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613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雕刻机附属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横梁以及平行横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设雕刻头的平衡梁,平衡梁与横梁间由布置于平衡梁中部的动力部连接,动力部和平衡梁沿横梁的水平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Y轴联动动作,平衡梁沿动力部的铅垂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Z轴联动动作,跟刀装置还包括夹设并连接于平衡梁与横梁间的导向部,导向部朝向平衡梁的一侧与平衡梁间构成沿铅垂方向的导向结构,导向部朝向横梁的一侧与横梁间构成水平滑移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的悬臂状平衡梁的颤动问题,最终确保对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质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雕刻机附属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
技术介绍
雕刻机,是通过计算机内配置的专用雕刻软件进行设计和排版,并由计算机把设计与排版的信息自动传送至雕刻机控制器中,再由控制器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能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带有功率的信号(脉冲串),控制雕刻机主机生成X、Y、Z三轴的雕刻走刀路径的一种装置;此时,雕刻机上的高速旋转雕刻头,通过按加工材质配置的刀具,对固定于主机工作台上的加工材料进行切削,即可雕刻出在计算机中设计的各种平面或立体的浮雕图形及文字。雕刻机具体结构通常都包括用于水平放置工件的主机工作台以及架设于主机工作台上的用于执行X、Y、Z三轴雕刻动作的坐标滑移组件,其龙门状坐标滑移组件上的架设于主机工作台的两脚端沿主机工作台的移动动作构成雕刻头的X轴联动,龙门状坐标滑移组件上的用于装设雕刻头的动力部沿连接其两脚端的横梁移动构成雕刻头的Y轴联动,而雕刻头上设置有平行横梁布置的用于顺次布置多个雕刻头的平衡梁,该平衡梁的中部连接动力部且其沿动力部的上下铅垂动作构成雕刻头的Z轴联动;上述雕刻机的工作机构,可以说是现有雕刻机的主力工作方式,想要实现多工件同时操作,就必须要布置平衡梁以及相应在其上设置指定数目的雕刻头,其本身固然实现了工件基于三维空间上的多层次雕刻目的,然而,其存在的缺陷同样不容小视:由于平衡梁仅仅依靠其中段部位与动力部间构成挂设配合,也即平衡梁完全构成了基于其中段连接支点处的悬臂状结构,正常安装完毕后尚且看不出异样,一旦开始工作时,由于布置于平衡梁上的雕刻头均为本身施力的有负载雕刻,各雕刻头产生的雕刻力均被动的传输至悬臂状平衡梁上,导致悬臂状平衡梁本身开始发生基于其连接支点的受力颤动现象,且越远离平衡梁中段处其颤动幅度就愈大,该颤动力又随之被反馈至雕刻头处而使雕刻头产生震动,从而极大的影响了雕刻成品的实际质量,特别是当雕刻头数目增至6台以上时,位于平衡梁两端最远处的雕刻头根本就因震动而无法实现雕刻。如何寻求一种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的雕刻机跟刀装置,从而解决雕刻头的雕刻震动问题,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传统的悬臂状平衡梁的颤动问题,最终确保对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包括用于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横梁以及平行横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设雕刻头的平衡梁,所述平衡梁与横梁间由布置于平衡梁中部的动力部连接,所述动力部和平衡梁沿横梁的水平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Y轴联动动作,平衡梁沿动力部的铅垂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Z轴联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 述跟刀装置还包括夹设并连接于平衡梁与横梁间的导向部,导向部朝向平衡梁的一侧与平衡梁间构成沿铅垂方向的导向结构,导向部朝向横梁的一侧与横梁间构成水平滑移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导向部的布置,从而起到在雕刻机工作时的稳定平衡梁的目的。实际上,导向部可以看作是除了动力部外的另一个相对于平衡梁的支撑机构,通过合适安排其布置位置,从而将原本结构不稳定的单点支撑的悬臂状平衡梁转变为结构稳定的多点支撑简支梁状平衡梁结构。