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744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该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分,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和尾机架组成,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板、马达固定座、第一PCB板固定槽、第二PCB板固定柱和倾斜盘导杆槽,所述尾机架上设有避位槽、尾管孔和尾机架螺丝孔;所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舵机拉杆、螺丝、第一PCB板、右舵机、第二PCB板、倾斜盘、双孔长连杆和主翼夹头构成,左舵机和右舵机对称装配,并用螺丝固定在第一PCB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零件用量少、控制精度高、外形更加逼真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中,主机架上要装配很多零散的部件,就需要用到一些附属零件,才能将这些零部件固定在机架的相应部位,比如,安装马达需要用螺丝锁在机架上面,固定舵机则需要舵机固定座和螺丝,安装倾斜盘则需要一个限位导板保证相位准确,且倾斜盘通常会被放置在机架与旋转头之间的主轴上,露在机壳的外面,接收机、调速器等电子料要用外壳封好后再用双面贴粘在机架上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直升机的内部结构变得复杂,生产中也会增加很多的工序,还会对像真直升机的外观产生一定的破坏。而且常见的模型直升机调节桨距时通常仅由一个舵机来控制倾斜盘,使其产生上下运动,带动主翼夹头转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单个舵机输出力矩小、稳定性不高,以及存在结构、装配方面的误差等原因,导致倾斜盘或主翼夹头在运动中出现虚位的现象,模型直升机的控制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模型直升机内部机架部分的结构,减少直升机动作中的虚位,增加外观像真度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分,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和尾机架组成,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板、马达固定座、第一PCB板固定槽、第二PCB板固定柱和倾斜盘导杆槽,所述尾机架上设有避位槽、尾管孔和尾机架螺丝孔;所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舵机拉杆、螺丝、第一 PCB板、右舵机、第二 PCB板、倾斜盘、双孔长连杆和主翼夹头构成,左舵机和右舵机对称装配,并用螺丝固定在第一 PCB板上。本技术所述主机架上还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座、凸起、机壳支杆孔和第二轴承固定座,凸起上设有三个第一 PCB板固定槽和锁紧第一 PCB板的两个第一 PCB板固定孔,主机架前方的马达固定座的圆孔内过盈配合有主马达;主机架前方的电池固定板上方用魔术贴粘有电池;第一 PCB板固定在主机架后方的第一 PCB板固定槽中,第二 PCB板上开有两个限位用的限位孔,第二 PCB板由限位孔和第二 PCB板固定柱限位,并用双面贴粘在主机架前方的电池固定板下面;主机架中间开有倾斜盘导板槽,倾斜盘外盘的圆柱导杆上下自由活动在倾斜盘导板槽中。本技术所述舵机拉杆的下球头孔连在舵机导向座的导向座球头上,上球头孔连接在倾斜盘的外盘球头上,双孔长连杆的下球头座连接在倾斜盘的内盘球头上,上球头座连接在主翼夹头的球头上,第一 PCB板上开有避开尾管模块的槽和固定第一 PCB板的第一 PCB板螺丝孔、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金属覆膜区域。本技术所述避位槽分别套在主机架的凸起上,使得第一 PCB板螺丝孔、第一PCB板固定孔和尾机架螺丝孔同轴,再用锁紧螺丝锁紧固定第一 PCB板和尾管模块。本技术所述左舵机和右舵机分别由丝杆固定环、丝杆、导向座、舵机固定座、斜齿轮、蜗杆、舵机马达和金属弹片组成,其中金属弹片接触第一 PCB板上的金属覆膜区域。本技术所述丝杆穿过舵机固定座的上下两个中心孔,下端过盈配合斜齿轮,上端间隙配合丝杆固定环,丝杆被限制在舵机固定座中,只能在中心孔内做旋转运动,导向座螺纹连接在丝杆的螺纹部分,导向座的导向部分卡在舵机固定座的导向槽内,导向座球头从舵机固定座侧面的圆孔中伸出;蜗杆过盈配合在舵机马达的主轴上,舵机马达过盈配合在舵机固定座下方的圆形槽内,蜗杆和斜齿轮啮合。