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922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核电设备,涉及核电的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其装配台车由车体组件、配重件、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悬挂调整组件、左右摆动机构和挂板平移机构组成,其车体组件由箱体、车体、行走滚轮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行走手动机构、定位支撑组件组成,其后端车架底面居中处装设手动滚轮定位机构、其前端装设行走手动机构;在后滚轮组件和前滚轮组件之间的车架底面上对称装设两组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的车体的后端连接配重件,其车体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装设悬挂调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既实现半机械化操作,又适应批量生产,提高装配效率,操作安全和使用十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核电设备,特别涉及适用于民用核电的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民用核电发展速度较快,核电核岛一回路的重要设备蒸汽发生器的需求量很大,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质量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制造周期长。而支撑板的装配是影响制造质量和制约周期的极为关键的因素。通常支撑板向筒体内的送进和方位、角度的调整采用抬杠实现,支撑板的装配调整非常困难,工作效率低,不适应批量生产,尤其是操作人员的安全方面存在潜在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秉着解决支撑板的装配调整困难的目的,提供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该装配台车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既实现半机械化操作,又适应批量生产,提高装配效率,操作安全和使用十分方便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于其轨道上装设装配台车;所述的装配台车由车体组件、配重件、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悬挂调整组件、左右摆动机构和挂板平移机构组成,所述的车体组件由箱体、车体、行走滚轮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行走手动机构、定位支撑组件组成,所述的车体的车架底面的前、后端两侧分别装设由前滚轮组件和后滚轮组件组成的行走滚轮机构,其后端车架底面居中处装设手动滚轮定位机构、其前端装设行走手动机构;在后滚轮组件和前滚轮组件之间的车架底面上对称装设两组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的车体的后端连接配重件,其车体顶部通过螺栓连 接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装设悬挂调整组件;所述的悬挂调整组件由悬挂轴、方形架1、方形架II和挂板组成;所述的悬挂轴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上,所述的回转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和方形架I上,所述的方形架I通过螺栓连接在悬挂轴上,所述的悬挂轴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上,所述的回转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和方形架I上,所述的方形架I通过螺栓连接在悬挂轴上,所述的提升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I和方形架II上,所述的方形架II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I上,所述的摆动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I和方形架II上,所述的挂板平移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II和挂板上,所述的挂板通过挂轴吊挂在方形架II上;所述的定位轴连接在挂板上;所述的调整螺栓甲连接在方形架II上;所述的螺栓通过垫圈连接在挂板上;所述方形架II通过垫圈、轴用挡圈、轴套、支架J、圆锥销、轴、螺栓与方形架连接;所述的提升丝杠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的支座通过销、螺栓与方形架II连接。本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分述于下:本技术是在其轨道上装设装配台车;所述的装配台车由车体组件、配重件、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悬挂调整组件、左右摆动机构和挂板平移机构组成,所述的车体组件由箱体、车体、行走滚轮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行走手动机构、定位支撑组件和和左右摆动机构组成,由人工操推动装配台车通过轨道前后运动;转动回转机构的丝杠驱动悬挂调整组件绕悬挂轴回转和角度定位;转动提升机构的丝杠驱动方形架II上升和下降实现高度定位;转动摆动机构丝杠驱动方形架II绕轴左右回转实现角度定位;转动挂板平移机构的丝杠驱动挂板左右水平移动,调整连接在方形架II上的调整螺栓实现挂板前后摆动和铅垂定位;蒸汽发生器支撑板和流量分配板连接在挂板的螺栓上并用销定位。实现对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半机械化的装配。综合以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既实现半机械化操作,又适应批量生产,提高装配效率,操作安全和使用十分方便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共有12幅附图。