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761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包括由两个侧板与一个顶板构成的水流通道结构、连接管、硬质水管、接泵管、潜水泵、采样管和抽样筒,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水流通道及硬质水管的端口相匹配,所述水流通道的一端口通过连接管与硬质水管密封连接,所述硬质水管通过接泵管与潜水泵密封连接,所述水流通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不同高度的采样孔,所述抽样孔通过采样管与抽样筒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实现了在不影响流场结构和底泥原样的条件下采集水样;(2)通过调节潜水泵的运行工况产生不同强度的水动力条件,即不同大小的流速;可以比较不同强度的水动力条件下水体中释放的营养盐含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浅水湖泊和河流系统水体生态环境模拟
,特别是利用水流通道模拟河流和湖泊在不同水动力强度扰动下底泥起悬机制,以及收集底泥营养盐释放的装置。
技术介绍
湖泊在受到外界污染情况下,一部分通过自身自净作用消解,剩余部分则通过沉降形成底部沉积物,沉积物在受到外力扰动(如波浪、湖流)情况下易发生再悬浮重新进入水体,进而将沉积物中的污染物重新带入水体中,从而影响水体水质。内源释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沉积物再悬浮对营养盐的释放有重要影响。在不同水深处释放营养盐含量的多少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影响整个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故研究侵蚀后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是进一步研究侵蚀对水质影响的基础。湖泊或河道沉积物在水动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侵蚀、再悬浮,该过程会引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生物数量的变化等。底泥表面侵蚀率定义为单位面积底床在单位时间内的底泥侵蚀量。河床切应力是粘性泥沙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决定了底泥被侵蚀的深度。然而,确定河床切应力、控制外力条件是十分困难的。目前,模拟对底泥侵蚀的室内模拟主要有震荡法、波浪水槽法和环形水槽法。震荡法是在三角瓶中装入一定量沉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个侧板与一个顶板构成的水流通道、连接管、硬质水管、接泵管、潜水泵、采样管和抽样筒,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水流通道及硬质水管的端口相匹配,所述水流通道的一端口通过连接管与硬质水管密封连接,所述硬质水管通过接泵管与潜水泵密封连接,所述水流通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不同高度的采样孔,所述采样孔通过采样管与抽样筒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平唐春燕邱利王莹王健健杜薇赵坤薛偲琦万榆王静雨卫朴栾号滑磊郝文彬陈平戴斯蒙德·O·阿尼姆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