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硅噻菌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599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硅噻菌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硅噻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中之一种,且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60∶1至1∶60。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小麦散黑穗病、全蚀病、玉米丝黑穗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黑痘病、白腐病、赤霉病、颖枯病、叶枯病、霜霉病、疫病、叶斑病都有较高活性;并且减少农药用药量,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有硅噻菌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娃噻菌胺,英文名称:silthiopham,分子式:C13H21N0SSi,化学名称:N_烯丙基4,5-二甲基-2-三甲基硅噻吩-3-羧酰胺。硅噻菌胺与三唑类、三唑类的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适宜作物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小麦、对作物、哺乳动物、环境安全。防治对象小麦全蚀病。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供可靠保障。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硅噻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硅噻菌胺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B重量比为60∶1~1∶60,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硅噻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中之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