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康专利>正文

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573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机壳包括前面板和后壳体,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左右侧板和后板,前面板和后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内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有换热器、风道、贯流风叶、过滤网、扫风叶片、导风叶片和接水盘,另一部分设有控制单元,换热器通过两柔性管与室外机的换热器相连接,且换热器与后壳体铰接或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与后壳体铰接或滑动连接的换热器可以翻转或移动,柔性管的弹性变形为换热器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使换热器后部的风道不受遮挡,后壳体上设置的支撑结构为换热器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贯流风叶的轴套(及其轴连接)采用可卸结构,便于对导风叶片、扫风叶片和接水盘及风道进行彻底清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洁内部部件(包括换热器、风道、贯流风叶、接水盘、后壳体,扫风叶片、导风叶片等)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常规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中,通常由前面板、室内换热器、过滤网、后壳体、贯流风叶、出风口的扫风叶片、导风叶片、接水盘和空调器室内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线路板,扫风风机和贯流风机)组成,其中接水盘位于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下方,贯流风叶位于换热器的后下方,换热器与后壳体之间形成风道。空调的室内机装在室内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都会在其内部聚集繁衍,目前常用的清洁方法主要是打开前面板,对露出的过滤网进行清洁或者直接拆下过滤网进行清洗,除此之外,对前面板、换热器前表面和后壳体的外露表面进行简单清洁。但是,室内机的内部大部分部件,如换热器的后表面、换热器后侧的后壳体前表面、贯流风叶、出风口的扫风叶片、导风叶片、接水盘及风道等却由于遮挡无法进行全部彻底清洁, 这些部件经过日积月累往往会积存大量灰尘、细菌和病毒,长期使用不但会污染室内空气, 而且会危害家人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现有的室内机中内部组件所处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内部空间局限(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固定的室内换热器和贯流风叶形成的遮挡),进而导致在清洁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况:1.只能对过滤网及外露部分进行简单清洁,无法对空调器室内机做高效、彻底和深度清洁;2.耗时耗力地完全拆除相关部件,清洁之后再重新组装,这种拆卸和重新装配往往会影响空调系统的密封性和室内机部件间的原始配合精度,从而降低空调的运行效率, 增大噪声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在不影响空调密封循环系统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换热器的位置,且便于拆卸贯流风叶,使得内部部件不被遮挡,可以进行彻底清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 所述室内机的机壳包括覆盖在空调正面的前面板和位于空调后部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所述前面板和后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内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有换热器、风道、贯流风叶、过滤网、扫风叶片、导风叶片和接水盘,另一部分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换热器通过两柔性管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相连接,且换热器与后壳体铰接或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贯流风机,该贯流风机通过连轴驱动贯流风叶,所述贯流风叶位于换热器的后下方,该贯流风叶远离贯流风机的一端或者其两端通过组合式轴套和轴承安装在后壳体上,所述组合式轴套包括固定轴套和可卸轴套,所述固定轴套与后壳体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可卸轴套与固定轴套紧固连接。或者,贯流风叶通过可卸轴套与贯流风机连接。其中一种较佳的结构,所述换热器的上方与后壳体铰接,换热器的下端以铰接处为中心可向远离后壳体后板的方向翻转。较佳的,所述换热器的两侧板分别与后壳体的左右侧板铰接,且换热器的下端以铰接处为中心可向远离后板的方向翻转;或者,所述换热器的后侧顶部与后壳体的顶板铰接,且换热器的下端以铰接处为中心可向远离后板的方向翻转。另一种较佳的结构,所述 换热器的一侧与后壳体侧板铰接,换热器的另一侧以铰接处为中心可转动。再一种较佳的结构,所述换热器与后壳体通过相配合的滑块与引导槽滑动连接,换热器可沿引导槽向远离贯流风叶的方向移动。更加一种较佳的结构,所述换热器通过两摇杆与后壳体组成双摇杆机构,每个摇杆的一端与换热器铰接,另一端与后壳体铰接。所述换热器与后壳体之间设有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一端与后壳体铰接,另一端对翻转的换热器形成支撑,或者支撑件的一端与换热器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后壳体上。优选的,所述后壳体的左右侧板上各设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呈倒L形,其下端与左、右侧板铰接,弯折自由端向靠近换热器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换热器的结构件上相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定位孔,当换热器向远离后板的方向翻转打开,所述支撑件以铰接处为中心转动,其弯折自由端卡入相应的支撑定位孔中对换热器形成不同角度的支撑。所述换热器的两侧板上方各设有一正常定位孔,当换热器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弯折自由端卡入换热器的正常定位孔中。或者优选的,所述后壳体的左右侧板上各设有一杆状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下端与左、右侧板铰接,所述换热器的结构件上相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当换热器向远离后板的方向翻转打开,所述支撑件以铰接处为中心转动,其上端卡入相应的定位孔中对换热器形成不同角度的支撑。或者优选的,所述后壳体的左、右侧板分别通过一气撑结构与换热器相连接,该气撑结构的一端安装在换热器的结构件上,另一端安装在后壳体上。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柔性管呈S形、U形、螺旋管形或曲线形,其长度和形状满足换热器位移所需形变要求。所述一根柔性管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入管,另一根柔性管的一端连接换热器的出管,两根柔性管的另一端均穿过后壳体与室外机的换热器相连;所述柔性管与换热器的连接处设有固定衬套,柔性管通过后壳体的位置设有固定衬套。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的入管和出管均靠近换热器与后壳体的铰接处。本技术改变传统室内机中换热器及贯流风叶的安装方式,在不影响空调密封循环系统的前提下,使铰接于后壳体上或与后壳体滑动连接的换热器在清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外翻转一定角度或位移一定距离。其次,换热器通过柔性管与室外机的换热器相连接,并且柔性管与换热器连接处以及柔性管通过后壳体处设置有固定衬套,该柔性管的弹性变形为换热器提供一定的翻转或位移空间,使得换热器后部的风道不受遮挡。此外,在后壳体上设置支撑结构,为清洁过程中的换热器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也可以避免换热器的翻转或位移程度超过柔性管所能承受的形变范围。同时,贯流风叶的轴套采用可卸结构,便于拆卸贯流风叶,能够对导风叶片、扫风叶片和接水盘及风道进行彻底清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换热器处于翻转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换热器处于翻转状态的正视图;图3是换热器处于正常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换热器处于正常状态时柔性管的位置示意图;图5是换热器处于翻转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换热器处于翻转状态时柔性管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贯流风叶与后壳体连接的示意图;图8是柔性管与固定衬套的装配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为换热器;11为圆柱销;12为支撑定位孔;13为入管;14为出管;2为支撑件;21 为圆柱销;3为柔性管;4为后壳体;5为固定衬套;6为可卸轴套;7为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机壳包括覆盖在空调正面的前面板(图中未示出)和位于空调后部的后壳体4,所述后壳体4包括顶板、 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所述前面板和后壳体4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内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有换热器、风道、贯流风叶、过滤网、扫风叶片、导风叶片和接水盘,另一部分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线路板、扫风风机和贯流风机。如图1、图2所示,所述换热器I的上方与后壳体4铰接,且换热器I的下端以铰接处为中心可向远离后壳体后板的方向翻转,所述换热器I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内机的机壳包括覆盖在空调正面的前面板和位于空调后部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板,所述前面板和后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内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有换热器、风道、贯流风叶、过滤网、扫风叶片、导风叶片和接水盘,另一部分设置有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通过两柔性管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相连接,且换热器与后壳体铰接或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康薛原和汪昱沈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薛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