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129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电器保护的漏电保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漏电保护器,其包括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的火线L、零线N及地线E;所述地线E接地;在火线L和零线N上设置开关组、控制电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ZCT;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连接火线L、零线N以及开关组,第二绕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并联电容C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漏电保护器应用于家用和类似用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电器保护的漏电保护器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用电器的日趋普及,人们与电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使用户得到更好地保护,现在很多产品都配置了漏电保护插头(或称漏电保护器),当与漏电保护插头连接的电器设备发生漏电时,漏电保护插头能在几十毫秒之内自动切断电源,使用户免受触电的危害,保护用户的生命安全。现有技术中,漏电保护插头只能在相线、中性线之间产生剩余电流并在该剩余电流达到设定值才会切断电源从而对其后负载进行保护。当出现电源或用电设备的相线与地线之间的绝缘损坏或者接错导致地线带电的情况时,容易造成用电安全事故。另外,作为家用和类似用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家用和类似用户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电磁兼容性”国家标准GB18499-2008/IEC 61543:1995,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绝大部分的漏电保护器对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电磁兼容性(EMC)中的低于150KHZ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传导骚扰试验”测试不过。而现在针对越来越严格的测试要求和市场需求,很多厂家开始寻求测试通过的方案,但迄今为止未有任何有关通过实验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漏电保护器,对现有漏电保护器的电路进行改进,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切断电源实现漏电保护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电磁兼容·性(EMC)中的低于150KHz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传导骚扰试验”,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漏电保护器,包括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的火线L、零线N及地线E ;所述地线E接地;在火线L和零线N上设置开关组、控制电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ZCT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连接火线L、零线N以及开关组,第二绕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并联电容C5。其中,电容C5的取值范围为I μ F-1O μ F。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组包括按钮开关Κ1、开关Κ2、按键AJ、电阻R1、压敏电阻MOV和脱扣线圈TK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晶闸管SCR、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极性电容C4 ;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一端连接火线L,并依次通过二极管D1、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2连接至零线N,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按键AJ和电阻Rl连接零线N ;第二绕组的两端并联电阻R6和电容C5之后的一端连接漏电保护芯片的Vref引脚(第3引脚)和电容C3的一端,另一端经过极性电容C4连接至漏电保护芯片的VFB引脚(第2引脚);漏电保护芯片的Rset引脚(第I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4、电阻R5连接至漏电保护芯片的Ground引脚(第4引脚)、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漏电保护芯片的C Delay引脚(第8引脚),漏电保护芯片的Line引脚(第5引脚)经过电阻R3连接至晶闸管SCR的正极和脱扣线圈TK的一端,漏电保护芯片的Neutral引脚(第6引脚)连接晶闸管SCR的负极和电容Cl的一端,漏电保护芯片的SCR Trigger引脚(第7引脚)连接晶闸管SCR的控制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脱扣线圈TK的另一端连接按钮开关Kl的一端、压敏电阻MOV的一端,按钮开关Kl的另一端连接火线L,压敏电阻MOV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 ;脱扣线圈TK的控制端连接至火线L,控制按钮开关Kl和开关K2的导通或分断。进一步的,所述漏电保护芯片是由型号为FM2140的低功耗两线接地故障灭弧芯片实现。本技术对现有漏电保护器的电路进行改进,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切断电源实现漏电保护功能,同时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增设电容C5,电容C5的取值范围为Iμ F-1O μ F,使其可通过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电磁兼容性(EMC)中的低于150ΚΗζ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传导骚扰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漏电保护器,包括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的火线L、零线N及地线E ;所述地线E接地;在火线L和零线N上设置开关组、控制电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ZCT。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述漏电保护芯片是由 型号为FM2140的低功耗两线接地故障灭弧芯片(Low PowerTwo-Wire Ground Fault Interrupter)实现。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连接火线L、零线N以及开关组,第二绕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并联电容C5。其中,电容C5的取值范围为I μ F-1O μ F。更具体的,所述开关组包括按钮开关Κ1、开关Κ2、按键AJ、电阻R1、压敏电阻MOV和脱扣线圈Τ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晶闸管SCR、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极性电容C4。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NI和第二绕组Ν2,第一绕组NI的一端连接火线L,并依次通过二极管D1、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D2连接至零线N,第一绕组NI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按键AJ和电阻Rl连接零线N ;第二绕组Ν2的两端并联电阻R6和电容C5之后的一端连接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Vref引脚(第3引脚)和电容C3的一端,另一端经过极性电容C4连接至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VFB引脚(第2引脚);漏电保护芯片FM2140 ^ Rset引脚(第I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4、电阻R5连接至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Ground引脚(第4引脚)、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C Delay引脚(第8引脚)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Line引脚(第5引脚)经过电阻R3连接至晶闸管SCR的正极和脱扣线圈TK的一端,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Neutral引脚(第6引脚)连接晶闸管SCR的负极和电容Cl的一端,漏电保护芯片FM2140的SCR Trigger引脚(第7引脚)连接晶闸管SCR的控制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脱扣线圈TK的另一端连接按钮开关Kl的一端、压敏电阻MOV的一端,按钮开关Kl的另一端连接火线L,压敏电阻MOV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一端,开关K2的另一端连接零线N ;脱扣线圈TK的控制端连接至火线L,控制按钮开关Kl和开关K2的导通或分断。本技术在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输出端未加电容C5前,对电磁兼容性(EMC)中的低于150KHZ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传导骚扰试验测试不过,加了 C5电容后,此项测试可通过。本原理图在零序电流互感器输出端未加C5电容前,不能测试通过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电磁兼容性(EMC)中的低于150KHz频率范围内的共模传导骚扰试验”,而加了 C5电容后,滤除了因为骚扰试验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而使得此项测试可通过,同时在撤去了该骚扰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的火线L、零线N及地线E;所述地线E接地;在火线L和零线N上设置开关组、控制电路及零序电流互感器ZCT;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ZCT上绕制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连接火线L、零线N以及开关组,第二绕组与控制电路连接,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并联电容C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峰毅陈金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泰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