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03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锤钻,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产生旋转力的电机;操作工具;冲击力传输机构,包括可旋转的支撑在壳体中并具有轴向延伸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气缸,操作工具通过夹头与第一端相连,设置于气缸中邻近第二端并且可轴向移动的活塞,将电机的旋转力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以及设置在气缸中位于操作工具和活塞之间并可轴向移动的移动元件,活塞与移动元件之间的气缸中形成空气室,气缸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提供空气室与气缸外的流体连通;以及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限制移动元件的位移量的限位机构。整个工具的结构紧凑,制造和装配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 种锤钻,包括将冲击力施加到操作工具的冲击力传 输机构和将旋转力传输到操作工具的旋转力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锤钻工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四种操作模式 将冲击力施加到操作工具上同时驱动操作工具旋转的锤钻模式;仅驱动操作 工具旋转的单钻模式;仅将冲击力施加到操作工具上的单锤模式;以及机械 中断传输到操作工具的旋转力的锤转角模式。这些模式的转换通常是通过不 同的操作模式切换机构来实现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 116, 3 5 2号中公开了一种锤钻,气缸上间隔的设置 一组控制透气孔和一组辅助透气孔,气缸外套设有与壳体相对固定的控制元 件,气缸本身可以相对于壳体轴向往复移动,从而,控制透气孔被控制元件 盖住或者打开。如果电锤夹头上安装带有台阶的操作工具,沖击块将无法盖 住辅助透气孔,也就无法在气缸内形成密闭的空气室,此时,操作工具不能 够执行锤击往复运动。如果电锤夹头上安装的操作工具没有台阶,能够直接 推动冲击元件向活塞的方向移动,冲击块能够被推动并将辅助透气孔密封, 从而,在气缸内形成空气弹簧,电锤的沖击力传输机构传输的冲击力可以通 过活塞和空气弹簧传递给操作工具。这种锤钻不需要设置单独的转换机构就 可以控制锤击功能的开与关,但是,与其相配的操作工具的形状有特定的要 求,对于普通的操作工具而言,不易控制其操作模式。美国专利公开第2 0 0 6 / 0 1 0 8 1 3 2 A1号公开了一种锤钻,气缸上开设有 一组通孔,通过气缸与滑套之间的相对位移,切换机构可选择的在第一模式 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通孔在操作工具朝着壳 体的一端移动时被关闭,并且在通孔被关闭时,气缸的往复运动在空气室中 产生往复运动,允许沖击件将冲击力传输到操作工具。在第二操作模式中, 通孔是恒定打开的,限制冲击件将冲击力传输到操作工具。这种功能切换机 构中,滑套与气缸需要良好的配合,制造要求高,相应的成本大。同时,整5套切换元件在操作过程中要发生相对的轴向位移,整套机构所需的空间大, 操作过程中各零部件的运动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的锤钻工具。根据本技术, 一种锤钻,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产生旋转力的电机;操作工具;冲击力传输机构,包括可旋转的支撑在壳体中并具有轴向延伸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气缸,操作工具通过夹头与第一端相连,设置于气 缸中邻近第二端并且可轴向移动的活塞,将电机的旋转力转换为活塞的往复 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以及设置在气缸中位于操作工具和活塞之间并可轴向 移动的移动元件,活塞与移动元件之间的气缸中形成空气室,气缸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提供空气室与气缸外的流体连通;旋转力传输机构包括旋转气釭和 操作工具的齿轮;以及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的 切换机构,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通孔与空气室之间流体连通切断,在第 二操作模式中,通孔与空气室保持流体连通,切换机构包括限制移动元件的 位移量的限位机构。本技术中采用设置于气缸外壁与壳体之间的限位机构,不需要额 外占用工具的空间,即可实现对锤钻的模式切换。整个工具的结构紧凑,制 造和装配成本低。根据本技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对气缸径向移动或者相对气缸 枢轴转动的锁定元件。这样,与气缸外壁配合的零件变少了 ,相应的加工要 求较高配合面也不存在了,生产成本因此降低。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套设于气缸外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驱动 锁定元件在邻近移动元件的位置和远离移动元件的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 切换机构通过一个功能切换钮就可以驱动限位机构起作用,操作者操作简 单、方便。