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脱螺丝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004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粘接剂也能够良好防止紧固部的松脱,且具有高紧固强度,并可反复使用的新防松脱螺丝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外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设置朝向径向方向外侧,向内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突出的非承载侧突出部,在外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与内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接触的状态下,该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内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相互挤压,螺丝紧固时,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前端被压于内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而产生弯曲形变,利用弹性恢复力对接触面作用规定的接触面压力,形成松脱方向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螺纹紧固部发生松脱的功能的防松脱螺丝部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在可能因震动、外力影响而发生松脱的部位所使用的防松脱螺丝部件,公知有对外螺纹涂布粘接剂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使外螺纹形变而产生松脱方向的扭矩阻力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其中,对外螺纹涂布粘接剂的技术,要在螺丝制造工序或紧固工序以外追加对螺纹涂布粘接剂工序,因此增加了粘接剂本身的费用和产品成本及作业成本(在紧固前涂布的情形)。另外,由于粘接剂的主要成分是树脂,因此存在因高温时树脂软化造成的固定强度下降的问题,并且 从紧固到粘接剂硬化需要一定时间,而导致作业时间变长。而且,由于对螺纹嵌合部涂布粘接剂,因此紧固时螺纹部的摩擦系数变化大,需要调整紧固时的紧固条件,需要进行对于通常的螺丝部件来说不需要的特别的处理。进而,在紧固作业中,粘接剂的剥离粉变为粉尘散落在作业场所周边,需要进行粉尘处理。另一方面,对于专利文献2的螺丝部件,距外螺纹的顶部(crest)形成有缝隙,使承载侧螺纹的一半与内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压紧,并使非承载侧的螺纹的一半与内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压紧。在形成上述外螺纹时,首先,形成作为缝隙的缝隙用螺纹槽和作为产品螺纹槽的产品用螺纹槽,之后扩大产品用螺纹槽使其塑性形变,以使缝隙用螺纹槽变窄,对产品用螺纹槽之间进行加工作为外螺纹,并在螺纹顶部部残留缝隙。但是,使外螺纹的螺纹一半部分刚性高,会使内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及非承载侧螺纹面大幅度形变,导致螺纹嵌合部的强度无法承受紧固时的紧固力,在低轴向力水平发生嵌合螺纹损坏。因此,难以在紧固时获得高轴向力,存在在紧固后,在施加外力的部位处,外螺纹和内螺纹的紧固部发生滑动的问题。由于使作为紧固面的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大幅度形变而进行紧固,因此相同扭矩下轴向力不稳定。进一步,在紧固时,内螺纹发生塑性形变,因而在反复使用时不能得到最初的松脱方向扭矩阻力,在微小扭矩作用下外螺纹就会向松脱方向旋转。而且,在制造时需要对缝隙用螺纹槽和产品用螺纹槽进行成形的滚丝模具,和对最终的外螺纹进行成形的滚丝模具这两个滚丝模具。假设使用一个滚丝模具,就需要在滚丝模具中具有各个工序的模具的部分,因此需要与通常的螺丝制造设备不同的专用设备,会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有关部件轻量化的技术革新,内螺纹的形状、加工方法也发生变化,不使用螺母而直接在部件上加工内螺纹的部件增多。因此,由于内螺纹加工部件尺寸上的限制,很多时候无法确保足够的内螺纹数,与螺母相比,内螺纹和外螺纹间的嵌合螺纹数较少。如果不能确保上述现有部件是与螺母相同程度的嵌合长度,就难以发挥防松脱的效果,因此不能确保足够嵌合螺纹数的内螺纹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进而,上述内螺纹使用滚丝加工的情况较多,滚丝加工前的部件的孔径会对滚丝后的内螺纹内径造成影响,内径部分的螺纹形形成向中央部被切削的山形。