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09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主要包含一活动扳手本体,该活动扳手本体的一端为一柄部,该柄部的另一端为一头部,其中:上述的柄部,其一侧设置为一单弧面,另一侧设置为双弧面;上述的头部,其在头部的夹合处,分别设置为一呈弧形的第一弧角、第二弧角的结构。另外可在柄部的周缘设有斜面,头部的侧体为渐缩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活动扳手在使用上具有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并具有全方位的结构稳固性,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其在使用上可具有全方位的结构稳固性,并可提升活动扳手的结构施力性,且在使用上可因应不同的使用位置,而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还可使活动扳手的柄部在使用上更具有使用的舒适性,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工具领域用于紧固、连接、拆卸或夹持的工具中的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其是在柄部的两侧设置为单弧面及双弧面,并配合头部设置有第一、第二弧角,而可达到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介绍
活动扳手的结构在工具界中所使用的频率相当高,而且其发展的历史相当久远,相对的其是属于一发展相当成熟的领域,数十年来该领域所核准的专利案件更是不胜枚举,唯关于活动扳手的结构长久以来一直是业界所追求的改进主流目标。如何提高活动扳手在使用时的施力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所使用的现有的扳手,因需要使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螺丝,因此在施力无法加强时,势必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再者,对于一般的螺丝而言,若在锁固迫紧过程中或仍可顺利施力,但是将其用于螺开时,则极容易因其螺丝长期受到外力的影响而锈蚀锁死,此时即需较大的扭力方可将其解开,然而若仅考虑加强其柄部的施力性,如此则又将造成扳手的其它结构在受力性较弱的情况下产生损坏的情形;现将当前现有习知活动扳手的结构以及存在的缺陷,予以具体说明如下首先,请参照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14137号“活动扳手改善构造”(详见附件一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14317号“活动扳手改善构造”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5所示,是上述专利的外观立体图,由该专利可知,其整体结构主要是在柄部利用一弧形凸缘,而达到在使用时具有较佳的施力点,进而增加其迫紧性或螺开时的施力性,然而因为此种结构,其仅是直接在柄部设有一凸缘,因此对于扳手头部的承受力而言,并未有所增强,因此在使用时显得相当不具有实用性。因此,业界便又有另一种活动扳手结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57126号“改良活动扳手的握柄”(详见附件二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57126号“改良活动扳手的握柄”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6所示,是上述专利的外观立体图,其结构主要是利用在柄部形成一渐大的柄径,而令其在扭动时可兼具有握部的舒适感及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功效,然而此种结构因其依然仅是直接在握部设有辅助结构,但是对于其它结构部位的受力性而言,依然未能有所增强。如上所述为当前业界所使用的现有习知的活动扳手结构,其虽可提供使用者一具有新功效的活动扳手,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中还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该活动扳手在实际应用上,仍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如此不仅会造成结构性不够完整外,同时也会造成施力性未达到最佳化等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仍然相当不具有实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活动扳手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活动扳手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活动扳手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活动扳手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活动扳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活动扳手在使用上具有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并具有全方位的结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提升活动扳手的结构施力性,使其在使用上可因应不同的使用位置,而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活动扳手的柄部在使用上更具有使用的舒适性,更加适于实用,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主要包含一活动扳手本体,该活动扳手本体的一端为一柄部,柄部的另一端为一头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柄部,其一侧设置为一单弧面,另一侧设置为双弧面;上述的头部,其在头部的夹合处,分别设置为一呈弧形的第一弧角、第二弧角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其中所述的柄部的周缘设有斜面。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其中所述的头部的侧体为一渐缩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主要包含一活动扳手本体,该活动扳手本体的一端为一柄部,该柄部的另一端为一头部,其中该柄部的一侧为一单弧面,另一侧为双弧面,在头部的夹合处,分别设置为一呈弧形的第一、第二弧角的结构,如此在使用上,具有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活动扳手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其主要是由在柄部的两侧设置为单弧面及双弧面,并配合在头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弧角所组成,如此在使用上具有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其构成要件在形状、要素排列变更上予以变更设置成新型结构设计,并产生了新的使用功效,从而使其更加适于实用。2、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利用单弧面及双弧面的结构设置,可以达到使用于不同情况不同施力方式的功效。3、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其借由设置有第一、第二弧角,可以进一步达到分散迫紧应力的功效。4、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因为其结构简易,不需烦杂手续,而且成形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5、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活动扳手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6、本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7、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确比现有的活动扳手更具技术进步性,且能达到稳固实用的目的,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活动扳手所可比拟,较现有的活动扳手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使用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8、本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扳手的公司,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活动扳手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专利技术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活动扳手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在使用上具有可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功效,具有全方位的结构稳固性,并可提升活动扳手的结构施力性,且在使用上可因应不同的使用位置,而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另外可使活动扳手的柄部在使用上更具有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活动扳手,主要包含一活动扳手本体,该活动扳手本体的一端为一柄部,柄部的另一端为一头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柄部,其一侧设置为一单弧面,另一侧设置为双弧面;上述的头部,其在头部的夹合处,分别设置为一呈弧形的第一弧角、第 二弧角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