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机床冷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897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冷却泵,叶轮为全开旋涡式长叶片结构,叶片长度等于1/6~1/4的叶轮外径D2长度;叶轮与泵体之间轴向间隙d1为0.1mm~0.3mm;泵盖上设有环形凸起用于调节泵盖与叶轮之间轴向间隙d2到0.1mm~0.3mm;在泵体上开设的进水口周向以泵盖上隔舌位置A为起点,其径向位置对应于叶轮的叶片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新型旋涡式叶轮与泵盖及泵体端面严格的配合,保证与叶轮的配合间隙,从而保证小流量、高扬程的冷却液输送要求,并提升效率;随着扬程的提高,可减小进水口到冷却液箱体底部的距离,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高效、小流量、高扬程的特性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机床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冷却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高扬程输送的机床冷却泵技术。
技术介绍
机床冷却泵大多安装于既定冷却液箱体上方,主要由泵盖1、泵体3、泵轴4组成, 叶轮2安装在泵盖I内,与泵盖及泵体同轴,电机带动叶轮旋转输送冷却液为机加工零件进行冷却。其泵头部分,如图1所示,主要由泵盖1、叶轮2、泵体3和泵轴4组成,浸入冷却液内,其最大径向尺寸受箱体上方圆孔尺寸限制,以保证安装好冷却泵后铁屑等杂质不进入箱体。随着机床主轴转速大幅提高,对机床冷却泵的扬程要求越来越高,即需要加大冷却液的压力,以保证对加工零件的冷却效果,提高被加工件的加工精度,同时保护刀具不被烧坏。机床冷却泵安装在冷却液箱体上部,在箱体内泵的总装长度也受泵扬程的限制,而泵头冷却液进水口到箱体底部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冷却液的利用效率,该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冷却液的循环和更新。同时,机床冷却泵的所需流量通常较小,而小流量、高扬程冷却液的输送属于典型的低比转数离心泵范畴。按常规低比转数离心泵设计理论进行单级叶轮设计,可以实现扬程的明显提升,但配套功率较大、效率偏低;如采用多级叶轮设计虽可以提高效率,但需要增加导水部件,使整个泵的结构复杂化;旋涡泵从理论上讲可以用于小流量、高扬程场合的输送,且有相对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自吸能力,但目前市场上没有旋涡式叶轮用于机床冷却泵的报道,因为传统的旋涡泵对径向和轴向间隙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加工精度和成本较高,且有较大的安装和维修难度。经检索,与一种机床冷却泵相关的专利有如下:机床冷却泵,申请号: 201210444813.0,是一种常规机床冷却泵,主要特点在于配有电机冷却装置,可以延长机床冷却泵的使用寿命。中扬程机床冷却泵,申请号:201120311771.4,是一种采用常规的闭式离心叶轮结构,在泵体上开设导流槽的机床冷却泵,可以使冷却泵的扬程得到少许提升。现有技术中的机床冷却泵,叶轮主要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即叶轮进口侧为开放式, 泵体通常采用环形或者螺旋形过流截面设计,叶轮叶片与泵体间有较大轴向空腔,这就造成水泵运转时高压流体在空腔内空转存在较大的旋涡损失,因而此类泵的扬程和效率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床冷却泵,以提高机床冷却泵的单级扬程和效率。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床冷却泵,主要由泵盖(1)、叶轮(2)、泵体(3)、泵轴(4)组成,从下而上依次同轴设置;泵盖⑴和泵体⑶固接;叶轮⑵位于泵盖⑴与泵体⑶之间,并与泵盖⑴ 与泵体(3)之间分别留有轴向间隙;叶轮(2)与泵轴(4)固接,并可相对泵盖(I)与泵体(3)沿周向转动;泵盖(I)上对应叶轮宽度b2位置设有径向过流通道C ;泵体(3)上开设有进水口(5)及出水孔¢),与所述过流通道相通;所述出水孔(6)的入口,其周向以泵盖(I) 上喉部位置B为止点,其径向位置在泵盖(I)与泵体(3)最大径向间隙之内;泵轴(4)贯穿叶轮⑵及泵体⑶,与泵盖⑴留有轴向间隙;其特征在于:叶轮(2)为全开旋涡式长叶片结构,叶片长度等于1ΑΓ1/4的叶轮外径长度;叶轮(2)与泵体(3)之间轴向间隙Λ为0.1mnT0.3mm;泵盖(I)上设有环形凸起(8)和凹入过流通道D,用于调节泵盖(I)与叶轮 ⑵之间轴向间隙 /2到0.1mnT0.3mm ;在泵体(3)上开设的进水口(5),其周向以泵盖⑴ 上隔舌位置A为起点,其径向位置对应于叶轮的叶片区域。所述叶片的工作面PP为平面,所述叶片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半圆型结构中的任一种。在所述过流通道C是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或梨形的螺旋形径向过流通道。