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以及气瓶喷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53181 阅读:181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8-1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以及气瓶喷丸装置,气瓶内抛用喷嘴包括内带喷丸气道的喷嘴本体,该喷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喷丸气道的入口,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一喷口,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其中第二喷口朝第一喷口方向倾斜,第三喷口朝喷丸气道的入口方向倾斜。气瓶喷丸装置包括气瓶内抛用喷嘴,气瓶内抛用喷嘴中的喷丸气道的入口连通有压缩空气源和喷丸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喷嘴上设置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增加了喷嘴的喷口数,提高了气瓶的内抛效率,并通过控制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的方向,实现了气瓶内部的全方位喷丸,避免了喷丸盲区的存在,喷丸效果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丸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以及带有该气瓶内抛用喷嘴的气瓶喷丸装置。
技术介绍
气瓶作为气体的储存容器,对内部表面的清洁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食品、医疗或电子行业的气瓶,内表面的清洁度更为重要。否则气瓶内部的浮锈、灰尘、氧化皮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造成阀门的堵塞及气体的污染,严重影响使用效果。气瓶为圆筒形容器,目前通常采用内部喷丸的方式对其进行内抛清理,具体为将一根小直径的带喷嘴的导管经过气瓶瓶口伸入到气瓶内部,借助特定形状的喷嘴,在一定的气压下,把喷丸颗粒从导管通过喷嘴直接打击至气瓶的内表面,进行内部清洁度的改善。气瓶内表面喷丸清理效果的好坏,除设备的影响之外,喷嘴的形状及设计也至关重要,因喷嘴是通过瓶口进入瓶体内部,所以喷嘴的尺寸必须要小于瓶口内孔尺寸,使得喷嘴的设计难度加大。普通喷嘴的构造比较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气瓶的肩部存在一定的“盲区”,使钢丸无法正常喷到肩部,以致肩部的表面清洁度无法改善,长期使用后,表面的氧化皮或异物极易脱落,造成隐患。申请公布号为CN102275138A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喷丸枪射嘴,该专利技术设有低碳钢材质的金属护套,通过高温烧结制出工程陶瓷管,所述工程陶瓷管的外表面,贴合包覆有一层橡胶套层,所述橡胶套层镶嵌于金属护套内孔中,该专利技术只是改善了喷嘴的抗磨损性能及喷丸颗粒的运动速度,并没有对喷丸的喷射方向进行改进,其仅有一个喷射口,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对装置进行多方位的喷丸,不能取得较好的喷丸效果,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喷嘴,增加喷丸 的喷射方向,改善其喷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可全方位对气瓶瓶体内部进行喷丸,消除喷丸“盲区”,可提高气瓶内抛效率,增加气瓶内抛后的内壁光洁度,增加了气瓶使用的安全性。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包括内带喷丸气道的喷嘴本体,该喷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喷丸气道的入口,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一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其中第二喷口朝第一喷口方向倾斜,第三喷口朝喷丸气道的入口方向倾斜。本技术通过在喷嘴上设置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增加了喷嘴的喷口数,提高了气瓶的内抛效率,并通过控制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的方向,实现了气瓶内部的全方位喷丸,避免了喷丸盲区的存在,有效的提高了气瓶内抛后的内壁光洁度,喷丸效果好。为了增加喷丸气道的长度,便于开设更多支路,所述喷丸气道沿喷嘴本体的轴线延伸,所述第一喷口通过第一支路与喷丸气道连通,喷嘴在气瓶喷丸应用中,喷嘴从气瓶口伸入气瓶内后,一般为第一喷口朝向筒体进行喷丸处理,筒体的喷丸处理面积最大,因此优选所述第一支路的延伸方向与喷丸气道平行,这样可确保喷丸气体的速度损失最小化,提高筒体的喷丸效果,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路偏离喷嘴本体轴线,这样在喷嘴进行转动时,可在气瓶筒体上形成一个圆形的喷丸区域,而不是仅在一个点进行喷丸,可有效提高喷丸效率。为了实现多方位的喷丸,所述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分别通过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连通,且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均沿直线延伸,这样可简化制作工艺,且直线路径可有效的避免喷丸的速度损耗,有利于喷丸效果的提高。为了进行气瓶肩部的喷丸,消除喷丸处理的肩部盲区,以各自的喷丸方向为参照,所述第二支路与喷丸气道的夹角为45° 75°,这样在喷丸处理时,气体和喷丸颗粒可通过第二支路到达第二喷口,对气瓶肩部进行喷丸,去除肩部的杂质,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支路与喷丸气道的夹角为60°。为了对气瓶的底部进行喷丸处理,消除喷丸处理的底部盲区,以各自的喷丸方向为参照,所述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的夹角为105° 135°,这样气体和喷丸颗粒通过第三支路到达第三喷口,从而对气瓶底部进行喷丸,更优选的,所述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的夹角为 120。。