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容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324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01
一种电子装置及容置结构。容置结构包括主体及把手件;主体包括主部、二侧部及顶部;主部包括二滑动槽,各滑动槽包括第一及第二槽,第一槽为直线槽;各第二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各第一槽之间的距离;二侧部设置于主部的二侧边且各侧部连接主部并包括第一穿孔;顶部与各侧部及主部连接;第一槽平行于侧部且相比第二槽更远离顶部;把手件结合于主体并包括主杆、二支杆及二固定杆,各支杆连接主杆及固定杆并穿过滑动槽,各固定杆穿过相对应的各第一穿孔;当把手件相对于主体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各支杆位于各第一槽内且各固定杆对应凸出侧部外;当把手件相对于主体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各支杆位于各第二槽内且各固定杆朝侧部方向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拆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容置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且具有便于拆装效果的容置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服务器等大型计算机装置而言,由于其需要储存及处理的数据量较为庞大,装置内部也因应设置有更多需供电的零部件;因此,装置本身为了能供给足够电量,必须设置一至多组电源供应单元,以供应使用上需求。受到服务器内部的空间限制,为了节省空间的使用,现行做法是将多组电源供应单元采用堆叠方式设置;在此种设计下,需要额外设置一个转换电路板,来辅助执行各电源供应单元间的电源转换。然而,此转换电路板具有较高电压,为防止使用者误触,需要在转换电路板外设置框架组件,提供转换电路板本身的接触保护。对于框架组件,通常采用螺固方式固定,当有需要拆装转换电路板时,必定会增加拆装框架组件的步骤;在装置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势必造成装置维修或组装时的困扰。因此,如何能针对公知设计进一步改良,藉由框架组件提供转换电路板的保护,并能简化框架组件的拆装操作,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便于拆装效果的容置结构。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容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容置结构包括一主体以及一把手件;该主体包括一主部、二侧部以及一顶部;该主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二滑动槽,各该滑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槽及一第二槽,且该第一槽为一直线槽;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二槽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一槽之间的距离;二侧部对称设置于该主部的二侧边且各该侧部连接该主部,各该侧部包括一第一穿孔;该顶部分别与各侧部及该主部连接; 该第一槽实质上平行于该侧部,并且该第一槽相比较于该第二槽更远离该顶部;该把手件可旋转地结合于该主体,该把手件包括一主杆、二支杆及二固定杆,各支杆分别连接该主杆及该固定杆,其中各该支杆穿过该滑动槽以沿着该滑动槽移动,且各该固定杆穿过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孔;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一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一槽内,且各该固定杆对应凸出该侧部外;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二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二槽内,且各该固定杆的一开放端朝该侧部方向位移。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及如前所述的容置结构。壳体供容置多个外部组件,且壳体包括二第二穿孔。容置结构可移动地结合于壳体,容置结构包括主体及把手件。当把手件相对于主体旋转至第一位置时,把手件的各支杆位于各滑动槽的第一槽内,且各固定杆对应凸出主体的侧部外并穿过壳体的各第二穿孔,使得主体固定于壳体;当把手件相对于主体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各支杆位于各滑动槽的第二槽内,且各固定杆的开放端朝侧部方向位移并退出壳体的各第二穿孔,以解除主体与壳体间的固定。本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供容置多个外部组件,该壳体包括二第二穿孔;一容置结构,该容置结构可移动地结合于该壳体,该容置结构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包括:一主部,该主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二滑动槽,各该滑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槽及一第二槽,且该第一槽为一直线槽;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二槽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一槽之间的距离;二侧部,该二侧部对称设置于该主部的二侧边且各该侧部连接该主部,各该侧部包括一第一穿孔;以及一顶部,该顶部分别与各侧部及该主部连接;该第一槽实质上平行于该侧部,并且该第一槽相比较于该第二槽更远离该顶部;以及一把手件,该把手件可旋转地结合于该主体,该把手件包括一主杆、二支杆及二固定杆,各支杆分别连接该主杆及该固定杆,其中各该支杆穿过该滑动槽以沿着该滑动槽移动,且各该固定杆穿过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孔;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一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一槽内,且各该固定杆对应凸出该侧部外并穿过各该第二穿孔,使得该主体固定于该壳体;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二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二槽内,且各该固定杆的一开放端朝该侧部方向位移并移出各该第二穿孔,以解除该主体与该壳体间的固定。