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239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用以解决公知往复式气动工具的减震结构设计存在的组装精准度难以控制、组装效率缓慢以及增加产品体积的问题;其包括有外壳、气压启闭控制模组、控制开关、作动模组、减震构件;所述作动模组的各板块体,经过穿设定位件以穿组结合成一单体,且作动模组滑设在外壳的容槽中,其各板块体周侧可滑动地直接抵靠在容槽内壁,并作动模组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的供气端相互枢套且气密配合,作动模组前端具有一凸管部枢穿在外壳前端设有的一穿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往复式气动工具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技术背景往复式气动工具依其工具端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功能,如气动锯、气 动锤、气动斩等等。往复式气动工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气压源导入工具 内部,经过控制阀控制气压的启闭,并经过一作动模组对气压自动导引换向 工作,使一活塞杆连同工具端(如锯片、冲锤等)产生往复运动。鉴于传统往复式气动工具工作时存在震动剧烈的问题,于是业内有人研 发出减震结构来解决震动问题,而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即针对所述 的减震结构部分。有关公知往复式气动工具的减震结构设计,与本技术较为相关的专利前案,请参阅台湾专利公告编号471377号《手提动力工具的悬浮减震机构》, 案主要是经过一悬浮式滑套将其内部动作模块组装成一独立单元,使滑套可 在工具壳体的膛孔中滑动,并在滑套与膛孔前端之间组设一前缓冲器,再在 滑套与导气承座之间组设一后缓冲器,借此达到减震效果;然而,这种公知 结构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下述问题所述作动模组通常包括有多个板块体单元构件,公知结构利用一滑套将 作动模块各单元构件容置在内部的设计,就组立角度而言,作动模组各单元 构件组入滑套内的过程,容易发生对位精准度难以控制以及组装效率缓慢的 问题,同时造成组立成本的增加。所述滑套必须具备一定壁厚才能符合强度的需求,因此增加了作动模组 的整体体积,工具壳体的膛孔空间也必须扩大配合,如此显然大幅增加整体 往复式气动工具的材料成本而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工具壳体的外径也将因此而必须增大,不符合产品外观小巧化的设计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结构 容易控制组装精准度、组装效率高和产品体积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包括有外壳、气压启闭控制模组、控 制开关、作动模组、减震构件;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容槽,所述气压启闭控制 模组、作动模组及减震构件容设在容槽中;外壳后端具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 制模组连通,气压启闭控制模组具有供气端与作动模组的进气端相连通;作 动模组由多个板块体相迭置组成,且作动模组具有一活塞杆件枢穿出外壳前 端形成一工具组设部;还包括所述作动模组的各板块体,经过穿设定位件以穿组结合成一单体,且作 动模组滑设在外壳的容槽中,其各板块体周侧可滑动地直接抵靠在容槽内壁, 并作动模组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的供气端相互枢套且气密配合,作 动模组前端具有一凸管部枢穿在外壳前端设有的一穿孔内;所述减震构件,包括组设在作动模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供气端 之间的中置式缓冲器、以及组设在作动模组前端与外壳前端之间的前置式缓 冲器。进一步,所述作动模组各板块体的穿设定位件为多个螺栓,作动模组的 各板块体设有相对位的穿孔,最端部的板块体设置螺孔与螺栓螺合定位。进一步,所述作动模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供气端设置成内、外 管体相互枢套配合,且在内、外管体之间组设密止环。进一步,所述作动模组的凸管部内组设有一环衬,所述活塞杆件枢穿过 环衬,环衬内组设有气密环。进一步,所述外壳由上壳体、下壳体组合构成,气压启闭控制模组容置在上壳体中、作动模组容置在下壳体中。进一步,所述外壳为一体成形的单体结构。进一步,所述作动模组由一气压导入座、 一流路切换组件、 一活塞、一 缸座体迭置构成,所述活塞杆件设在所述活塞的一端。进一步,所述流路切换组件由一顶板块、 一主座块、 一底板块、 一活动 块体组成。