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小荣专利>正文

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42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的上端面设有导油沟,该导油沟与设于轴承外壁上的外环油槽相通;一线架,所述线架与轴承及转子轴芯结合形成第一油腔;一转子轴芯,所述转子轴芯穿设于轴承上并与轴承一起装设于线架上。此结构简单实用,其将内部的润滑油形成一个单向的循环,而这些循环的润滑油不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还能降低内部温度,延长润滑油的寿命,也大大的提高了风扇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含有轴承转动的机械中,通常会往轴承和转子轴芯上添加润滑油,以使机械运转得更顺畅,此方式在风扇领域也是如此。普通含油结构的风扇电机由于润滑油会跟据安装方向的不同,润滑油会向上或向下溢出轴芯与轴承的接触区域,其不能循环来回的进行润滑,这样会造成润滑油快速流失,风扇电机寿命缩短。目前,风扇结构在润滑油的节约方面有所改良,虽然改良的液压结构因底部密封能对润滑油的节约有所改善,但仍不能阻止润滑油会从轴承和转子轴芯的上部甩出流失,或是把润滑油停留在轴承上根本起不到作用,等油品变质后,寿命即告结束,也影响风扇的使用寿命;这种情况尤其是倒立放置时候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其以结构简单和润滑油循环利用效果良好的特点而深具实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主要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的上端面设有导油沟,该导油沟与设于轴承外壁上的外环油槽相通,这样便可以使轴承上端的润滑油沿着导油沟流向外环油槽,并通过外环油槽回流到轴承下端的第二油腔上;需要说明的是,导油沟和外环油槽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设计成不同的纹路; —线架,所述线架与轴承及转子轴芯结合形成第一油腔,以挡住当转子轴芯高速旋转时往外甩出的润滑油,然后再把挡住的润滑油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导油沟和外环油槽回流到第二油腔;一转子轴芯,所述转子轴芯穿设于轴承上并与轴承一起装设于线架上。优选地,所述转子轴芯的上端设有导油环槽,该导油环槽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油腔的上端面,以使沿转子轴芯上窜的润滑油更有效的被甩到第一油腔上。优选地,所述线架为一种上端的内侧上设有双凸起环的绝缘的线架,以使其与扇叶结合时形成对插结构。优选地,所述线架的外侧装设有扇叶和外壳;所述扇叶上设有挡油环,以使其与线架形成对插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凸起环的绝缘的线架与设有挡油环的扇叶结合形成对插结构,并且该线架、扇叶、外壳与转子轴芯一起形成有第二油腔、第三油腔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油腔形成于轴承的下端,其主要作用收集储存回流的润滑油,以备再次循环利用;所述第三油腔的作用在于将少数没被第一油腔挡住的润滑油再次挡住。从而防止了这些少数的润滑油达到外部甚至扇叶上,造成吸附灰尘导致转子轴芯而失去平衡;而第四腔体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内部的第三油腔和第一油腔,从而影响到转子轴芯与轴承的润滑效果。轴承、转子轴芯和轴承下端外壳的密封环境下,当此结构在运转时,内部搅动及摩擦升温,第二油腔的润滑油会因内部空气的膨胀而外窜,带动润滑油沿着转子轴芯与轴承的间隙向上缓慢流动,这种向上运动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当上升到转子轴芯的导油环槽时,由于切槽作用,改变了润滑油的方向,被引导由转子轴芯改为径向向里,再轴向向上,再径向向外;由于转子轴芯的高速旋转,向外运动的润滑油到达到转子轴芯的边缘后,被甩入第一油腔,第一油腔的轴承外壁有外环油槽,甩入第一油腔的润滑油在惯性作用下沿外环油槽流回第二油腔;而少数没被第一油腔挡住的润滑油,会被第三油腔再次挡住流回到第二油腔;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单向循环,这些循环的润滑油不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还能降低内部温度,延长润滑油的寿命,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第四腔体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内部的第三油腔和第一油腔,从而影响到转子轴芯与轴承的润滑效果。