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新智专利>正文

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111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于一种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属于体育运动设备类,其包含一支架、至少一包含有固定架及活动架的训练装置以及至少一打击部,其中支架为一伸缩杆体,该训练装置套设于支架上,且该训练装置上设置有打击部,该训练装置上形成有复数第一孔洞及复数第二孔洞,另该些栓件同时插设固定架及活动架使其相互枢设,藉由上述的结构,于使用练习时,可依据使用者的身高及肩宽调整支架高度及打击部宽度,于练习时可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需要搬移时,可将支架、训练装置及打击部相互分离,藉此达成方便设置及搬运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尤其是一种方便设置及搬运的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人因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习武强身的习惯,且因武打电影的风行,使这股风气更加流行。其中练习武术时,常常需要两两作伴,但难免有需要练习但无人陪伴的情况,为了对应这种情况发生,故有武术练习装置的专利技术产生。现有的武术练习装置多数需要固定在墙面或地面上,安装前必须在预定安装处打孔,将武术练习装置安装锁固后,方可练习使用。然而上述武术练习装置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一、设置时必须通过锁固的方式固定于墙面或地面。二、为一体式的装置,无法分成各部件分离,不利于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通过套设及锁固的方式使支架、训练装置及打击部相互结合,解决现有的武术练习装置不便于安装及设置的问题,达成方便设置及搬运的实用进步性。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包含一支架,为一伸缩杆体;至少一训练装置,包含一固定架、一活动架、复数栓件及至少一弹性组件,其中固定架及活动架上分别形成有复数第一孔洞,且活动架上形成有复数第二孔洞,而固定架及活动架藉由该些栓件相互枢设,且该些栓件分别设置于弹性组件上的两端,再该弹性组件两端分别设置于固定架及活动架上;及至少一打击部,设置于活动架上,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当使用练习时,可依据使用者的身高及肩宽,适度调整支架高度及打击部宽度,使练习的效果提升,且练习过程中,因弹性组件的伸缩作动,使活动架自动回正,产生近似与人练习对打的感觉,当需要收纳或搬移时,可藉由拆除栓件使各部件分离,降低搬运的难度,当架设时,只须将各部件依当初分离的方式依序反向结合后方可使用,根据上述的技术,进而达成方便设置及搬运的实用进步性。本技术具体包括:一支架;至少一套设于该支架上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含一固定架及一活动架,且该固定架及该活动架相互枢设;至少一设置于活动架上的打击部。其中该支架为一伸缩杆体;其中该支架更包含一固定用的底座;其中该训练装置上更包含至少一弹性组件、复数栓件、复数供该栓件穿设固定的第一孔洞及复数供该栓件穿设固定的第二孔洞;其中该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该栓件上,且该栓件分别穿设于该固定架及该活动架上的该第一孔洞;其中该栓件同时穿设固定该第一孔洞及该第二孔洞;其中该打击部更包含一挠性支架、一设置于该挠性支架上的桩手及一供该栓件穿设固定的第三孔洞,且该栓件同时穿设该第二孔洞及第三孔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可根据使用者身型大小不同调整支架高度及打击部宽度,提升练习效果。二、各部件通过栓件结合,拆装及设置上不需使用其它工具即可完成。三、根据不同练习状况增设训练装置及打击部,使练习效过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四。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局部示意图一及局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包括:一支架1,为一伸缩杆体,且该支架I更包含一固定用的底座11 ;至少一训练装置2,该训练装置2包含一固定架21、一活动架22、复数栓件23及至少一弹性组件24,该固定架21形成有复数第一孔洞25,且该活动架22形成有复数第一孔洞25及复数第二孔洞26,其中该些栓件23同时插设该固定架21及该活动架22中心处的第一孔洞25,使该固定架21及该活动架22相互枢设,且该些栓件23分别设置于弹性组件24的两端,设置于该弹性组件24上的该些栓件23分别同时插设于该固定架21上的第一孔洞25及活动架22上的第一孔洞25 ;至少一打击部3,该打击部3包含一挠性支架31及一桩手32,该挠性支架31形成一第三孔洞33,且该桩手32插设于该挠性支架31上。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图、局部示意图一、局部示意图二及使用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装设时,将支架I与底座11相互结合后放置,于底座11上放置一重物后将其固定,并使支架I拉伸至使用者方便使用的高度,将固定架21套设于支架I上后加以固定,且将活动架22中心处的第一孔洞25与固定架21中心处的第一孔洞25相互对应后,由该些栓件23插设使其枢接,再将弹性组件24两端分别套设该些栓件23后分别锁固于固定架21及活动架22上,另将桩手32插设于挠性支架31后,将挠性支架31上的第三孔洞33与活动架22上的第二孔洞26相互对应后,由该些栓件23穿设锁固,使打击部3及训练装置2相互结合,完成整体结构的架设,且不需在架设处打洞加以固定;当练习时,使用者将站立于该训练装置2前方,对打击部3进行武术打击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使用者的双手与打击部3碰触使活动架22旋转摆动,且因弹性组件24弹性作动使活动架22回正,以产生与人练习对打的感受,藉此达成更佳的练习效果;当练习完成后,欲收纳携带时,将各部件分离后收容于携带容器内,即完成收纳动作,且因各部件藉由该些栓件23固定,使拆装的过程不需使用其它工具,相当方便。如附图6及附图7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及使用示意图三,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活动架22通过该些栓件23与固定架21相互横向或纵向固定,使固定架21及活动架22于练习的过程中不再旋转,仅针对挠性支架31及桩手32进行打击练习,达成另一形态的练习目的。如附图8及附图9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四及使用示意图五,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于训练过程中,同时对多个训练装置2及打击部3进行打击练习,除了手部的动作外,更可练习走位及踢腿等动作,达成全身锻炼的练习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支架;至少一套设于该支架上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含一固定架及一活动架,且该固定架及该活动架相互枢设;至少一设置于活动架上的打击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支架; 至少一套设于该支架上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含一固定架及一活动架,且该固定架及该活动架相互枢设; 至少一设置于活动架上的打击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为一伸缩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更包含一固定用的底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桩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训练装置上更包含至少一弹性组件、复数栓件、复数供该栓件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智
申请(专利权)人:赵新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