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900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显示装置,其包括柜体、安装于柜体内的显示屏组件、对应所述显示屏组件而设置的透明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蒸发风机、冷凝器、冷凝风机及制冷压缩机,所述柜体包括第一仓体、第二仓体以及将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隔离的隔板,所述制冷系统位于第一仓体内,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第二仓体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柜内侧进风口与柜内侧出风口,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柜内侧进风口对应的隔板出气口及与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对应的隔板进气口,所述制冷系统产生的冷气自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吹出,通过所述隔板进气口流入第二仓体内部,经过显示屏组件与透明屏后通过隔板出气口,被所述蒸发风机自柜内侧进风口吸入至所述第一仓体内部,继而形成气流循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字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数字显示装置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管理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数字显示装置被应用于室内外各种场合,数字显示装置内部的各种电子器件会散发出热量,同时外部环境也会对其有温度影响(太阳的强烈辐射等),如果热量不能被尽快排除,就会使得箱体内部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电子器件的工作寿命和工作稳定性。目前,数字显示装置的降温方式主要有风扇、热交换器及制冷设备等,然而使用风扇和热交换器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显示装置在户外工作时的控温需求,风扇往往会将外部环境中含有杂质和水分的空气带入到设备内部,造成设备内部的脏污和潮湿;热交换器由于是通过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与数字显示装置箱体内部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只有在环境温度不高、箱体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差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换热效果,而在炎热的夏季根本无法满足设备降温的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数字显示装置使用制冷设备也有下置空调装置向上吹冷风的控温方案,冷风先从显示屏组件的前面流过,再从显示屏组件的后面流出。此种控温方式的内部气流分布不是特别合理,因为显示屏组件的前部是透明屏,冷风先从显示屏组件前面、透明屏后面流过,容易遇热凝 结雾气,影响显示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组件温度积聚最高的区域一般是显示屏组件后部的背光板部分,冷风在流经显示屏组件前部后温度逐步升高,再冷却显示屏组件后部的背光板时降温效果甚微。再者,下置空调装置,由于进出风口位于底部,出风口温度较高,吹出的热风会直接吹向驻足观看的行人,影响人体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显示装置,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字显示装置散热效果差,无法满足降温需求,及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显示装置,包括柜体、安装于柜体内的显示屏组件、对应所述显示屏组件而设置的透明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蒸发风机、冷凝器、冷凝风机及制冷压缩机,所述柜体包括第一仓体、第二仓体以及将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隔离的隔板,所述制冷系统位于第一仓体内,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第二仓体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柜内侧进风口与柜内侧出风口,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柜内侧进风口对应的隔板出气口及与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对应的隔板进气口,所述制冷系统产生的冷气自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吹出,通过所述隔板进气口流入第二仓体内部,经过显示屏组件与透明屏后通过隔板出气口,被所述蒸发风机自柜内侧进风口吸入至所述第一仓体内部,继而形成气流循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仓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隔板进气口相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隔板出气口相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字显示装置包括两组所述显示屏组件与两个所述透明屏,所述隔板进气口设置于所述隔板中心部,所述隔板出气口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隔板进气口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风机为水平安装的轴流风机或垂直安装的离心风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促进气流循环的辅助风机装置,所述辅助风机装置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风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仓体内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系统底部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仓体与所述第二仓体沿上下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字显示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柜内侧进风口位置,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配合工作,从而启动或停止所述制冷系统工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道形成于所述两组显示屏组件之间或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柜体内壁之间,所述第一风道分别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与对应的透明屏之间。本技术的数字显示装置的制冷系统独立设置在显示屏组件的上方,产生的冷气先经过显示屏组件的后方再流经显示屏组件的前方,从而 可以改善对人的影响及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数字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数字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数字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数字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数字显示装置1,为单面屏数字显示装置,包括柜体10、安装在柜体10内的一个显示屏组件11、对应该显示屏组件11而安装在柜体10一侧面上的透明屏12以及制冷系统13。在本技术的几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柜体10呈长方体状,但是柜体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成其他形状。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显示屏组件11与透明屏12之间形成有风道14。所述风道14包括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与所述透明屏12之间的第一风道141与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11与所述柜体10内壁之间的第二风道142。所述柜体10包括上下分离设置的第一仓体101、第二仓体102以及将所述第一仓体101与第二仓体102分隔的隔板103。所述制冷系统13位于第一仓体101内,所述显示屏组件11位于第二仓体102内。所述制冷系统13包括蒸发器131、蒸发风机132、冷凝器133、冷凝风机134及制冷压缩机135。所述制冷系统13还包括柜内侧进风口 136、柜内侧出风口 137、柜外侧进风口138和柜外侧出风口 139。所述隔板103上设有与柜内侧进风口 136对应的隔板出气口 104及与柜内侧出风口 137对应的隔板进气口 105。所述第一风道141与所述隔板出气口 104相通,所述第二风道142与所述隔板进气口 105相通。所述制冷系统13的底部与隔板10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如此可防止气流通过隔板103扩散,从而有效汇集气流。在本技术中,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条15。所述第一仓体101包括后壁106及前壁107,该后壁106和前壁107上对应制冷系统13的柜外侧进风口 138和柜外侧出风口 139位置设置有通风Π 108。所述第二仓体102底部还可以设置促进气流循环的辅助风机装置16,在本技术中,所述辅助风机装置16设置在第一风道141与第二风道142之间。所述制冷系统13产生的冷气自柜内侧出风口 137吹出,通过隔板103的隔板进气口 105流入第二仓体102内部,经过第二风道142即显示屏组件11后部,自上而下冷却显示屏组件11,冷气流吸收显示屏组件11热量后逐步升温,同时汇集至第二仓体102底部,在底部辅助风机装置16的促进下,再从第一风道141自下而上流动,穿过隔板103的隔板出气口 104,最后被蒸发风机132吸入柜内侧进风口 136,形成气流循环达成降温目的。其中,所述蒸发风机132为垂直安装的离心风机,即自蒸发器131方向进风而自其侧部出风。所述第二仓体102底部的辅助风机装置16则为垂直安装的轴流风机。在本技术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于所述制冷系统13的柜内侧进风口 136位置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图未示)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温控器(图未示)。在使用中,先预设制冷系统13的开启或停止温度值,通过检测柜体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显示装置,包括柜体、安装于柜体内的显示屏组件、对应所述显示屏组件而设置的透明屏、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蒸发风机、冷凝器、冷凝风机及制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第一仓体、第二仓体以及将所述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隔离的隔板,所述制冷系统位于第一仓体内,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第二仓体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柜内侧进风口与柜内侧出风口,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柜内侧进风口对应的隔板出气口及与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对应的隔板进气口,所述制冷系统产生的冷气自所述柜内侧出风口吹出,通过所述隔板进气口流入第二仓体内部,经过显示屏组件与透明屏后通过隔板出气口,被所述蒸发风机自柜内侧进风口吸入至所述第一仓体内部,继而形成气流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宁刘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