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喷嘴的喷丸效果,所述的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并不与喷丸气道处在同一平面上,在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向上,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夹角为45° ^75°,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喷丸处理的喷丸方向,并通过喷嘴在气瓶内部的移动和转动,实现对气瓶的全方位喷丸处理,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向上,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夹角为6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瓶喷丸装置,包括所述的气瓶内抛用喷嘴;该气瓶内抛用喷嘴中的喷丸气道的入口连通有压缩空气源和喷丸罐。·其中,压缩空气源用于向所述喷丸气道提供空气;喷丸罐用于向所述喷丸气道提供喷丸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喷口消除了喷丸处理的盲区,可对气瓶进行全方位的喷丸处理,提高了气瓶内壁的光洁度,并且三个喷口同时喷出喷丸材料,有效提高了气瓶的内抛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气瓶内抛用喷嘴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气瓶内抛用喷嘴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该喷嘴由喷嘴本体1、位于喷嘴本体I内部的喷丸气道2构成。喷丸本体I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入口 6,入口 6与喷丸气道2连通,在喷丸本体I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喷口 4,第一喷口 4与喷丸气道2通过第一支路连通,第一支路为直线延伸,且第一支路与喷丸气道2平行,并偏离喷嘴本体轴线;喷丸本体I的周壁上还设有与喷丸气道2连通的第二喷口 3和第三喷口 5,第二喷口 3朝第一喷口 4的方向倾斜,第三喷口 5朝喷丸气道2的入口 6的方向倾斜,第二喷口 3通过第二支路与喷丸气道2连接,第三喷口 5通过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2连接,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均为直线延伸;以各自的喷丸方向为参照,第二支路与喷丸气道2的夹角为60°,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2的夹角为120°,在喷嘴本体I的周向上,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夹角为60° ;从图中可看出,第一喷口 4、第二喷口 3及第三喷口 5的形状均为圆形。本实施例中的喷嘴在工作时,高压气体及喷丸材料会从入口 6进入喷嘴气道2中,高压气体及喷丸材料被喷丸气道2中的三条支路分流,第一支路连通第一喷口 4,对气瓶筒体进行喷丸处理;第二支路连通第二喷口 3,对气瓶底部进行喷丸处理;第三支路连通第三喷口 5对气瓶肩部进行喷丸处理,通过三条支路的配合,对气瓶进行全方位的喷丸处理,避免了喷丸盲区的出现,提高了气瓶内壁的光洁度,并且三个喷口同时喷出喷丸材料,有效提高了气瓶的内抛 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包括内带喷丸气道的喷嘴本体,该喷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喷丸气道的入口,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一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其中第二喷口朝第一喷口方向倾斜,第三喷口朝喷丸气道的入口方向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内抛用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丸气道沿喷嘴本体的轴线延伸,所述第一喷口通过第一支路与喷丸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延伸方向与喷丸气道平行,且第一支路偏离喷嘴本体轴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内抛用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分别通过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与喷丸气道连通,且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均沿直线延伸。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瓶内抛用喷嘴,包括内带喷丸气道的喷嘴本体,该喷嘴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喷丸气道的入口,喷嘴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一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本体的周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喷丸气道连通的第二喷口和第三喷口,其中第二喷口朝第一喷口方向倾斜,第三喷口朝喷丸气道的入口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永海章渭锋何邵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2月25日 05:39
    毒瓶,即装有适量(约5~10克)的氰化钾或氰化钠等剧毒药物的广口瓶。专门用来迅速薰杀捕获的昆虫,以便及时制成完整的标本。毒瓶是采集时杀死昆虫的主要器具。制作方法有多种,但极为简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