藉由本技术的设计,使用者只需要操作把手件,即可控制主体与电子装置的壳体间的固定状态,以便使用者将容置结构相对于壳体进行组装或拆卸的动作,同时藉由容置结构提供对应外部组件的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 型的容置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容置结构的结合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容置结构的把手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的容置结构的把手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5A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容置结构结合壳体前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容置结构结合壳体后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容置结构的把手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容置结构的把手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容置结构10主体11主部111滑动槽Illa 第一槽Illb 第二槽Illc 装设槽12侧部121 第一穿孔122 第一限位结构123 第二限位结构124 第一侧边13顶部131 第三槽132 第二侧边20把手件21主杆211弯曲部22支杆23固定杆23a开放端80电子装置81壳体811隔板812第一开口端813第二开口端82转换电路板814第二穿孔815第一对应限位结构816第二对应限位结构821电连接部84主机板O垂直中心线Θ夹角S位移距离L 旋转轴Al第一定位部H间隔距离D1、D2距离A2第二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让审查员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出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先参考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的容置结构I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容置结构I的结合示意图。本技术的容置结构I可应用于电子装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为服务器等大型计算机设备,而容置结构I用以供容置电源供应单元,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亦可应用于具有类似架构的电子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容置结构I包括主体10及把手件20。主体10包括主部11、二侧部12及顶部13。二侧部12及顶部13均连接于主部11,且在本实施例中二侧部12及顶部13实质上垂直连接于主部11,其中二侧部12对称设置于主部11的二侧边;而顶部13亦设置于主部11的另一侧边,且顶部1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各侧部12,且在本实施例中顶部13的二端分别实质上垂直连接于各侧部12,使得主部11、二侧部12及顶部13彼此构成一矩形框架,并围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容置空间。各侧部12包括第一穿孔121,且二侧部12的二第一穿孔121为对称设置。此外,各侧部12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22及第二限位结构123,第一限位结构122及第二限位结构123用以配合壳体的对应结构(图未示,请参见图5A中的第一对应限位结构815及第二对应限位结构816),以提供主体10结合于壳体时的滑移限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22采用凸出于侧部12外侧表面的一凸出环状结构,而第二限位结构123则采用自侧部12底部向内延伸的一直线沟槽结构,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主部11包括对称设置(是以主部11的垂直中心线O为基准)的二滑动槽111,各滑动槽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Illa及第二槽111b,且第一槽Illa及第二槽I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置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结构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包括:一主部,该主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二滑动槽,各该滑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第一槽及一第二槽,且该第一槽为一直线槽;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二槽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二滑动槽的各该第一槽之间的距离;二侧部,该二侧部对称设置于该主部的二侧边且各该侧部连接该主部,各该侧部包括一第一穿孔;以及一顶部,该顶部分别与各侧部及该主部连接;该第一槽实质上平行于该侧部,并且该第一槽相比较于该第二槽更远离该顶部;以及一把手件,该把手件可旋转地结合于该主体,该把手件包括一主杆、二支杆及二固定杆,各支杆分别连接该主杆及该固定杆,其中各该支杆穿过该滑动槽以沿着该滑动槽移动,且各该固定杆穿过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孔;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一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一槽内,且各该固定杆对应凸出该侧部外;当该把手件相对于该主体旋转至一第二位置时,各该支杆位于各该第二槽内,且各该固定杆的一开放端朝该侧部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寒军朱重兴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