此结构简单实用,其将内部的润滑油形成一个单向的循环,而这些循环的润滑油不仅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还能降低内部温度,延长润滑油的寿命,也大大的提高了风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普通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改良版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轴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子轴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扇叶与转子轴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轴承,2为线架,3为转子轴芯,4为扇叶,5为外壳,6为第一油腔,7为第二油腔,8为第三油腔,9为第四腔体,11为导油沟,12为外环油槽,21为双凸起环,31为导油环槽,41为挡油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做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传统的普通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普通含油结构的风扇电机由于润滑油会跟据安装方向的不同,润滑油会向上或向下溢出转子轴芯与轴承的接触区域,其不能循环来回的进行润滑,这样会造成润滑油快速流失,风扇电机寿命缩短。图2为传统的改良版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虽然改良的液压结构因底部密封能对润滑油的节约有所改善,但仍不能阻止润滑油会从轴承和转子轴芯的上部甩出流失,或是把润滑油停留在轴承上根本起不到作用,等油品变质后,寿命即告结束,也影响风扇的 使用寿命。 参照图3飞,本技术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主要包括:一轴承1,所述轴承I的上端面设有导油沟11,该导油沟11与设于轴承I外壁上的外环油槽12相通,这样便可以使轴承I上端的润滑油沿着导油沟11流向外环油槽12,并通过外环油槽12回流到轴承I下端的第二油腔7上;需要说明的是,导油沟11和外环油槽12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设计成不同的纹路;一线架2,所述线架2为一种上端的内侧上设有双凸起环21的绝缘的线架,以使其与扇叶4结合时形成对插结构,并且该线架2的外侧装设有扇叶4和外壳5 ;所述扇叶4上设有挡油环41,以使其与线架2形成对插结构;该线架2与轴承I及转子轴芯3结合形成第一油腔6,以挡住当转子轴芯3高速旋转时往外甩出的润滑油,然后再把挡住的润滑油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导油沟11和外环油槽12回流到第二油腔7 ;—转子轴芯3,所述转子轴芯3穿设于轴承I上并与轴承I 一起装设于线架2上;所述转子轴芯3的上端设有导油环槽31,该导油环槽31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油腔6的上端面,以使沿转子轴芯3上窜的润滑油更有效的被甩到第一油腔6上。参照图3 6,所述双凸起环的绝缘的线架2与设有挡油环41的扇叶4结合形成对插结构,并且该线架2、扇叶4、外壳5与转子轴芯3 —起形成有第二油腔7、第三油腔8和第四腔体9 ;所述第二油腔7形成于轴承I的下端,其主要作用收集储存回流的润滑油,以备再次循环利用;所述第三油腔8的作用在于将少数没被第一油腔6挡住的润滑油再次挡住。从而防止了这些少数的润滑油达到外部甚至扇叶4上,造成吸附灰尘导致转子轴芯3而失去平衡;而第四腔体9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内部的第三油腔8和第一油腔6,从而影响到转子轴芯3与轴承I的润滑效果。参照图3飞,轴承1、转子轴芯3和轴承I下端外壳5的密封环境下,当此结构在运转时,内部搅动及摩擦升温,第二油腔7的润滑油会因内部空气的膨胀而外窜,带动润滑油沿着转子轴芯3与轴承I的间隙向上缓慢流动,这种向上运动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当上升到转子轴芯3的导油环槽31时,由于切槽作用,改变了润滑油的方向,被引导由转子轴芯3改为径向向里,再轴向向上,再径向向外;由于转子轴芯3的高速旋转,向外运动的润滑油到达到转子轴芯3的边缘后,被甩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电机含油轴承的油路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的上端面设有导油沟,该导油沟与设于轴承外壁上的外环油槽相通;????一线架,所述线架与轴承及转子轴芯结合形成第一油腔;????一转子轴芯,所述转子轴芯穿设于轴承上并与轴承一起装设于线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小荣覃刘柱
申请(专利权)人:覃小荣覃刘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