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臭氧,尤其是一种臭氧产生设备。
技术介绍
公知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调节装置,以及臭氧产生器以及线圈,该调节装置具有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臭氧产生器、线圈;当电源经过控制单元及线圈后,再通电给臭氧产生器,此时臭氧产生器内的臭氧产生管体则产生通电状态,而空气因进入管体内部通道时,受到电极效应,使氧气变成臭氧,进而可借该臭氧中和与分解有害物质。但,由于机壳内部电路板、线圈及臭氧产生管体皆属易产生高热温度的物件,而该高温又往往仅只透过该机壳开设的通风口散热出去,使得内部高温不断地产生,而排出的速度仍不变时,则易导致机体过热,造成其使用年限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可促进气流流通及循环,达到散热效果,并可因应需求增加臭氧的供应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其包括:一机壳、一变压装置、一臭氧产生器及一散热器。机壳具有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机壳开设有数个栅孔,而下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二槽孔,供臭氧产生器穿设。变压装置容设于机壳的容置空间中,其包含有控制单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产生设备,包括一机壳、一变压装置、一臭氧产生器及一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机壳具有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机壳开设有数个栅孔,而下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二槽孔;所述变压装置容设于机壳的容置空间中,其包含有控制单元及数组线圈组;所述臭氧产生器容设于该机壳的容置空间中,并与变压装置电性连接,臭氧产生器包含有一中空管体、一设于该中空管体顶部的卡固元件,及一套设于中空管体的导电圈;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机壳的栅孔上,其为一抽风电扇。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