本技术的独特创新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 作动模组的各板块体通过穿设定位件穿组结合成单体形态的设计,可 使作动模组各板块体之间的组立过程对位更加简易快速、且精准度更容易掌 握控制,进而达到大幅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立成本,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2、 作动模组的各板块体周侧呈可滑动式直接抵靠在容槽内壁的设计,可 省略公知结构的滑套构件,相对縮减作动模组以及外壳的体积,进而更利于 符合产品外观小巧化的设计趋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中置式缓冲器组设部位放大剖 视图;图5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前置式缓冲器组设部位放大剖 视图;图6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实施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外壳形态另一实施例图; 图8是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前置式缓冲器组配形态另一实 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用以解决公知往复式气动 工具的减震结构设计存在的组装精准度难以控制、组装效率缓慢以及增加产 品体积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的较 佳实施例;往复式气动工具A包括有一外壳10、 一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 一控制开关30、 一作动模组40以及减震构件50;其中,外壳10概呈一中空 筒状,其内部具有一轴向设置的容槽ll以供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作动模组 40以及减震构件50容设其中,控制开关30可呈一压板形态组设在外壳10的 外部一侧,外壳10后端具一进气端12以可将气压导入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 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的前端具有一供气端21与作动模组40的进气端401相 连通;作动模组40是由多个板块体相迭置组成,如本实施例所述的作动模组 40,其由一气压导入座41、 一流路切换组件42、 一活塞46、 一缸座体47迭 置构成,其中,流路切换组件42可由一顶板块421、 一主座块422、 一底板 块423、 一活动块体424所组成;另外,活塞46—端具有一活塞杆件461枢 穿出外壳10前端形成一工具组设部462,可供预定的作用工具463 (如本实 施例所示的锯片)组设定位;本技术的核心设计包括作动模组40的各板块体,经过穿设定位件 60加以穿组结合成一单体形态,所述穿设定位件60可为多个螺栓61、 62所 构成,以使作动模组40的各构体(指41、 42)设有相对位的穿孔(410、 420), 最端部的缸座体47设置有螺孔470以供螺栓61、 62螺合定位;而且,作动 模组40滑设在外壳10的容槽11中,构成其各板块体(指41、 42、 47)周侧 是呈可滑动地直接抵靠在容槽11内壁的状态,并使作动模组40的进气端401 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的供气端21呈相互枢套且气密配合状态,作动模组 40前端具一凸管部48枢穿配合在外壳10前端所设一穿孔13;其中,如图4 所示,作动模组40进气端401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20供气端21可设成内、外管体形态以达到相互枢套配合的目的,且在内、外管体之间组设一密止环 210以达到气密配合的状态;所述减震构件50,包括组设在作动模组40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 20供气端21之间的一中置式缓冲器51 (可为弹簧)、以及组设在作动模组40 前端与外壳10前端之间的一前置式缓冲器52 (可为弹簧)。其中,如图5所示,作动模组40的凸管部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式气动工具结构,包括有外壳、气压启闭控制模组、控制开关、作动模组、减震构件;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容槽,所述气压启闭控制模组、作动模组及减震构件容设在容槽中;外壳后端具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连通,气压启闭控制模组具有供气端与作动模组的进气端相连通;作动模组由多个板块体相迭置组成,且作动模组具有一活塞杆件枢穿出外壳前端形成一工具组设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作动模组的各板块体,经过穿设定位件以穿组结合成一单体,且作动模组滑设在外壳的容槽中,其各板块体周侧可滑动地直接抵靠在容槽内壁,并作动模组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的供气端相互枢套且气密配合,作动模组前端具有一凸管部枢穿在外壳前端设有的一穿孔内;    所述减震构件,包括组设在作动模组进气端与气压启闭控制模组供气端之间的中置式缓冲器、以及组设在作动模组前端与外壳前端之间的前置式缓冲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正桓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