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765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属于冷弯成型技术领域。包括前转换组件和后转换组件,前转换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角座和转换辊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后转换组件包括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配合辊,配合辊通过角座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型号转换效率,且传动过程简单,工作稳定性更好,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废边角料的量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属于冷弯成型

技术介绍
建筑等场合常用的檩条主要分为C型和Z型两种,现有的建材檩条成型装置主要包括平行的前成型辊组件和后成型辊件,每对成型辊件主要包括墙板、传动轴以及上辊和下辊,C型、Z型的主要是通过上辊和下辊之间的间隙形成,通过调整上辊,使上辊与下辊形成的间隙切面不同来实现型号的转换,其中,上辊调节过程主要是采用手动或大链盘的方式,通过调整上辊两侧墙板上的紧固件,使上辊可以旋转,以实现加工型材的调整。然而常规的设备只是单一机型,只能生产C型产品或者Z型产品,若采用上述方式,一方面,通过人工或者大链盘的方式进行调整、更换形状时,需要进行二次安装并调试,而实际应用当中会经常涉及到更换产品类型,需要频繁的变更成型辊,反复的调整需要不停的拧紧或松开紧固件,操作不方便,使用效果也不理想;另一方面,转换过程比较费力,借助大链盘等诸多调整机构来实现时,为了适应大链盘的工作,整个设备的规模变大,需要更大的场地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占用了较大的厂房面积;第三,在传送过程经过的部件较多,导致其传送和控制效率较低,费时费力,生产效率非常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等固体废物较多,既产生了大量的加工损耗,又增加了加工方的废料处理成本,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加工企业,在现如今的激烈竞争中,每一处可避免的损耗累计起来都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便捷、快速、适宜的转换装置尚未见有报道。有基于此,做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作性能好、高效的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结构对称的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均包括墙板、传动轴(即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以及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分别通过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安装在墙板上,所述前成型辊件与后成型辊件上分别设置有前转换组件和后转换组件,前转换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角座和转换辊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后转换组件包括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配合辊,配合辊通过角座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的配合辊通过角座固定安装在后成型辊件的墙板上。所述的动力部件包括蜗杆和涡轮,蜗杆与涡轮配合安装,涡轮通过平面推力轴承与旋转轴连接。所述的转换辊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20-70°。所述的蜗杆通过电机驱动。采用本专利技术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当需要调整型号时,通过电机驱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涡轮旋转,由于蜗轮通过平面推力轴承套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转动,带动角座转动,使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发生转动,转换辊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旋转轴的轴线与上辊和下辊的轴线平行,且旋转轴的轴线与上辊、下辊之间的间隙中心线重合)夹角Θ发生变化,即可实现型号的转换。采用本专利技术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型号转换效率,且传动过程简单,工作稳定性更好,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废边角料的量减少,相应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C型檩条时的结构示意 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Z型檩条时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 图4为图1和图2中前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A、前成型辊件;B、后成型辊件;1、墙板;2、上传动轴;3、上辊;4、下传动轴;5、下辊;6、前转换组件;61、蜗杆;62、涡轮;63、旋转轴;64、角座一 ;65、转换辊;66、轴承座;67、联轴节;68、传动轴;7、后转换组件;71、角座二 ;72、配合辊;8、平面推力轴承;9、传动链轮。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结合图1,包括结构对称的前成型辊件A和后成型辊件B,前成型辊件A和后成型辊件B均包括墙板1、传动轴以及上辊3和下辊5,上辊3和下辊5分别通过上传动轴2和下传动轴4安装在墙板I上,前成型辊件A与后成型辊件B上还分别设置有前转换组件6和后转换组件7,结合图3,前转换组件6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63、角座一 64和安装在角座一 64上的转换辊65,角座一 64和转换辊65通过旋转轴63安装在上传动轴2和下传动轴4之间的墙板I上,后转换组件7包括角座二 71和安装在角座二 71上的配合辊72,配合辊72通过角座二 71安装在上传动轴2和下传动轴4之间的墙板I上。其中,动力部件包括配合安装的蜗杆61和涡轮62,涡轮通过平面推力轴承8套装在旋转轴63上,蜗杆61通过电机驱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调整型号时,通过电机驱动蜗杆61旋转,蜗杆61带动涡轮62旋转,由于蜗轮62通过平面推力轴承8套装在旋转轴63上,旋转轴63的转动带动角座一64转动,使安装在角座一 64上的转换辊65发生转动,转换辊65的轴线与旋转轴63的轴线(旋转轴63的轴线与上辊3和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线重合)夹角发生变化,即可实现型号的转换。其中,当配合辊72的轴线与上辊3的轴线的夹角Θ i为70°,转换辊65的轴线与旋转轴63的轴线的夹角02为70°时,结合图2,可生产Z型产品,旋转转换辊65,转换辊65的轴线与旋转轴63的轴线的夹角02为20°时(配合辊72固定不动),可生产Z型产品O采用本专利技术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型号转换效率,且传动过程简单,工作稳定性更好,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废边角料的量减少,相应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得到提高。其中,由于冷弯成型机通常是由多组前成型辊件A和后成型辊件B构成的,因此,相邻的蜗杆61之间可 通过轴承座66、联轴节67和传动轴68连接,前一组的前成型辊件A和后一组的后成型辊件B之间通过传动链轮9连接,实现动力传送,驱动辊的转动。权利要求1.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结构对称的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均包括墙板、上传动轴、下传动轴以及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分别通过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安装在墙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成型辊件与后成型辊件上分别设置有前转换组件和后转换组件,前转换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角座和转换辊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后转换组件包括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配合辊,配合辊通过角座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辊通过角座固定安装在后成型辊件的墙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部件包括蜗杆和涡轮,蜗杆与涡轮配合安装,涡轮通过平面推力轴承与旋转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辊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20-7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通过电机驱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属于冷弯成型
包括前转换组件和后转换组件,前转换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角座和转换辊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C型/Z型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结构对称的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前成型辊件和后成型辊件均包括墙板、上传动轴、下传动轴以及上辊和下辊,上辊和下辊分别通过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安装在墙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成型辊件与后成型辊件上分别设置有前转换组件和后转换组件,前转换组件包括动力部件、旋转轴、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转换辊,角座和转换辊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后转换组件包括角座和安装在角座上的配合辊,配合辊通过角座安装在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之间的墙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国杨迎海杨桂灿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腾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