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廷源专利>正文

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51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包含有:一气动工具本体,其内设有一进气通道及一排气通道,于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一运转装置,当进气通道进气时,可驱动该运转装置运转以对工件施工,且同时气体可由排气通道排出;一扰流装置,设置于排气通道内,该扰流装置由数个具有圆弧面的元件所组成,气体可由该数个具有圆弧面的元件之间的空隙减速绕过,而得以达成降低噪音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其指的是一种可有效降低操作时所产生的噪音的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具有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如TW专利公告编号第529524号「气动工具的灭音构造」专利案,其中,“该电动工具将灭音构造装设在排气通道42的排出端开口上,且包含有一端体20,具有一身部21,一容置部22,凹设于该身部21的一侧端面上并与气动工具的排气通道42相连通,至少一通孔24,贯穿该身部21另侧端面与该容置部22的封闭端内壁,用以连通该容置部22与气动工具外部;至少一消音纤维体30,填塞于该容置部22内,内部并具有多数微小的孔隙供气体得据以通过该消音纤维体30”。上述现有气动工具虽称其具有消音纤维体“30”,因而可达到灭音的功效,然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些许缺失,其中,该现有气动工具所使用的消音纤维体“30”,其孔隙极小,因此当压力甚高的气体欲通过消音纤维体“30”时,可能无法完全地通过,且可能因为消音纤维体“30”阻挡了些许的气体,反而产生了气体回流的现象,如此一来,气体回冲至气动工具内部,可能会造成运转操作上的误动作,或甚至因此发生意外,所以,该现有气动工具在设计上仍有未臻理想之处,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习用气动工具在实际使用上,虽略可达到减少噪音的功效,然相对地却因为孔隙过小的缘故,而可能发生气体回流、及使得气动工具产生误动作或造成意外的状况,而将该现有的气动工具予以重新设计。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包含有一气动工具本体,其内设有一进气通道及一排气通道,于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一运转装置,当进气通道进气时,可驱动该运转装置运转以对工件施工,且同时气体可由排气通道排出;一扰流装置,设置于排气通道内,该扰流装置由数个具有圆弧面的元件所组成,气体可由该数个具有圆弧面的元件之间的空隙减速绕过,而得以达成降低噪音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于气动工具的排气通道内设置了数个具有圆弧面的球体或柱体堆叠而成的扰流装置,而气体在流经该扰流装置时,须先行绕过该数球体或柱体的圆弧面,因此可达减速之效,并通过气体流速渐缓,而可达降低噪音的功效;再者,本专利技术因为是通过数个球体或柱体以堆叠成一扰流装置,因此空隙不致如同现有消音纤维体如此之小,即不致发生回流的现象,故本专利技术具有较佳的操作稳定性,亦可进一步的保障使用时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未操作前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操作时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中符号说明1气动工具本体 10驱动部 11驱动头 12运转装置20握把部 21开关 22进气通道23排气通道 24进气口 25排气口26盖板 261穿孔262透孔30止泄垫圈 40控制件 41拨动部42承座 43气槽 50复位弹簧60封盖 61送气管 70扰流装置71球体 72柱体 80压板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主要包含有一气动工具本体1,由该图观之,该气动工具本体1具有一驱动部10及一握把部20,该驱动部10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驱动头11,而与握把部20连接的第二端则于内部设有一运转装置12(参阅图3),而该握把部20亦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于驱动部10,且设有一开关21,该握把部20第二端则可连接至进气装置(图中未示),进气装置可输送气体进入至气动工具本体1内部,并通过按压该开关21,可控制气体上冲至运转装置12以带动运转,且因此能带动该驱动头11以对工件施工。参阅图2及图3,该气动工具本体1的握把部20,其内分别设有一进气通道22及一排气通道23,且因此具有一进气口24及一排气口25;该握把部20的第二端可嵌设一盖板26,该盖板26对应至进气口24的一端挖空成一穿孔261,而该盖板26对应至排气口25的一端则穿设有数透孔262;该气动工具本体1于进气通道22内更设有一止泄垫圈30、一控制件40及一复位弹簧50,该控制件40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形成一呈柱状的拨动部41,以抵于同时穿入进气通道22及排气通道23的开关21,且可供该止泄垫圈30套设,而该控制件40的第二端则穿伸至复位弹簧50内,另外,该控制件40于中段位置设为一呈盘状的承座42,且该承座42的周缘切削有数个气槽43;气动工具未开始动作前,该止泄垫圈30夹设在进气通道22末端及承座42之间,并可阻挡气体流入气动工具的驱动部10内;该气动工具本体1的进气口24更设置有一呈柱状的封盖60,该封盖60的一端可穿过该盖板26的穿孔261,且顶掣于复位弹簧50,而该封盖60的另一端则可供进气装置的送气管61连接,并由此将气体送入;该气动工具本体1于排气通道23内更设置有一扰流装置70及一压板80,于本实施例中,该扰流装置70由数个球体71任意地安排在压板80与盖板26之间,而因球体71与球体71之间尚存有空隙,因此气体在排气通道23内朝排气口25流动时,其流速可以减缓,但仍可顺利地由盖板26的数透孔262排出,而不致产生回流的现象。参阅图4,当按压该气动工具的开关21时,该开关21可推抵该控制件40的拨动部41,并藉以使得控制件40产生一偏斜的位移,连带使得控制件40承座42与止泄垫圈30之间产生有空隙,如此一来,由进气口25进入的气体即可经过气槽43而导入至驱动部10内,并因此驱动该运转装置12转动;再者,该气体会被引入至排气通道23内,并急速地朝排气口25流动,而因本专利技术于排气通道23内设置了该数球体71,因此气体将受到球体71的阻挡而绕行排出,请配合图5观之,气体因为绕行流动的行程长于直线流动,故将使得气体在流经此处时流速减缓,也因为这样,在排气通道23内产生的噪音即可大幅地减少,而达预期的功效。最后,请参阅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大部份的结构并无差异,故相同结构给予相同标号,惟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前述实施例的扰流装置70由数球体71所组成,然于本实施例中,该扰流装置70由数柱体72所组成,而因为数柱体72在堆叠排列时,其间仍是具有些许的空隙足以供气体流经,因此亦可达到前述实施例的功效,而得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另外,本申请人必须加以说明的是,无论是使用数球体71或数柱体72来堆叠排列,其产生的空隙皆大于现有的消音纤维体,因此较不致发生回流的现象,相对地,本专利技术即可具有较佳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已通过最佳实施例的详细附图加以描述。熟习该项技术者可从最佳实施例衍生许多变化而毋须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因此,最佳实施例不致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定义于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动工具本体,其内设有一进气通道及一排气通道,于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一运转装置,当进气通道进气时,可驱动该运转装置运转以对工件施工,且同时气体可由排气通道排出;一扰流装置,设置于排气通道内,该扰流装置由数个球体所组成,气体可由球体之间的空隙减速绕过,而得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降低噪音功效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动工具本体,其内设有一进气通道及一排气通道,于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一运转装置,当进气通道进气时,可驱动该运转装置运转以对工件施工,且同时气体可由排气通道排出;一扰流装 置,设置于排气通道内,该扰流装置由数个球体所组成,气体可由球体之间的空隙减速绕过,而得以达成降低噪音的功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源
申请(专利权)人:陈廷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