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附图3是图2中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4是图2中的II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放大图;附图7是图1中的Q向放大示意图;附图8是图5中沿B-B线的剖视放大图;附图9是图1中的W向放大示意图。附图10是图1中沿C-C线的剖视放大图;附图11是图2的K向示意图;附图12是图1中的P向放大示意图。图中:1、支架C,2、方形架I,3、箱体,4、车体,5、配重件,6、手柄,7、手轮,8、支架G,9、手动丝杠,10、手柄,11、滚轮,12、定位轴,13、调整螺栓甲,14、垫圈,15、螺栓,16、螺母,17、方形架II,18、丝杠A,19、轴,20、挂板,21、支架F,22、套、23、圆螺母,24、推力球轴承,25、调整垫圈,26、滚轮,27、滚针轴承,28、孔用挡圈,29、套,30、轴,31、螺母,32、垫圈,33、平键,34、销,35、法兰盘,36、调心滚子轴承,37、套,38、圆螺母,39、孔用挡圈,40、套,41、挡圈,42、调整垫圈,43、轮套,44、调整垫圈,45、轴,46、轴用挡圈,47、滚针轴承,48、支架H,49、螺钉,50、销,51、支座,52、调整垫,53、圆螺母,54、止动垫圈,55、自润滑轴承,56、水平丝杠,57、水平丝母,58、自润滑轴承,59、垫圈,60、圆柱销,61、支架B,62、垫圈,63、轴用挡圈,64、轴套,65、支架J,66、圆锥销,67、轴,68、圆螺母,69、推力滚子轴承,70、提升丝杠,71、保护套,72、支架A,73、圆螺母,74、调整垫,75、齿轮,76、圆锥销,77、支架L,78、平键,79、垫圈,80、滚轮丝杠,81、自润滑轴承,82、自润滑轴承套,83、平键,84、垫圈,85、孔用挡圈,86、齿轮,87、垫圈,88、垫圈,89 、垫圈,90、孔用挡圈,91、推力球轴承,92、法兰盘,93、挡盖,94、轮套,95、平键,96、套,97、滚针轴承,98、孔用挡圈,99、车轴,100、圆螺母,101、法兰盘,102、圆锥滚子轴承,103、悬挂轴,104、轴承套,105、毛毡圈,106、支架I,107、螺母,108、调整螺栓乙,109、圆螺母,110、止动垫圈,111、垫圈,112、自润滑轴承,113、圆柱销,114、自润滑轴承,115、垫圈,116、回转丝杠,117、回转丝母,118、套,119、支架D,120、调整垫圈,121、轴用挡圈,122、支架E,123、插销,124、支架0,125、螺母铰链,126、摆动丝杠,127、圆锥销,128、铰链轴,129、垫圈,130、垫圈,131、轴用挡圈,132、自润滑轴承,133、轴套,134、挂轴,135、支架M,136、销,137、轴用挡圈,138、垫圈,139、挡板,140、销,141、垫圈,142、支架K。具体实施方式图1、2、3、4、5、6、7、8、9、10、11、12所示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它是在民用核电蒸汽发生器装设的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于其轨道上装设装配台车;所述的装配台车由车体组件、配重件5、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悬挂调整组件、左右摆动机构和挂板平移机构组成,所述的车体组件由箱体3、车体4、行走滚轮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行走手动机构、定位支撑组件组成,所述的车体4的车架底面的前、后端两侧分别装设由前滚轮组件和后滚轮组件组成的行走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支撑板的装配台车,其特征在于:于其轨道上装设装配台车;所述的装配台车由车体组件、配重件(5)、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悬挂调整组件、左右摆动机构和挂板平移机构组成,所述的车体组件由箱体(3)、车体(4)、行走滚轮机构、手动滚轮定位机构、行走手动机构、定位支撑组件组成,所述的车体(4)的车架底面的前、后端两侧分别装设由前滚轮组件和后滚轮组件组成的行走滚轮机构,其后端车架底面居中处装设手动滚轮定位机构、其前端装设行走手动机构;在后滚轮组件和前滚轮组件之间的车架底面上对称装设两组定位支撑机构;所述的车体(4)的后端连接配重件(5),其车体(4)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箱体(3),所述的箱体(3)上装设悬挂调整组件;所述的悬挂调整组件由悬挂轴(103)、方形架Ⅰ(2)、方形架Ⅱ(17)和挂板(20)组成;所述的悬挂轴(103)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3)上,所述的回转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4)和方形架Ⅰ(2)上,所述的方形架Ⅰ(2)通过螺栓连接在悬挂轴(103)上,所述的悬挂轴(103)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3)上,所述的回转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4)和方形架Ⅰ(2)上,所述的方形架Ⅰ(2)通过螺栓连接在悬挂轴(103)上,所述的提升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Ⅰ(2)和方形架Ⅱ(17)上,所述的方形架Ⅱ(17)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Ⅰ(2)上,所述的左右摆动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Ⅰ(2)和方形架Ⅱ(17)上,所述的挂板平移机构通过螺栓连接在方形架Ⅱ(17)和挂板(20)上,所述的挂板(20)通过挂轴(134)吊挂在方形架Ⅱ(17)上;所述的定位轴(12)连接在挂板(20)上;所述的调整螺栓甲(13)连接在方形架Ⅱ(17)上;所述的螺栓(15)通过垫圈(14)、螺母(16)连接在挂板(20)上;所述方形架Ⅱ(17)通过垫圈(62)、轴用挡圈(63)、轴套(64)、支架J(65)、圆锥销(66)、轴(67)、螺栓与方形架Ⅰ(2)连接;所述的提升丝杠(70)连接在支架A(72)上;所述的支座(51)通过销(50)、螺栓与方形架Ⅱ(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景坤于雷董方亮周喜彬
申请(专利权)人: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