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441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滚动体、轴承内圈,其结构特点是轴承内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轴承内圈上环,另一部分为轴承内圈底座,轴承内圈上环安装在轴承内圈底座上,这种轴承解决了普通轴承滚动体加装繁琐的工艺,增加滚动体加装的数量,增加了轴承的载荷能力,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一般包括轴承外圈,滚动体及一体的轴承内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因为轴承滚动体要安装于轴承内外圈间的沟槽内部,一体设计的轴承内圈限制了轴承滚动体的直接装入,现有方法有使轴承内圈偏心装入滚动体的办法、加热外圈膨胀法、挤压外圈变形法、直接压入外圈等办法。上述方法限制了滚动体加装数量,有些挤压、压装工艺损伤轴承部件,影响轴承寿命,复杂了工艺还限制了轴承的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滚动体简单无损安装的轴承。为了解决 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滚动体和轴承内圈,轴承内圈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轴承内圈上环,另一个为轴承内圈底座,轴承内圈上环套装在轴承内圈底座上呈过盈配合。轴承内圈底座插入轴承内圈上环部分的长度与轴承内圈上环的高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轴承具有可分拆的轴承内圈,改变了轴承滚动体的加装工艺,减少了加装过程中对轴承的损害,增加轴承滚动体的加装量,加大了轴承的载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滚动体2和轴承内圈3,轴承内圈3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轴承内圈上环31,另一个为轴承内圈底座32,轴承内圈上环31套装在轴承内圈底座32上呈过盈配合。轴承内圈底座32插入轴承内圈上环31部分的长度与轴承内圈上环31的高度相等。轴承安装过程中,先在轴承外圈I和轴承内圈底座32间加装滚动体2,加装完毕后在轴承内圈底座32上套装轴承内圈上环31,之后紧固。本技术简化了轴承的滚动体安装过程,增加了滚动体安装数量,加大了轴承的载荷能力,减少了轴承在装配过程中的受损状况,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I)、滚动体(2)和轴承内圈(3),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3 )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轴承内圈上环(31),另一个为轴承内圈底座(32 ),轴承内圈上环(31)套装在轴承内圈底座(32)上呈过盈配合。2.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底座(32)插入轴承内圈上环(31)部分的长度与轴承内圈上环(31)的高度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滚动体、轴承内圈,其结构特点是轴承内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轴承内圈上环,另一部分为轴承内圈底座,轴承内圈上环安装在轴承内圈底座上,这种轴承解决了普通轴承滚动体加装繁琐的工艺,增加滚动体加装的数量,增加了轴承的载荷能力,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文档编号F16C33/60GK203146593SQ20132006196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蒋晓东 申请人:宋建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滚动体(2)和轴承内圈(3),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3)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个为轴承内圈上环(31),另一个为轴承内圈底座(32),轴承内圈上环(31)套装在轴承内圈底座(32)上呈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宋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