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0621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红外热能和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从而有效解决金属光亮锅的反射并使其热能吸收效率大大提升的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包括有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以及环绕在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周围的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该定向红外线输送板通过具有热烟气导流面的中间体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上或固定面板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使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被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转换后传递给被加热物体,从而降低热烟气中的热能流失和损耗。通过实际检测,采用本技术方案的产品热效率可达65%以上,综合节能率在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用具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能有效提升金属光亮锅具对中餐燃气灶和家用燃气灶的热能吸收率的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大气式燃气灶具和红外线燃气灶具在我国已有很多年历史了,由于燃气灶具燃烧完全,有害物质排放低,使用方便,燃烧效果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长期以来金属光亮锅具对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热效率影响,一直困扰着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更由于金属光亮锅具的物理反射作用力而导致红外线燃气灶具对金属光亮锅反射敏感性特别强,造成红外线燃气灶具在使用金属光亮锅具时由于其反射的作用力,导致金属光亮锅对红外热能吸收率低,致使大量的热能被白白的流失和损耗掉。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这一物理特征,采用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技术,使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烟气在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中停留时间延长,充分利用其热烟气中的热能,另外红外热能通过抗反射红外热能分路定向输送板将红外热能进行大量吸收转换输送给被加热物体,被加热物体与红外线定向输送板采用零距离折射的方式阻止物体的反射作用,来克服这一物理现象并解决业内重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对红外热能和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从而有效解决金属光亮锅的反射并使其热能吸收效率大大提升的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包括有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以及环绕在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周围的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该定向红外线输送板通过具有热烟气导流面的中间体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上或固定面板支架上。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上开设有汤液快速蒸发孔。所述的中间体的热烟气导流面为向受热体的受热面导向的斜面或曲面。所述的中间体由支撑脚和导流环组成,其中,支撑脚的一端固定或一体成型在导流环上,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放置或固定连接在支撑脚的另一端面上,导流环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或面板支架上,导流环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所述的中间体由支撑脚和导流环组成,其中,支撑脚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的下端面上,支撑脚的脚底撑在导流环上,导流环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或面板支架上,所述的导流环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所述的中间体由支撑脚和导流环组成,其中,支撑脚为一独立的支撑体,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放置或固定在支撑脚的一端面上,支撑脚的另一端撑在导流环上,导流环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或固定在面板支架上,所述的导流环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所述的定向红外线输送板下端面与燃烧器燃烧出气面层的上下间距为5-100毫米。所述的汤液快速蒸发孔开设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为平板状、凹面状、凸面状、波纹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其单层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厚度为1-30毫米。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是采用耐500°C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单层或多层的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或微晶玻璃和微晶陶瓷复合材料叠合或叠合粘接制成。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使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被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转换后传递给被加热物体,从而降低热烟气中的热能流失和损耗。通过实际检测,采用本技术方案的产品热效率可·达65%以上,综合节能率在30%以上,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本专利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附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是采用耐500°C以上高温,红外光波穿透率和吸收率在60%以上的平板状微晶玻璃制成。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约5-100mm之间,最佳距离在10-30mm之间,本实施例的红外线燃气灶具设有点火保护系统40,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环绕在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周围,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通过具有将热烟气向受热体的受热面导向的斜面或曲面的中间体20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上或面板支架301上。另外,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上开设有汤液快速蒸发孔101,由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与被加热物体底部平面是紧密接触加热的,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被加热物体残留汤液(包括水、油、残汤等)意外溅出,并流向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与被加热物体底部平面之间形成高温水蒸气,可通过快速蒸发孔101快速蒸发,以达到安全的目的。本实施例的中间体20由支撑脚201和导流环202组成,其中,支撑脚201的一端一体成型在导流环202上,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粘接在支撑脚201的另一端面上,导流环202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或面板支架301上,导流环202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实施例2: 参见图4、图5,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且中间体20也是由支撑脚201和导流环202组成,但是 ,其支撑脚201 —体成型在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的下端面上,支撑脚201的脚底撑在导流环202上,导流环202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上,所述的导流环202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实施例3 参见图6、图7,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且中间体20也是由支撑脚201和导流环202组成,但是,其支撑脚201为一独立的支撑体,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放置或固定在支撑脚201的一端面上,支撑脚201的另一端撑在导流环202上,导流环202放置或固定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或固面板支架301上,所述的导流环202上成型有热烟气导流斜面,该热烟气导流斜面与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之间的间隙形成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实施例4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的底部为波纹状。实施例5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的为双层粘接。当然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为多样的,如平板状、凹面状、凸面状、表面凸点状或凹凸状等,在此不做赘述。以下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与市售产品热效率对比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反射红外热能与热烟气分路定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位于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燃烧面层上方的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以及环绕在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周围的热烟气定向聚集输送通道(20),该红外线聚集定向输送板(10)通过具有热烟气导流面的中间体(20)固定或放置在红外线灶具的面板(30)上或面板支架(30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添翼王颖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炫能燃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