而且,存在因滚丝前孔周围部位的形状,而使内径不一致的情形,外螺纹和内螺纹间的嵌合状态会变得更加不稳定,从而上述的轴向力不稳定的外螺纹部件不能发挥防松脱的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51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7-1395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粘接剂可以良好防止紧固部的松脱,且具有高紧固强度,并可反复使用的新防松脱螺丝部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上设置朝向紧固对象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突出的非承载侧突出部,在所述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与对象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接触的状态,该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对象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挤压,螺丝紧固时,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前端被压于对象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而产生弯曲形变,利用弹性恢复力向接触面作用规定的接触面压力,形成松脱方向的阻力。本专利技术的防松脱螺丝部件可以如下构成。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的承载侧顶部低于非承载侧突出部的顶部,形成从所述螺纹的承载侧螺纹面顶部到非承载侧突出部根底被切削的欠缺部。优选为,非承载侧突出部从前端部向根部厚度逐渐增大。进一步优选为,除了两端的不完整螺纹处,对螺纹全长设置非承载侧突出部。需要注意,该螺纹能够适用于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双方。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由于外力作用而轴向力降低时,也可以通过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弹性恢复力保持接触面压力,通过该摩擦扭矩,可以良好地防止螺丝的松脱。虽然紧固时非承载侧突出部与对象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接触,但是非承载侧突出部的弹性形变的大小仅为紧固扭矩的增加量,因此紧固时的阻力小。进而,承载侧螺纹面上,特别是没有部分接触的凹凸,紧固压力分散于承载侧螺纹面的接触面整体,因此可以得到较大轴向力。另外,由于对象螺纹的承载侧及非承载侧螺纹面不会发生塑性形变,因此即使反复使用时,也能得到稳定的紧固压力,进而随着反方向的旋转,可以得到针对松脱的稳定的阻力扭矩。进而,由于仅在螺纹的非承载侧螺纹面设置非承载侧突出部,因此,对于外螺纹,没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缝隙,仅仅使普通的螺纹形变就能够使用一个滚丝模具进行制造,仅改变现有设备的滚丝模具就可以成形。附图说明 图1中(A)是表示防松脱螺丝部件的例子的整体图,(B)是表示(A)的外螺纹形状的放大图。图2中(A)是表示图1的防松脱螺丝部件紧固状态的例子的图,(B)是表示(A)的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嵌合部的图。图3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内螺纹的防松脱螺丝部件的与外螺纹的螺纹嵌合部的图。附图标记说明I防松脱螺丝2 顶部10螺丝轴20外螺纹21非承载侧螺纹面23承载侧螺纹面25非承载侧突出部30内螺纹31非承载侧螺纹面33承载侧螺纹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防松脱螺丝部件。在图中,I表示防松脱螺丝部件,该防松脱螺丝部件I是外螺纹,在螺丝轴10外周具有呈螺旋形的外螺纹20,在该外螺纹20的非承载侧螺纹面21设置有向径向方向外侧突出的非承载侧突出部25。在图示例子中,该外螺纹20为三角螺纹,如图1的(A)所示,非承载侧螺纹面21和承载侧螺纹面23,相对于与螺丝轴10的中心轴线N垂直的螺纹中心线M(参照图1的(B)),以规定角度Θ对称倾斜。该例子中,外螺纹20是符合JIS标准的公制螺纹,倾斜角度Θ为 30。。非承载侧突出部25,对于外螺纹20,除了螺纹两端部不完整的螺纹部20a、20a以夕卜,使螺纹形状为相同的形状,并且使非承载侧螺纹面21和承载侧螺纹面23的形状相对于螺纹中心线M形成非对称的山形。外螺纹20的承载侧螺纹面23的承载侧顶部23a低于非承载侧突出部25的顶部25t,形成从外螺纹20的承载侧螺纹面23的承载侧顶部23a到非承载侧突出部25根部被切削的欠缺部24。因此,非承载侧突出部25的顶部25t是外螺纹20的最高顶部,为外螺纹20的螺纹顶部。在该例子中,相对于从螺纹底部22的牙底到顶角(好>9山)的高度(H2),承载侧螺纹面23的高度为0.5 0.8 X H2的范围,与标准螺纹形状相同,从该处到螺纹齿顶,形成朝向螺纹中心线M延伸到非承载侧突出部25根部的欠缺部24。顶角是由非承载侧螺纹面21的延长线和承载侧螺纹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茂人冈村洋辅户泽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托普拉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