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9727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端口,用于接受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端口耦合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经过控制电路处理过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执行电路以及相互耦合连接的单片机、输入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执行电路与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即集微电脑编程、控制和故障诊断于一体。在信息的传输或接收过程中,能根据信息进行调整,且设定的程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灵活改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社会活动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交换也越来越迫切和频繁。如何能随时随地在巨大的信息量中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成为了生活和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远程的信息交换中,使用不同的信息终端工具匹配信息的快速交换对日常生活以及商业运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方便快捷地为人们提供此类服务,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可能在信息使用过程中某个不可预测的时亥IJ,发生堵塞、中断等情况,此时机器将不能按照事先程序预想的情况而工作。而现在的市场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织物不同特点的需要,切设定的程序比较僵化,灵活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信息控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端口,用于接受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端口耦合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经过控制电路处理过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执行电路以及相互耦合连接的单片机、输入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执行电路与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包含第一单片机Ul的控制单元;包含第六单片机U6的时钟控制电路,与第一单片机Ul的6号 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二单片机U2、第三单片机U3的外部存储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与第二单片机U2的11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 、18号、19号引脚连接;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同时与第三单片机U3的3号、4号、7号、8号、13号、14号、17号、1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一判定单片机U5A、第二判定单片机U5B、第三判定单片机U5C、第四判定单片机U5D、第五判定单片机U5E、第六判定单片机U5F的外部信号判定电路;包含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8、第二电阻RH0、第十七整流二极管D17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含第十六单片机U16、第十七单片机U17的稳压电路;包含第十二单片机U12的系统复位电路;包含第一与门U7A、第二与门U7B、第三与门U7C、第四与门U7D的与门电路;与显示装置配合的包含:第十三单片机U13、第十五单片机U15的显示控制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40号 43号引脚通过第十五单片机U15与第十三单片机U13连接;指示灯以及与指示灯配合的包含第四单片机U4的指示灯控制电路,通过其11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包含第十四单片机U14的按键控制电路,其I号和19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并与按键相匹配;包含第十单片机UlO的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含第十一单片机U11、第一转换单片机U8A、第二转换单片机U8B、第三转换单片机U8C、第四转换单片机U8D的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11号与第二转换单片机U8B连接。所述执行电路包括相互耦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执行电路,所述继电器执行电路与所述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输入电路为键盘操作电路。所述信息控制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一 LCD显示电路,所述LCD显示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稱合连接。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即集微电脑编程、控制和故障诊断于一体。在信息的传输或接收过程中,能根据信息进行调整,且设定的程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灵活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包括:本技术信息控制装置,包括:输入端口,用于接受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端口耦合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经过控制电路处理过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执行电路以及相互耦合连接的单片机、输入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执行电路与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包含第一单片机Ul的控制单元;包含第六单片机U6的时钟控制电路,与第一单片机Ul的6号 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二单片机U2、第三单片机U3的外部存储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与第二单片机U2的11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引脚连接;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同时与第三单片机U3的3号、4号、7号、8号、13号、14号、17号、1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一判定单片机U5A、第二判定单片机U5B、第三判定单片机U5C、第四判定单片机U5D、第五判定单片机U5E、第六判定单片机U5F的外部信号判定电路;包含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8、第二电阻RH0、第十七整流二极管D17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含第十六单片机U16、第十七单片机U17的稳压电路;包含第十二单片机U12的系统复位电路;包含第一与门U7A、第二与门U7B、第三与门U7C、第四与门U7D的与门电路;与显示装置配合的包含:第十三单片机U13、第十五单片机U15的显示控制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40号 43号引脚通过第十五单片机U15与第十三单片机U13连接;指示灯以及与指示灯配合的包含第四单片机U4的指示灯控制电路,通过其11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包含第十四单片机U14的按键控制电路,其I号和19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并与按键相匹配;包含第十单片机UlO的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含第十一单片机U11、第一转换单片机U8A、第二转换单片机U8B、第三转换单片机U8C、第四转换单片机U8D的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11号与第二转换单片机U8B连接。所述执行电路包括相互耦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执行电路,所述继电器执行电路与所述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为温度检测电路,所述输入电路为键盘操作电路。所述信息控制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一 LCD显示电路,所述LCD显示电路与所述单片机耦合连接。本技术信息控 制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即集微电脑编程、控制和故障诊断于一体。在信息的传输或接收过程中,能根据信息进行调整,且设定的程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灵活改变。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 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信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端口,用于接受从外部输入的数据;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端口耦合连接;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经过控制电路处理过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执行电路以及相互耦合连接的单片机、输入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执行电路与外界设备耦合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包含第一单片机Ul的控制单元;包含第六单片机U6的时钟控制电路,与第一单片机Ul的6号 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二单片机U2、第三单片机U3的外部存储电路,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与第二单片机U2的11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引脚连接;第一单片机Ul的36号 43号引脚同时与第三单片机U3的3号、4号、7号、8号、13号、14号、17号、1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一判定单片机U5A、第二判定单片机U5B、第三判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信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口,用于接受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端口耦合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经过控制电路处理过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执行电路以及相互耦合连接的单片机、输入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执行电路与外界设备耦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包含第一单片机U1的控制单元;包含第六单片机U6的时钟控制电路,与第一单片机U1的6号~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二单片机U2、第三单片机U3的外部存储电路,第一单片机U1的36号~43号引脚与第二单片机U2的11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引脚连接;第一单片机U1的36号~43号引脚同时与第三单片机U3的3号、4号、7号、8号、13号、14号、17号、18号引脚连接;包含第一判定单片机U5A、第二判定单片机U5B、第三判定单片机U5C、第四判定单片机U5D、第五判定单片机U5E、第六判定单片机U5F的外部信号判定电路;包含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8、第二电阻RH0、第十七整流二极管D17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含第十六单片机U16、第十七单片机U17的稳压电路;包含第十二单片机U12的系统复位电路;包含第一与门U7A、第二与门U7B、第三与门U7C、第四与门U7D的与门电路;与显示装置配合的包含:第十三单片机U13、第十五单片机U15的显示控制电路,第一单片机U1的40号~43号引脚通过第十五单片机U15与第十三单片机U13连接;指示灯以及与指示灯配合的包含第四单片机U4的指示灯控制电路,通过其11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包含第十四单片机U14的按键控制电路,其1号和19号引脚与第六单片机U6连接,并与按键相匹配;包含第十单片机U10的第一电平转换电路;包含第十一单片机U11、第一转换单片机U8A、第二转换单片机U8B、第三转换单片机U8C、第四转换单片机U8D的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第一单片机U1的11号与第二转换单片机U8B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立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