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及冲压模,包括步骤:A、上模与下模相向运动,该上模的上冲刀与该下模的下冲刀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B、套置住该下模的模套与该上模相向运动,该模套与该上模的挤压部配合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该上冲刀与该下冲刀先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然后,该模套与该挤压部配合再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所述上模、下模、模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小功率的冲压设备即可实现生产。另外,脚手板上冲出所述通孔后,脚手板仍然保持平整,再对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时,脚手板的受力均匀,不会存在太大的内应力,因此脚手板平整度较好。另外,该通孔的边缘光滑、整齐,不存在毛刺、裂缝,使脚手板的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及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
技术介绍
目前,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是先行,建筑施工用具的更新换代也异常迅速,其中就包括脚手架。脚手架通常包括若干个支撑单元,每个支撑单元上都搭设有脚手板,施工人员可以在该脚手板上行走、方便施工操作。因此,脚手板的强度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密切相关。为了增强脚手板的强度,通常需要在脚手板上成型若干结构孔。现有技术在成型所述结构孔时,是利用冲压设备一次性冲切成型,即对毛坯进行拉伸,并对拉伸后的毛坯进行冲孔,拉伸动作与冲孔动作是连续的。这会导致所述结构孔的边缘存在大量的毛刺、裂缝,毛刺、裂缝的存在就会使脚手板容易变形、断裂,从而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由于需要一次性冲切成型所述结构孔,应此冲压设备的功率要求较高。另外,一次性冲切成型所述结构孔,脚手板受力不均匀,使得整个脚手板会被强大的内应力所扭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及冲压模,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包括步骤:A、上模与下模相向运动,该上模的上冲刀与该下模的下冲刀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B、套置住该下模的模套与该上模相向运动,该模套与该上模的挤压部配合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在步骤A中,该下模固定不动,该上模竖直向下移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在步骤B中,该上模固定不动,该模套竖直向上移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挤压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60度、彡120度。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挤压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50度、彡130度。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它包括上模、下模及模套,该上模包括挤压部及冲断部,该冲断部的上端与该挤压部的下端连接,该冲断部的下端的边缘形成上冲刀,该挤压部的上端的宽度大于其下端的宽度,该下模的中部设有落料孔,该落料孔的上边缘形成下冲刀,该下冲刀与该上冲刀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该模套上竖直贯穿设有穿孔,该下模收容在该穿孔中,该模套与该挤压部配合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上模可竖直往复移动,该模套可竖直往复移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挤压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60度、> 120度。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50度、> 130度。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该上冲刀与该下冲刀先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然后,该模套与该挤压部配合再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所述上模、下模、模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小功率的冲压设备即可实现生产。另外,脚手板上冲出所述通孔后,脚手板仍然保持平整,再对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时,脚手板的受力均匀,不会存在太大的内应力,因此脚手板平整度较好。2.先冲出通孔,再对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使该通孔的边缘光滑、整齐,不存在毛刺、裂缝,使脚手板的使用寿命较长。3.冲切该通孔时,该下模固定不动,该上模竖直向下移动;拉伸该通孔的边缘时,该上模固定不动,该模套竖直向上移动。由于该上模与该模套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冲切通孔产生的内应力可与拉伸通孔时产生的内应力相抵消,避免脚手板内存在较大应力,保证脚手板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另外,在拉伸时,该模套带动毛坯件整体向上移动,毛坯件始终贴附在该模套上,平整度较好。4.由于脚手板的平整度较好,安装时不必别外对脚手板进行固定,安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脚手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2所示冲压模中上模与下模配合冲出通孔的示意图。图5绘示了图2所示冲压模中模套与上模配合对通孔进行拉伸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生产脚手板的毛坯的示意图。图7绘示了在图6所示毛还上冲出通孔后的示意图。图8绘示了对图7中的通孔进行拉伸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查阅图1,为了使脚手板200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需要在脚手板200上冲压成型若干结构孔220。请参照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包括上模10、下模20及模套30。该上模10可竖直往复移动。该上模10包括主体11、挤压部12及冲断部13。该挤压部12连接该主体11与该冲断部13。该冲断部13的上端与该挤压部12的下端连接。该冲断部13的下端的边缘形成上冲刀131。该挤压部12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挤压部12的上端的宽度大于其下端的宽度。该挤压部12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13之间的夹角Y ( 160度、≥120度。该Y角优选为≤150度、≥130度。该下模20的中部设有落料孔21。该落料孔21的上边缘形成下冲刀22。该下冲刀22用于与该上冲刀131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该模套30可竖直往复移动。该模套30上竖直贯穿设有穿孔31。该下模20收容在该穿孔31中。该模套30用于与该挤压部12配合将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请参照图4至图8,生产时:将生产脚手板用的毛坯210 (如图6所示)放置在该上模10与该下模20之间,毛坯210贴附在该模套30上;接着,该上模10竖直向下移动,该上冲刀131与该下冲刀22配合,在该毛坯210上冲出通孔221 (如图4和图7所示);接着,该模套30竖直向上移动,该模套30带动该毛坯210 —起向上移动,该模套30与该挤压部12配合对该通孔221的边缘进行拉伸,最终得到结构孔220 (如图5和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上模与下模相向运动,该上模的上冲刀与该下模的下冲刀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 B、套置住该下模的模套与该上模相向运动,该模套与该上模的挤压部配合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该下模固定不动,该上模竖直向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该上模固定不动,该模套竖直向上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挤压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60度、> 12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挤压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挤压部的外表面与该冲断部之间的夹角< 150度、> 130度。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的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冲压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下模及模套,该上模包括挤压部及冲断部,该冲断部的上端与该挤压部的下端连接,该冲断部的下端的边缘形成上冲刀,该挤压部的上端的宽度大于其下端的宽度,该下模的中部设有落料孔,该落料孔的上边缘形成下冲刀,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脚手板进行冲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上模与下模相向运动,该上模的上冲刀与该下模的下冲刀配合将脚手板冲出通孔;B、套置住该下模的模套与该上模相向运动,该模套与该上模的挤压部配合将该通孔的边缘进行拉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辉,詹正钿,
申请(专利权)人:杨国辉,詹正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