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66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于该开口中一掣爪的内壁设有一平坦状的凸出部,于另一掣爪内壁沿掣爪的纵向则凸设有若干连续状的掣齿,该等掣齿的数目为七个,该凸出部的前缘与该等掣齿的第二齿的连线,与该凸出部后缘与该等掣齿的倒数第二齿的连线平行;该等掣齿所形成的纵向长度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56倍;该等掣齿的前瑞至该颈部所形成的距离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89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用以驱转不同规格的正常螺接元件,以及已磨耗25%的不同规格的螺接元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口扳手,尤指一种改进结构的开口扳手,其可夹持及驱转具有不同规格的正常螺接元件以及不同规格的已磨损的螺接元件。目前,开口扳手是一种用以驱动螺接元件,如螺帽、螺栓等,及其类似物的手工具。在许多先行技艺中已揭露于开口扳手的一对掣爪中设置若干齿部、凸出部或粗糙的夹持面,用以夹持及驱转未磨损的螺接元件以及已磨损的螺接元件。如图1所示,该扳手的掣爪中设置二个平坦状的凸出部。此一结构的开口扳手可以操作正常的螺接元件以及轻微磨耗的螺接元件。然而,其并无法操作已严重磨耗的螺接元件。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其适于操作六角形与四边形螺接元件,并可用以操作不同规格的未磨耗的螺接元件以及不同规格的已磨耗的螺接元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该开口扳手包含有:二掣爪,一颈部,连接于该二掣爪,于该颈部与该二掣爪间形成一开口,用以夹持与驱转多边形螺接元件,其特征在于:于该开口中一掣爪的内壁设有一平坦状的凸出部,于另一掣爪内壁沿掣爪的纵向则凸设有若干连续状的掣齿,该等掣齿的数目为七个,该凸出部的中心与该开口的中心以及该等掣齿的中间齿连接成一直线;该开口中心至该颈部的距离与螺接元件的多边形头部的中心至头部的边角的距离相等;该凸出部的前缘与该等掣齿的第二齿的连线,与该凸出部后缘与该等掣齿的倒数第二齿的连线平行;该等掣齿所形成的纵向长度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56倍;该等掣齿的前瑞至该颈部所形成的距离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89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一种已有的开口扳手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放大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4为用以说明本技术的分析图。图5为六角螺帽的分析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开口扳手,同于一般开口扳手的结构,包含有二掣爪;一颈部,连接于该二掣爪间,于该颈部与该二掣爪间形成一开口,用以夹持及-->驱转螺接元件及其类似物。参见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开口扳手1的开口中,于一掣爪的内壁设有一平坦状的凸出部11,于另一掣爪内壁沿掣爪的纵向则凸设有若干连续状的掣齿12,该等掣齿12的数目为七个。该凸出部11的中心与该开口的中心1210以及该等掣齿12中的中间齿121连接成一直线。同时,该开口中心1210至该颈部13的距离与螺接元件或其类似物的多边形头部3的中心至头部的边角的距离相等。而该凸出部11的前缘111与该等掣齿12的第二齿123的连线112与该凸出部11后缘113与该等掣齿12的倒数第二齿122的连线114平行。该等掣齿12的纵向长度为该开口的宽度A的0.56倍;该等掣齿12的前端至该颈部13所形成的距离C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89倍。当使用者驱转该多边形头部3时,其最大驱转角度为日θ1,而最小驱转角度为白θ2,由于该开口的宽度为S,可操作一定尺寸范围内的螺接元件或其类似物。其所能驱转的多边形头部的最大尺寸为S1,所能驱转的多边形头部的最小尺寸为S2,而多边形头部3的对角的距离为h。由以上的数据可得:S=h cos30°- - - - - - - 正常的多边形螺帽y=(h-x)/2X=h cos60°=1/2 hC1=x+y=h cos60°+(h-h cos60°)/2  =h/2+h/2 cos60°=3/4 hd1=磨耗25%的螺帽 - - - - - - 为本技术所能驱转的已磨耗的螺帽。本技术的优点是:可用以驱转不同规格的正常螺接元件,以及已磨耗25%的不同规格的螺接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该开口扳手包含有:二掣爪,一颈部,连接于该二掣爪,于该颈部与该二掣爪间形成一开口,用以夹持与驱转多边形螺接元件,其特征在于:于该开口中一掣爪的内壁设有一平坦状的凸出部,于另一掣爪内壁沿掣爪的纵向则凸设有若干连续状的掣齿,该等掣齿的数目为七个,该凸出部的中心与该开口的中心以及该等掣齿的中间齿连接成一直线;该开口中心至该颈部的距离与螺接元件的多边形头部的中心至头部的边角的距离相等;该凸出部的前缘与该等掣齿的第二齿的连线,与该凸出部后缘与该等掣齿的倒数第二齿的连线平行;该等掣齿所形成的纵向长度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56倍;该等掣齿的前端至该颈部所形成的距离为该开口的宽度的0.89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口扳手,该开口扳手包含有:二掣爪,一颈部,连接于该二掣爪,于该颈部与该二掣爪间形成一开口,用以夹持与驱转多边形螺接元件,其特征在于:于该开口中一掣爪的内壁设有一平坦状的凸出部,于另一掣爪内壁沿掣爪的纵向则凸设有若干连续状的掣齿,该等掣齿的数目为七个,该凸出部的中心与该开口的中心以及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