本技术所述倾斜盘设置在主机架的内部,倾斜盘外盘的圆柱导杆装入主机架上的倾斜盘导杆槽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零件用量少、控制精度高、外形更加逼真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左舵机和PCB板的分解示意图。图5-1是本技术`主机架结构示意图。图5-2是本技术主机架底部方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倾斜盘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尾机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舵机拉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主翼夹头1、主旋转头2、双孔长拉杆3、主旋转轴4、第一轴承5、主机架6、倾斜盘7、主齿轮8、左舵机9、舵机拉杆10、螺丝11、第一 PCB板12、主马达13、右舵机14、电池15、第二 PCB板16、尾机架17、尾管模块18和第二轴承58。左舵机9由丝杆固定环24、丝杆25、导向座26、舵机固定座28、斜齿轮32、蜗杆33、舵机马达34和金属弹片35组成;右舵机14由相同的零件构成。其中:主机架6上设有电池固定板37、马达固定座38、倾斜盘导杆槽39、第一轴承固定座40、凸起41和43、三个第一 PCB板固定槽42、第一 PCB板固定孔44、机壳支杆孔45、第二 PCB板固定柱46和第二轴承固定座59。第一 PCB板12上开有避开尾管模块的槽21、第一 PCB板固定螺丝孔22、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23,以及对称设置的金属覆膜区域57 ;第二 PCB板16上开有两个限位孔19。尾机架17上设有避位槽50、53,尾管孔52,尾机架螺丝孔51和54。第一轴承5装配在主机架6上的第一轴承固定座40中,第二轴承58装配在第二轴承固定座59中,主旋转轴4嵌在主旋转头2中,主旋转头2下端的圆柱面装配在第一轴承5的内孔中,主旋转轴4穿过第二轴承58的内孔,实现了主旋转轴4的径向定位,主旋转轴4的下方装配进主齿轮8的中心孔内,并用螺丝锁紧,实现了主旋转轴4的轴向定位;倾斜盘7设置在主机架6内部的主旋转轴4上,倾斜外盘的圆柱导杆47装在倾斜盘导板槽39中,可以上下活动;主翼夹头I装配在主旋转头2的上方;双孔长拉杆3的下球头座20装配在倾斜盘7的内盘球头48上,上球头座连接到主翼夹头I的球头上;主马达13与主机架6前方的马达固定座38过盈配合,主马达13下方的金属齿轮与主齿轮8啮合;电池15用魔术贴粘在主机架6前方的电池固定板37上面;第二 PCB板16通过限位孔19和第二 PCB板固定柱46配合定位再用双面贴将第二 PCB板16粘在电池固定板37的下方;第一 PCB板12装配在主机架6上凸起41和43形成的第一 PCB板固定槽42内,尾机架17装配在第一PCB板12上方,避位槽50套在主机架6凸起41外面,避位槽53套在主机架6凸起43外侦牝第一 PCB板螺丝孔22、第一 PCB板固定孔44和尾机架螺丝孔51、54同轴,再用两颗锁紧螺丝60锁紧,第一 PCB板12和尾机架17就被固定在主机架6上;尾管模块18装配在尾机架17的尾管孔52内,并用快干胶粘牢;左舵机9和右舵机14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对称装配在第一 PCB板12上,螺丝11通过左右舵机固定座和第一 PCB板12上的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23将三者装配在一起。对于左舵机9,丝杆25穿过舵机固定座28的上下两个中心孔29,上端用丝杆固定环24间隙配合定位,下端过盈配合在斜齿轮32的中心孔内,保证丝杆25不会从舵机固定座28中脱落,导向座26装入舵机固定座28内部,导向座球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6)和尾机架(17)组成,所述主机架(6)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板(37)、马达固定座(38)、第一PCB板固定槽(42)、第PCB板固定柱(46)和倾斜盘导杆槽(39),所述尾机架(17)上设有避位槽(50、53)、尾管孔(52)和尾机架螺丝孔(51、54);所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9)、舵机拉杆(10)、螺丝(11)、第一PCB板(12)、右舵机(14)、第PCB板(16)、倾斜盘(7)、双孔长连杆(3)和主翼夹头(1)构成,左舵机(9)和右舵机(14)对称装配,并用螺丝(11)固定在第一PCB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沈氏彤创航天模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