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于环形套和气缸之间的弹性元件,这 样,环形套被释放时,锁定元件能够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的回复 到脱离气缸内壁内的位置上去。不需要施加额外的驱动力。优选的,所述弹 性元件是压缩弹簧。优选的,所述环形套主体为环形,其内壁包括锥面和圓柱面,所述锁 定元件可在锥面和圆柱面间移动。锥面与圆柱面之间光滑过渡,既可以为锁 定元件处于不同的位置提供空间,也可以为锁定元件保持在不同的位置提供 一定驱动力。当然,锥面也可以由部分球面代替,所述锁定元件是钢球的情 况下,球面与钢球配合更有利于锁定元件的移动和定位。锁定元件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不是钢球。所述锁定元件包括截面形状为 圆柱的顶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截面直径小于顶部截面直径。这样,小直 径截面的延伸部可以伸入到气缸内壁中限定移动元件的轴向位移量,而大直 径截面的顶部突出于气缸外,与切换机构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截面直径自顶部沿轴向逐渐减小。从而,延伸 部可以比较容易从气缸上的孔中移动。优选的,所述顶部邻近延伸部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弹性件收容于凹槽 内。由此,在锁定元件和环形套之间建立起自动复位的连接关系。优选的,所述延伸部伸入气缸内的长度大于所述移动元件外壁与气缸 内壁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 一 方面,所述移动元件是收容操作工具的夹头套 筒。所述夹头套筒包括接收操作工具的前端和收容于气缸中的后端,滑槽自 外壁径向设置且轴向延伸,气缸与夹头套筒之间设置滚动体收容于所述滑槽 内,所述夹头套筒相对气缸在滚动体位于滑槽邻近夹头套筒前端的一端和滚 动体位于滑槽远离夹头套筒前端的另 一端之间移动。所述气缸上设有与所述 通孔轴向间隔设置的孔,所述孔的轴向位置处于所述滚动体位于滑槽邻近夹 头套筒前端的一端时夹头套筒后端之前。根据本技术的另 一 方面,所述移动元件是与操作工具直接接触的 冲头。所述冲头包括与操作工具接触的前端和收容于气缸中的后端,滑槽自 外壁径向设置且轴向延伸,气缸与所述沖头之间设置滚动件收容于所述滑槽 内,所述沖头相对气缸在滚动件位于滑槽邻近沖头前端的一端和滚动体位于 滑槽远离冲头前端的另 一端之间移动。所述气缸上设有与所述通孔轴向间隔 设置的孔,所述孔的轴向位置处于所述滚动件位于滑槽邻近沖头前端的 一 端 时所述沖头的后端之前。7根据本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移动元件是具有环槽的沖击块。优 选的,所述环形套包括轴向延伸的第一环形部分和第二环形部分,第一环形 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部分的外径,两环形部分的内径相同。这样,锁定 元件相对气缸枢轴转动时,第 一 环形部分与第二环形部分之间的部分能够为 锁定元件的转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优选的,切换机构包括具有偏心销的控制旋钮,所述偏心销驱动所述 限位机构在限定移动元件的轴向位移量的位置和解除对移动元件轴向位移量 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旋钮还包括凸轮,所述凸轮驱动切换元件在打开 旋转力传输的位置和关闭旋转力传输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凸轮还驱动切换 元件在限制气缸旋转的位置和允许气缸旋转的位置之间移动。这样,通过一 个功能切换旋钮,锤钻工具就可以轻松的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操作简单方 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锤钻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锤钻的局部剖视图,此时,锤钻处于冲击力 传输打开状态。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锤钻的局部剖视图,此时,锤钻处于冲击力 传输关闭状态。图4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锤钻,包括:壳体(2);设置于壳体中产生旋转力的电机(33);操作工具(28);冲击力传输机构(30),包括可旋转的支撑在壳体中并具有轴向延伸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气缸(50),操作工具通过夹头(96)与第一端相连,设置于气缸中邻近第二端并且可轴向移动的活塞(46),将电机的旋转力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以及设置在气缸中位于操作工具和活塞之间并可轴向移动的移动元件(98;90;56A),活塞与移动元件之间的气缸中形成空气室(54),气缸具有至少一个通孔(52)提供空气室与气缸外的流体连通;旋转力传输机构(31)包括旋转气缸和操作工具的齿轮;以及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模式的切换机构(1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通孔与空气室之间流体连通切断,在第二操作模式中,通孔与空气室保持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切换机构包括限制移动元件的位移量的限位机构(108;208;30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松顾育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