由于导向部在原有动力部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起到固定平衡梁的效果,即使从雕刻头处传输来较大震动,仍可通过动力部及导向部的双重支撑效果而加以吸收,从而保证平衡梁本身的工作稳固性,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悬臂状平衡梁的颤动问题,最终确保对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后的雕刻机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导向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包括用于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横梁10以及平行横梁10长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设雕刻头的平衡梁20,所述平衡梁20与横梁10间由布置于平衡梁20中部的动力部30连接,所述动力部30和平衡梁20沿横梁10的水平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Y轴联动动作,平衡梁20沿动力部30的铅垂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Z轴联动动作,所述跟刀装置还包括夹设并连接于平衡梁20与横梁10间的导向部40,导向部40朝向平衡梁20的一侧与平衡梁20间构成沿铅垂方向的导向结构,导向部40朝向横梁10的一侧与横梁10间构成水平滑移结构。本技术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4所示,这样,通过上述导向部40的布置,从而起到在雕刻机工作时的稳定平衡梁20的目的。实际上,导向部20可以看作是除了动力部30外的另一个相对于平衡梁20的支撑导向机构,甚至可将其直接制作为另一台动力部,从而通过合适安排其布置位置,将原本结构不稳定的单点支撑的悬臂状平衡梁20转变为结构稳定的多点支撑简支梁状平衡梁20结构。其支撑点也即导向部40的实际布置数目及方式,可如图1所不的优选为导向部40为两个且分置于动力部30两侧布置,而导向部40布置位置为临近平衡梁20端部布置,从而起到更稳固的支撑及导向平衡梁20的目的,由于支撑点变为了沿平衡梁20中部以及两端布置的三个,实际上整个平衡梁20在工作时也即形成了导向部40——动力部30——导向部40的三点支撑梁结构,最终杜绝传统平衡梁20的单点支撑结构的不稳定性;当然,也可根据厂家需要酌情对导向部40数目及布置位置进行相应选用,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由于导向部40在原有动力部30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起到固定平衡梁20的效果,S卩使从雕刻头a处传输来较大震动,仍可通过动力部30及导向部40的双重稳定支撑效果而加以吸收,从而保证平衡梁20本身的工作稳固性,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悬臂状平衡梁20的颤动问题,最终确保对于雕刻成品的高品质需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2-3所示,所述横梁10上侧面布置有用于与动力部30间构成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轨11,横梁10上的朝向平衡梁20的一侧布置有用于与导向部40配合的第二滑轨12 ;所述导向部40外形呈方形块板状,其一侧布置有滑轨部41并与第二滑轨12间构成水平滑动配合,其另一侧布置有铅垂导轨或滑块,所述平衡梁20上相应设置滑块或铅垂导轨,两者间构成滑移配合。通过上述各滑轨配合方式,即使使用多于6台雕刻头的雕刻机结构,也能因导向部40良好的对于平衡梁20的多点支撑效应而使雕刻头a得以稳定而可靠的执行相应雕刻动作,不但保证了其实际雕刻质量,生产时也可通过布置更多的雕刻头a,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实际雕刻效率。实际上,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12的布置方式,都为原有的雕刻机布置结构,而本技术实际上即为直接在原有的布置方式基础上加以添设导向部40,从而起到力的支撑过渡作用,借以达到稳固平衡20梁结构强度的目的;由于都是在原有结构上的改进,这样,在实际应用时亦只需花费较小的更新成本即可进行传统雕刻机的大范围更新换代,从而更利于本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广阔。·权利要求1.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包括用于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横梁(10)以及平行横梁(10)长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设雕刻头的平衡梁(20),所述平衡梁(20)与横梁(10)间由布置于平衡梁(20)中部的动力部(30)连接,所述动力部(30)和平衡梁(20)沿横梁(10)的水平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Y轴联动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雕刻机的跟刀装置,包括用于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横梁(10)以及平行横梁(10)长度方向布置的用于安设雕刻头的平衡梁(20),所述平衡梁(20)与横梁(10)间由布置于平衡梁(20)中部的动力部(30)连接,所述动力部(30)和平衡梁(20)沿横梁(10)的水平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Y轴联动动作,平衡梁(20)沿动力部(30)的铅垂动作构成坐标滑移组件的Z轴联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跟刀装置还包括夹设并连接于平衡梁(20)与横梁(10)间的导向部(40),导向部(40)朝向平衡梁(20)的一侧与平衡梁(20)间构成沿铅垂方向的导向结构,导向部(40)朝向横梁(10)的一侧与横梁(10)间构成水平滑移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群罗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四维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