在所述过流通道D截面为矩形或半圆形。所述进水口的形状可以为扇形、圆形、方形中的任一种。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泵体及泵盖结构设计改进,利用新型旋涡式叶轮与泵盖及泵体端面严格的配合,保证与叶轮的配合间隙,从而保证小流量、高扬程的冷却液输送要求,并提升效率;通过减小冷却液进水口 5到箱体底部的轴向尺寸,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从而实现高效、小流量、高扬程的特性要求;可利用单级叶轮即实现所要求的小流量、高扬程的输送,结构紧凑简单,加工工艺较易实现,配套电机功率较小;且可处理液体内夹带气体即冷却液箱内没有及时补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包含固体颗粒或磨屑的场合时也可短暂工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床冷却泵泵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盖,2.叶轮,3.泵体,4.泵轴,5.进水口,6.出水口,8.环形凸起, /l为叶轮与泵体轴向间隙尺寸, /2为叶轮与泵盖轴向间隙尺寸,C为泵盖上对应叶轮宽度的径向过流通道,D为泵盖上凹入部分的过流流道。图2是本专利技术叶轮2结构示意图。图中'D2为叶轮外径,△为叶片宽度,PP为叶片工作面。图3为主要水力设计参数。D为开式叶轮重心直径泌为叶片宽度,c为流道D轴向宽度,A为流道D径向宽度, 为叶轮端面空刀处密封尺寸,d\和dl分别为叶轮与泵体及泵盖的轴向间隙。图4是本专利技术泵盖I结构示意图。A位置为螺旋形流道隔舌位置,对应叶轮与泵盖最小径向尺寸;B位置为螺旋形流道喉部位置,对应叶轮与泵盖最大径向尺寸;Θ为隔舌包角,也是A、 B两个位置之间夹角。图5是本专利技术泵体3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机床冷却泵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其中叶轮截面为梯形,过流流道D为环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的设计参数均为:额定流量0:0.65 m3/h ;额定扬程//:19 m;最高扬程25m;转速/7=2900 r/min ;最大配套功率:300W;油箱最大允许径向尺寸110mm。实施例一如图1本专利技术机床冷却泵泵头部分结构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泵盖1、叶轮2、泵体3、泵轴4组成,从下而上依次同轴设置;泵盖I和泵体3通过紧定螺钉固接;叶轮2位于泵盖I与泵体3之间,并与泵盖I与泵体3之间分别留有轴向间隙 /1=0.Imm和¢/2=0.1mm ;叶轮2与泵轴4固接,并相对泵盖I与泵体3沿周向转动;泵盖I上对应叶轮宽度b位置设有径向过流通道C,并设有环形凸起8和凹入过流通道D ;泵体3上开设有进水口 5及出水孔 6,与所述过流通道C和D相通;泵轴4贯穿叶轮2及泵体3,与泵盖I留有轴向间隙。图2是本专利技术叶轮2结构示意图,考虑到机床冷却泵的应用场合,介质内不可避免会有少量杂质存在,因而叶轮2采用全开式旋涡长叶片结构,叶片的工作面PP为平面,叶片截面为三角形;图3为主要水力设计参数示意图,对开式叶轮、矩形截面过流通道D:(I) 叶片宽度6按式⑴计算:权利要求1.一种机床冷却泵,泵盖(I)、叶轮(2)、泵体(3)和泵轴(4)从下而上依次同轴设置; 泵盖⑴和泵体⑶固接;叶轮⑵位于泵盖⑴与泵体⑶之间,并与泵盖⑴与泵体⑶ 之间分别留有轴向间隙;叶轮⑵与泵轴⑷固接,并相对泵盖⑴与泵体⑶沿周向转动; 泵盖(I)上对应叶轮宽度b2位置设有径向过流通道C ;泵体(3)上开设有进水口(5)及出水孔(6)与所述过流通道C相通;所述出水孔¢)的入口,其周向以泵盖(I)上喉部位置B 为止点,其径向位置在泵盖⑴与泵体⑶最大径向间隙之内;泵轴⑷贯穿叶轮⑵及泵体(3),与泵盖(I)留有轴向间隙;其特征在于:叶轮(2)为全开旋涡式长叶片结构,叶片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冷却泵,泵盖(1)、叶轮(2)、泵体(3)和泵轴(4)从下而上依次同轴设置;泵盖(1)和泵体(3)固接;叶轮(2)位于泵盖(1)与泵体(3)之间,并与泵盖(1)与泵体(3)之间分别留有轴向间隙;叶轮(2)与泵轴(4)固接,并相对泵盖(1)与泵体(3)沿周向转动;泵盖(1)上对应叶轮宽度b2位置设有径向过流通道C;泵体(3)上开设有进水口(5)及出水孔(6)与所述过流通道C相通;所述出水孔(6)的入口,其周向以泵盖(1)上喉部位置B为止点,其径向位置在泵盖(1)与泵体(3)最大径向间隙之内;泵轴(4)贯穿叶轮(2)及泵体(3),与泵盖(1)留有轴向间隙;其特征在于:叶轮(2)为全开旋涡式长叶片结构,叶片长度等于1/6~1/4的叶轮外径长度;叶轮(2)与泵体(3)之间轴向间隙d1为0.1mm~0.3mm;泵盖(1)上设有环形凸起(8)和凹入过流通道D,用于调节泵盖(1)与叶轮(2)之间轴向间隙d2到0.1mm~0.3mm;在泵体(3)上开设的进水口(5),其周向以泵盖(1)上隔舌位置A为起点,其径向位置对应于叶轮的叶片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凤袁寿其方玉建袁野张云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