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7184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撑顶活络头;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控制该撑顶活络头动作的液压泵站;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实时检测收集该撑顶活络头的工作数据的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连接在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其将所述工作数据与预设的压力及位移数据比较,并输出分析结果;以及与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连接的中央控制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系统中撑顶活络头的压力和位移数据的监测及分析,进而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压力或位移值实现对撑顶系统工作过程的实时调节及监控,确保了撑顶系统在设计允许的受力范围内工作,保障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桥梁顶升、建筑移位等各种工况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高层建筑、地铁建设、交通建设等迅猛发展,因此,如今的高层深基坑、地铁深基坑、高架桥梁维护改造等施工对撑顶系统的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采用的撑顶系统主要利用的人工操作千斤顶并结合塞铁的落后工艺;虽然近期也出现了几种改进型的撑顶系统,但在对结构安全的有效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实时通信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具体原因如下:如图1所示,传统的撑顶系统包括:活络头、液压泵站5’以及撑顶承力节6’,其中,活络头主要由固定端I’和活动端2’组成,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液压泵站5’对千斤顶3’加压后使活动端2’移动,当移动到位后在活动端2’和固定端I’之间的空隙内放入塞铁4’,以保持活动端2’的工作位置,使撑顶系统整体受力以达到工作状态;最后撤走千斤顶3’即可。由上述结构可知,在工作状态时,撑顶系统只是一支钢性体,当其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或压力不断减少的时候,无法进行实时监控更不能及时调整,因此,一旦增加的压力超出其最大承载力时,则该撑顶系统存在失稳、折弯等安全隐患;而当压力减少而发生位移时,则该撑顶系统将会应为失去撑顶力而存有掉落的安全隐患。如图2所示,近期改进型的撑顶系统包括:千斤顶I’’、液压泵站2’’、中央控制器3’’以及撑顶承力节4’’,这种撑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中央控制器3’’按照设计压力控制液压泵站2’’的启停,从而通过液压泵站2’’的工作使千斤顶I’’进行撑顶。由上述结构可知,该撑顶系统的撑顶 力主要由千斤顶始终保持,因此,无论液压泵站2’’、千斤顶I’’或是中央控制器3’’的哪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使整个撑顶系统立刻失去撑顶力,而导致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以确保其工作过程安全受控,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顺利完成建筑施工撑顶工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撑顶活络头;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控制该撑顶活络头动作的液压泵站;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实时检测收集该撑顶活络头的工作数据的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连接在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其将所述工作数据与预设的压力及位移数据比较,并输出分析结果;以及与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连接的中央控制子系统,其一方面存储所述工作数据,并根据所述分析结果通过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向所述液压泵站输出控制指令,其另一方面向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输出授权指令以使该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直接向所述液压泵站输出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撑顶活络头包括:活动机体,其包括一活动端部法兰以及一从该活动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向外延伸的活动套筒;与所述活动机体同轴设置的固定机体,其包括一固定端部法兰以及一从该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向外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筒外缘的固定套筒,且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与所述活动套筒的外缘相互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且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并用于使所述活动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轴向移动的两套液压撑顶装置和两套丝杠撑顶装置,其中,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和两套丝杠撑顶装置相互间隔且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杠撑顶装置的传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并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且该传动装置位于在所述圆周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两个分别与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输出所述液压撑顶装置的压力数据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上并用于向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输出所述活动机体的位移数据的位移传感器。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的液压马达,其一端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固定连接;以及同轴连接在所述液压马达另一端并由该液压马达驱动的齿轮;每套所述丝杠撑顶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同轴套接在所述固定座的部分外缘并可绕轴向旋转的丝杠套;配合设置在所述丝杠套的内腔中且部分伸入在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中的、并当所述丝杠套旋转时可轴向移动以撑顶所述活动端部法兰的丝杠;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杠套的外缘并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圈。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每套所述丝杠撑顶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座和丝杠套的相连处以连接该固定座和丝杠套的连接环,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套与所述连接环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为十字形,所述丝杠的伸入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中的部分与该固定座的内腔形状配合。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每套所述液压撑顶装置为一液压千斤顶,其包括: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的储油箱;以及可相对于所述储油箱轴向移动的活塞,其一端设置在所述储油箱内,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端部法兰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储油箱连接。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与所述活动套筒的外缘之间设有密封圈。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活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上用于将所述液压撑顶装置和传动装置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以及将所述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连接的油路及线路内外连接盒。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与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无线通讯连接。在上述的建筑施工撑顶系统中,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还通过网络与外围移动客户端连接以向该外围移动客户端发送所述建筑施工撑顶系统的工作异常信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通过采用据检测收集子系统及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实现了系统中撑顶活络头的压力和位移数据的监测及分析,并通过中央控制子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控制液压泵站的启停,从而控制撑顶活络头的工作,进而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压力或位移值实现对撑顶系统工作过程的实时调节及监控,确保了撑顶系统在设计允许的受力范围内工作,保障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本技术中的撑顶活络头还通过采用液压撑顶装置和丝杠撑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由于本技术中的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直接与液压泵站连接,因此也可单独起到控制液压泵站的作用,所以,即使在中央控制子系统发生故障时,也不会影响整个撑顶系统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撑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改进型撑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撑顶活络头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撑顶活络头中丝杠装撑顶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撑顶活络头中液压撑顶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图6,本技术,即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撑顶活络头10、液压泵站20、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30、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40和中央控制子系统50。撑顶活络头10包括:固定机体1、活动机体2、传动装置3、油路及线路内外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撑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撑顶活络头;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控制该撑顶活络头动作的液压泵站;与所述撑顶活络头连接并实时检测收集该撑顶活络头的工作数据的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连接在所述液压泵站与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其将所述工作数据与预设的压力及位移数据比较,并输出分析结果;以及与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连接的中央控制子系统,其一方面存储所述工作数据,并根据所述分析结果通过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向所述液压泵站输出控制指令,其另一方面向所述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输出授权指令以使该数据分析控制子系统直接向所述液压泵站输出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撑顶活络头包括:活动机体,其包括一活动端部法兰以及一从该活动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向外延伸的活动套筒;与所述活动机体同轴设置的固定机体,其包括一固定端部法兰以及一从该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向外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筒外缘的固定套筒,且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与所述活动套筒的外缘相互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且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并用于使所述活动机体相对于所述固定机体轴向移动的两套液压撑顶装置和两套丝杠撑顶装置,其中,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和两套丝杠撑顶装置相互间隔且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杠撑顶装置的传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并与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且该传动装置位于在所述圆周的中心位置,并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两个分别与所述两套液压撑顶装置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系统输出所述液压撑顶装置的压力数据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端部法兰的一端面上并用于向所述数据检测收集子 系统输出所述活动机体的位移数据的位移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琪王友宝裴国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信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