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575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它解决了现有自然源制冷与压缩机制冷复合型机组在冷凝器外侧积结雾凇的情况下,因无法进行除霜而影响作用效果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包括内外侧平贴设置的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自然冷源冷凝器的内侧方位设置风机电机,风机电机驱动连接风扇,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的两侧均设置压强传感器,两个压强传感器均电连接压差计,压差计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风机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反吹带动载冷剂的余温进行除霜作用,解决雾凇阻挡冷凝器散热,并增加冷凝风机耗电量等问题,且作用可靠、便捷,充分利用能源,起到设备保护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器设备
,涉及一种双冷源复合作用的空调,特别是一种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源制冷与压缩机制冷复合型机组,即为双冷源复合空调,其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启动压缩机,采用压缩机制冷达到降温目的;在环境温度低于一定值时(一般在5°C IO0C ),关闭压缩机,采用自然界的低温空气对载冷剂进行冷却,达到降温目的。双冷源复合空调已经在机房温度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房由于其特殊性,需常年进行制冷降温。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采用低温环境空气冷却载冷剂,进而对机房进行降温,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冷却方式,同时又实现大量能源的节省。但在有雾凇产生的地区,可能会造成雾凇积聚于冷凝器的迎风面上,增大通风风阻,造成冷凝器的通风量减小,从而导致冷凝风机耗电量迅猛增加,甚至导致冷凝风机损坏,影响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外界温度采用相对应的压缩机制冷或外界冷源制冷,并通过感知、计算、控制执行等流程方式进行风机电机正反转控制,以达到反吹带动余温除霜的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侧平贴设置的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所述自然冷源冷凝器的内侧方位设置风机电机,所述风 机电机驱动连接风扇,所述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的两侧均设置压强传感器,所述两个压强传感器均电连接压差计,所述压差计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上述风机电机。反风除霜装置设置在位于室外的空调外机箱中,即自然冷源冷凝器、压缩机制冷冷凝器、风机电机、风扇与压差计等均设置在空调外机箱内,配合起到空调散热作用。本双冷源复合空调在室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且该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同步连接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当外界温度高于10°c时,控制器控制压缩机运作进行制冷操作;当外界温度低于5°c 10°C时,控制器控制压缩机关闭,使用外界冷源进行热交换的室内制冷操作。在上述的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中,所述风机电机内具有正反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内设置双向正反转的切换阀,所述切换阀与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的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中,所述压差计内设置压强感知模块、比较计算模块及信息传输模块。位于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两侧的压强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即时压强值传递至压强感知模块中,随后通过比较计算模块得出两即时压强值的即时压强差值,最后由信息传输模块将即时压强差值传输至控制器。在上述的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中,所述控制器内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模块、计算单元模块及执行单元模块。通过信息接收单元模块接收压差计输送的即时压强差值,随后通过计算单元模块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后由执行单元模块判断执行风机电机的正反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特别针对常年需要低温控制要求的室内使用,其根据外界温度采用相对应的压缩机制冷或外界冷源制冷两种降温方式,由此在确保室内温度的精准低温控制下,同时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消耗成本的环保宗旨;另一方面,在雾凇产生的情况下,通过感知、计算、控制执行等流程方式进行风机电机正反转控制,以达到反吹带动载冷剂所需散除的余温进行除霜作用,由此解决雾凇阻挡冷凝器散热,并增加冷凝风机耗电量等问题,且该装置结构及方法作用可靠、便捷,充分利用能源,起到设备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制冷冷凝器;2、自然冷源冷凝器;3、风机电机;4、风扇;5、压强传感器;6、压差计;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设置在位于室外的空调外机箱中,即其包括的自然冷源冷凝器2、压缩机制冷冷凝器1、风机电机3、风扇4与压差计6等均设置在空调外机箱内,配合起到空调散热作用。自然冷源冷凝器2·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呈内外侧平贴设置,自然冷源冷凝器2的内侧方位设置风机电机3,风机电机3驱动连接风扇4。自然冷源冷凝器2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的两侧均设置压强传感器5,两个压强传感器5均电连接压差计6,压差计6电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又控制连接风机电机3。风机电机3内具有正反转控制电路,控制器7内设置双向正反转的切换阀,该切换阀与正反转控制电路相连接。在室外的空调外机箱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且该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同步连接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压差计6内设置压强感知模块、比较计算模块及信息传输模块。位于自然冷源冷凝器2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两侧的压强传感器5将检测到的即时压强值传递至压强感知模块中,随后通过比较计算模块得出两即时压强值的即时压强差值,最后由信息传输模块将即时压强差值传输至控制器7。控制器7内设置信息接收单元模块、计算单元模块及执行单元模块。通过信息接收单元模块接收压差计6输送的即时压强差值,随后通过计算单元模块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确定,最后由执行单元模块判断执行风机电机3的正反转。当外界温度高于10°C时,控制器7控制压缩机运作进行制冷操作,即采用位于外侧的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进行散热;当外界温度低于5°c 10°C时,控制器7控制压缩机关闭,使用外界冷源进行热交换的室内制冷操作,即采用位于内侧的自然冷源冷凝器2进行散热。在寒冷地区或海拔较高有雾凇出现的地区,当雾凇随空气经过位于外侧的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时,由于此时采用的是自然源冷却方式,载冷剂流经位于内侧的自然冷源冷凝器2,外侧的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不使用,故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进而雾凇接触其表面便冷凝而逐渐积结,造成堵塞流动风道,使两相贴冷凝器的内外压差增大。随着雾凇积结增多,位于两侧的压强传感器5所检测的压差值便逐步上升,直至压差值增大到设定值时,压差计6输出信号给控制器7,控制器7判断确认后操控切换阀切换至风机电机3反转控制电路连通,进而原本正转的风扇4在风机电机3的带动下反转运行,此时由于内侧的自然冷源冷凝器2中流动温度较高的载冷剂,故风向由内侧吹向外侧时经自然冷源冷凝器2得到加热,然后吹向外侧积结的雾凇上,由此对自然冷源冷凝器2进行散热,又使雾凇融化并在反方向风力作用下迅速脱落。一定时间后(可设定时间,I IOmin范围),控制器7动作切换阀,风机电机3停止反转,恢复正转;或者由压差计6所检测的即时压差值低于设定值,即两相贴冷凝器的内外压差回落至正常范围内,此时压差计6恢复,控制器7动作切换阀,使得风机电机3按正方向运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压缩机制冷冷凝器I ;自然冷源冷凝器2 ;风机电机3 ;风扇4 ;压强传感器5 ;压差计6 ;控制器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冷源复合空调的反风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侧平贴设置的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所述自然冷源冷凝器的内侧方位设置风机电机,所述风机电机驱动连接风扇,所述自然冷源冷凝器与压缩机制冷冷凝器的两侧均设置压强传感器,所述两个压强传感器均电连接压差计,所述压差计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上述风机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义刘炜李倩郑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利凯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