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121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集装箱,制冷集装箱(1)具备对从集装箱部(10)的库内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并将该冷却后的空气供给到库内的制冷装置(2)、及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3)。制冷装置(2)设置于集装箱部(10)的一端的壁部亦即里侧壁(10b)。加湿装置(3)在比起配置有制冷装置(2)的里侧壁(10b)而更靠近集装箱部(10)的另一端的门(10c)的位置,且具有向库内喷出加湿空气的喷出部作为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供给部(35)。使对冷却后的空气进一步加湿而得到的加湿空气大范围地遍布作为制冷对象的库内,从而能够抑制因维护等而导致食品等的新鲜度降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安装制冷机的制冷集装箱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众所周知有具备附带加湿功能的制冷装置的制冷集装箱(例如,日本特开平7-305941号公报)。该现有的制冷集装箱具备附带集装箱用加湿功能的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安装于库内的一端侧的壁的制冷单元和安装于制冷单元且一体构成的加湿单元。制冷单元从上部吸入库内的空气并通过蒸发器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经由下部的排风路向库内喷出。加湿单元具备借助超声波加湿器对由蒸发器冷却后的空气进行加湿并使其返回到制冷单元下部的排风路的通路。如此,在上述现有的制冷集装箱中,制冷单元与加湿单元一体构成且配置在由蒸发器冷却后的空气的正下风向。因此,加湿后的空气在加湿单元内向下方流动,经由制冷单元内的排风路从地面附近向库内喷出。并且,加湿空气朝向制冷装置的设置位置的相反一侧的库内空间流动。然而,由于加湿空气包含容易受重力影响的微粒状的水滴,因此水滴难以到达库内的远离制冷装置的空间。因此,现有的制冷集装箱存在难以大范围地对库内进行加湿的问题。 另外,在因加湿单元的故障、部件更换等而需要进行维护的情况下,由于包含加湿单元的制冷装置配置在库内的里侧,因此,需要暂时停止收纳在比加湿单元靠集装箱门侧的位置的食品类的保鮮并将其搬出到外部。若发生这样的情况,则存在食品等的新鲜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集装箱,该制冷集装箱能够使对冷却后的空气进而进行加湿而得到的加湿空气大范围地遍布作为制冷对象的库内,从而能够抑制因维护等而导致的食品等的新鲜度降低。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制冷集装箱的技术具备:制冷装置,其设置于集装箱部的一端的壁部,对从库内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并将该冷却后的空气向库内供给;及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在库内设置于比起配置有制冷装置的集装箱部的一端的壁部而更靠近该集装箱部的另一端的壁部的位置,且该加湿装置具有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供给部。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吸入部,其在所述库内设置于比铅垂方向的中央靠上方的位置,并吸入所述库内的空气;及冷却空气供给部,其在所述库内设置于比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靠下方的位置,且向所述库内供给所述冷却后的空气,所述加湿供给部在所述库内设置于比铅垂方向的中央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加湿装置具备包含用于向所述加湿供给部输送加湿空气的送风部的加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设置在所述集装箱部的外部。所述加湿装置具备包含用于向所述加湿供给部输送加湿空气的送风部的加湿单元,所述加湿单元以安装于或靠近构成所述另一端的壁部的可开闭的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库内。所述加湿装置具有供加湿后的空气流向配置于所述库内的所述加湿供给部的供给管,所述加湿装置具备覆盖所述供给管中配置于所述集装箱部的外部的部分的外罩。根据本技术,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供给部在库内设置于比起集装箱部的一端的壁部而更靠近另一端的壁部的位置,由此,由制冷装置供给的冷却空气从库内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流动,由加湿供给部进行加湿。如此,在另一端侧被加湿且包含水滴的空气被因制冷装置的吸入所产生的气流引导而流动到一端的壁部附近,在此过程中,水滴借助重力也朝向下方扩散。进而,库内的空气在再次被制冷装置冷却之后从库内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供给。如此,能够在库内形成来往于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且在库内循环的空气流。因此,能够使包含水滴的加湿空气大范围地遍布集装箱部的库内,从而能够提供实现了保持收纳于库内的食品等的新鲜度的 制冷集装箱。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从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时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应用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从门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时的主视图。图5是从门侧观察应用了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时的主视图。图6是从门侧观察应用了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集装箱时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制冷装置3、4、5、6...加湿装置10...集装箱部IOb...里侧壁(一端的壁部)IOc...门(另一端的壁部)35、45、50、60...加湿供给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利用在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内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当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用在先说明过的其他的技术方案。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进行明示出可具体地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尤其是只要不对组合产生妨碍,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对应用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在集装箱部10上图示的实线箭头表示空气流。作为本技术的一例的制冷集装箱I通过向用于收纳食品等货物的集装箱部10的库内供给由制冷装置2及加湿装置3进行冷却及加湿后的空气而针对库内具备加湿功能及湿度调整功能。另外,制冷集装箱I用作输送需要进行冷藏、冷冻的商品时的集装箱,例如能够用作海上运输用的集装箱。如图1及图2所示,制冷集装箱I包括制冷装置2和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3,该制冷装置2设置于形成集装箱部10的一部分的一端的壁部,且对从集装箱部10的内部(以下,仅称作“库内”)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并向库内供给该冷却后的空气。制冷装置2通过在制冷集装箱I中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使其返回库内来降低库内的温度,从而实现进行温度调整的功能。加湿装置3通过在制冷集装箱I中向库内的空气供给包含微小的水滴的加湿空气来使该空气的相对湿度上升,从而实现进行湿度调整的功能。收纳有货物的制冷集装箱I通过使制冷装置2及加湿装置3运转而一边适当地维持库内的温度及湿度一边积载于船舶、卡车、火车、及飞机等而被输送。另外,制冷集装箱I也在不被输送的固定式集装箱中使用。集装箱部10是由六面的壁部形成的长方体状的箱体,在其内部形成用于收纳大量的食品等的空间。集装箱部10具有由顶壁10a、里侧壁10b、门10c、侧壁10d、侧壁IOe及底壁IOf构成的六面的壁部。顶壁IOa与底壁IOf是彼此对置且位于铅垂方向的上端与下端的壁部。侧壁IOd与侧壁IOe是彼此对置且在长方体状的集装箱部10的短边方向(图2的纸面左右方向)上位 于一端与另一端的壁部。设置有制冷装置2的一端的壁部相当于在集装箱部10的长边方向(图1的纸面左右方向)上位于一端的里侧壁10b。集装箱部10的另一端的壁部相当于在集装箱部10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另一端的可开闭的两扇门10C。因此,里侧壁IOb与两扇门IOc呈在长边方向上对置的关系。两扇门IOc在对库内进行制冷、加湿的状态下关闭,并将库内形成封闭的空间,在将货物搬入库内或从库内搬出时打开。制冷装置2包括压缩机27、冷凝器26、膨胀阀、蒸发器22、送风机21及送风机25。膨胀阀、蒸发器22及送风机21配置在集装箱部10的内侧。压缩机27、冷凝器26及送风机25配置在集装箱部10的外侧。压缩机27、冷凝器26、膨胀阀及蒸发器22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制冷集装箱具备:制冷装置,其设置于形成集装箱部的一端的壁部,对从库内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并将该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库内供给;及对所述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库内设置于比起配置有所述制冷装置的所述一端的壁部而更靠近所述集装箱部的另一端的壁部的位置,且所述加湿装置具有对所述库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供给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川纯一仓田丈裕田村裕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