留出较为合理的间隙,供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散热性能和稳定性能,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3)本产品具有装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十分适用于水利、化工、供水等行业的流体测量与控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示流仪,其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前电路板3与后电路板4,其中所述前壳体I)做出有供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的凹腔11,所述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于该凹腔11中,所述后壳体2做出有供后电路板4垂直插装的腔槽室21,所述后电路板4垂直插装于腔槽室21中且与前电路板3呈垂直设置,并通过在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设有的插线脚机构来同时实现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在结构上的装组连接和电气上的电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插线脚机构由设置在前电路板3上的插脚座5与设置在后电路板4上 的插脚针组6构成。所述前壳体I与后壳体2相扣装盖合一起,该前壳体与后壳体2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进行相扣装盖合一起,即如图3所示,所述前壳体I的凹腔11中还设有扣装块14,所述后壳体2上相对应地设有扣装座24,该前壳体I与后壳体2之间通过扣装块14与扣装座24的相扣装而实现免螺丝组装一起。为了进一步地使前电路板3更为可靠、牢固地安装于前壳体I中,如图3所示,所述凹腔11内的四周分别设有限位凸筋12与定位扣钩13,所述前电路板3的四周侧边上相对应地设有缺口 31,该前电路板3通过其缺口 31与凹腔11中的限位凸筋12和定位扣钩13的相卡扣而实现免螺丝固定安装于凹腔11中。同理,为了使后电路板4更为可靠、牢固地安装于后壳体2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腔槽室21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对插装槽22,所述后电路板4通过其二侧边与插装槽22的相插装而实现垂直插装于该腔槽室21中。为了使本产品便于与其它电气产品相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后电路板4的后端侧边还设置有一排接线端子41,所述后壳体2的后端面上相对应地做出有穿孔23,即如图4所示,所述后电路板4的接线端子41穿过后壳体2的穿孔23伸出至该后壳体2的后端面上。至此,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可以看出,本产品的装配完全不用用到螺丝以及其它固定部件,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电路板能够简单、可靠地安装于壳体中,同时,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也是不用用到螺丝固定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企业的日常运作成本。为了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所述前壳体I正面上还分别设有显示屏7、若干个信号指示灯8及操作触控键9。所述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LED显示屏。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I)、后壳体(2)、前电路板(3)与后电路板(4),其中所述前壳体(I)做出有供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的凹腔(11),所述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于该凹腔(11)中,所述后壳体(2)做出有供后电路板⑷垂直插装的腔槽室(21),所述后电路板(4)垂直插装于腔槽室(21)中且与前电路板(3)呈垂直设置,并通过在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设有的插线脚机构来同时实现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在结构上的装组连接和电气上的电连接;所述前壳体(I)与后壳体(2)相扣装盖合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11)内的四周分别设有限位凸筋(12)与定位扣钩(13),所述前电路板(3)的四周侧边上相对应地设有缺口(31),该前电路板⑶通过其缺口(31)与凹腔(11)中的限位凸筋(12)和定位扣钩(13)的相卡扣而实现免螺丝固定安装于凹腔(1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腔槽室(21)内的侧壁上设有一对插装槽(22),所述后电路板(4)通过其二侧边与插装槽(22)的相插装而实现垂直插装于该腔槽室(2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电路板(4)的后端侧边还设置有一排接线端子(41),所述后壳体(2)的后端面上相对应地做出有穿孔(23),所述后电路板⑷的接线端子(41)穿过后壳体(2)的穿孔(23)伸出至该后壳体(2)的后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脚机构由设置在前电路板(3)上的插脚座(5)与设置在 后电路板⑷上的插脚针组(6)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I)的凹腔(11)中还设有扣装块(14),所述后壳体(2)上相对应地设有扣装座(24),该前壳体(I)与后壳体(2)之间通过扣装块(14)与扣装座(24)的相扣装而实现免螺丝组装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I)正面上还分别设有显示屏(7)、若干个信号指示灯(8)及操作触控键(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示流仪,其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示流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前电路板(3)与后电路板(4),其中所述前壳体(1)做出有供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的凹腔(11),所述前电路板(3)平躺安装于该凹腔(11)中,所述后壳体(2)做出有供后电路板(4)垂直插装的腔槽室(21),所述后电路板(4)垂直插装于腔槽室(21)中且与前电路板(3)呈垂直设置,并通过在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设有的插线脚机构来同时实现后电路板(4)与前电路板(3)之间在结构上的装组连接和电气上的电连接;所述前壳体(1)与后壳体(2)相扣装盖合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河海泵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