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石磊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328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人工呼吸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呼吸装置无法有效隔离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对救助者造成感染的问题。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和第二呼吸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呼吸端和所述第二呼吸端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上的安装孔;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内。本实用型新的人工呼吸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医务人员可随身携带,抢救病人时可以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口对口地接触,能有效的隔离被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从而避免对救助者的感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弹力的大小,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多便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人工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如果较长时间停止呼吸,身体得不到氧气,人就会死亡,必须进行紧急抢救。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症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其中的人工呼吸就是人为地帮助伤病者恢复或继续维持正常呼吸的一种方法.现场心肺复苏的措施,对于任何一名患者,都有较大的侵犯性,同时,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由于缺乏安全保障措施,救助者往往会不小心接触到患者的气流、血液、黏液以及细菌、病毒,交又感染到一些疾病。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98160.6的中国专利(2006年2月22日授权公告)公开了一种人工呼吸器,由呼吸管、上接触口、下接触罩构成。在呼吸管的上端与上接触口相通并连为一体,上接触口下面的呼吸管外臂上连有下接触罩。该种人工呼吸器虽然用一根呼吸管将救助者和患者口对口连接起来,避免救助者跟患者口腔的直接接触,但却无法有效的隔离被患者呼气时返回气流对救助者的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工呼吸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呼吸装置无法有效隔离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从而对救助者造成感染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和第二呼吸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呼吸端和所述第二呼吸端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上的安装孔;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内。进一步地,所述气流转换装置包括: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包括排气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本体上的排气孔;弹簧,所述弹簧一端穿过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管本体连接;活瓣球,所述活瓣球一侧与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密封环,设置于所述活瓣球另一侧,与所述连通管本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流转换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栓,与所述排气管活动连接且与所述排气孔相匹配;其中,所述弹簧一端穿过所述排气孔与所述调节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活瓣球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 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医务人员可随身携带,抢救病人时可以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口对口地接触,能有效的隔离被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从而避免对救助者的感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弹力的大小,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多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人工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人工呼吸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呼吸端;2、第二呼吸端;3、连通管本体;4、安装孔;5、排气管本体;6、排气孔;7、弹簧;8、活瓣球;9、密封环;10、调节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所述一种人工呼吸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包括: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I和第二呼吸端2 ;用于连通第一呼吸端I和第二呼吸端2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3和设置于连通管本体3上的安装孔4;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连通管本体3内。其中,第一呼吸端I和第二呼吸端2与连通管本体3优先选择螺纹连接,当然,还可以使用其它连接方式,只要方便拆装且密封性能优良即可,本技术对此不进行限定。在本技术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转换装置可以包括:排气管,设置于安装孔4内,包括排气管本体5和设置于排气管本体5上的排气孔6 ;弹簧7,弹簧7 —端穿过排气孔6与排气管本体5连接;活瓣球8,活瓣球8 一侧与弹簧7另一端连接;密封环9,设置于活瓣球8另一侧,与连通管本体3连接。其中,常态下,弹簧7的弹力使活瓣球8抵靠在密封环9上,当医务人员向第一呼吸端I吹气时,活瓣球8离开密封环9,从而可以向病人口中送气,当医务人员吹气完毕,活瓣球8又会在弹簧7的弹力下抵靠在密封环9上,从而使得病人口中呼出的气体通过排气孔6进入排气管本体5后排出。在本技术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转换装置还可以包括:调节螺栓10,与排气管活动连接且与排气孔6相匹配;其中,所述弹簧7 —端穿过排气孔6与调节螺栓10连接。其中,调节螺栓10可以调节其与排气管本体5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弹簧7对活瓣球8施加的弹力,调节螺栓10与排气管本体5优先选择螺纹连接。其中,优选地,所述活瓣球8由弹性材料制成。活瓣球8使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可以进一步增加活瓣球8与密封环9之间的气密性。本技术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医务人员可随身携带,抢救病人时可以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口对口地接触,能有效的隔离被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从而避免对救助者的感染,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弹力的大小,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多便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I)和第二呼吸端(2); 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呼吸端(I)和所述第二呼吸端(2 )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3 )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3)上的安装孔(4); 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3 )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转换装置包括: 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安装孔(4)内,包括排气管本体(5)和设置于所述排气管本体(5)上的排气孔(6); 弹簧(7),所述弹簧(7) —端穿过所述排气孔(6)与所述排气管本体(5)连接; 活瓣球(8),所述活瓣球(8) —侧与所述弹簧(7)另一端连接; 密封环(9 ),设置于所述活瓣球(8 )另一侧,与所述连通管本体(3 )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转换装置还包括: 调节螺栓(10),与所述排气管活动连接且与所述排气孔(6)相匹配; 其中,所述弹簧(7)—端穿过所述排气孔(6)与所述调节螺栓(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瓣球(8)由弹性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人工呼吸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呼吸装置无法有效隔离患者呼气时返回的气流,对救助者造成感染的问题。人工呼吸装置包括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和第二呼吸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呼吸端和所述第二呼吸端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上的安装孔;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内。本实用型新的人工呼吸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医务人员可随身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端,包括第一呼吸端(1)和第二呼吸端(2);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呼吸端(1)和所述第二呼吸端(2)的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3)和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3)上的安装孔(4);用于进气和出气转换的气流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本体(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石磊赵连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石磊赵连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