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的实验装置及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研究水-底泥-水生生物系统生物化学过程的。
技术介绍
底泥是湖泊水体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是湖泊营养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与界面。水-底泥界面营养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尤其是浅水湖泊的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重金属、有机物、氮磷污染物等在在外界条件(如溶解氧、PH值、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生物及水体的扰动等)适宜时,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如氮、磷、重金属、有机物等)可能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对水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湖泊水-底泥界面开展了诸多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界面结构与特征、营养元素的赋存形态、吸附-解吸及其动力学与环境因子影响等方面。而这些研究是基于水-底泥界面二相结构这一基础开展的,对生物(尤其是藻类和沉水植物)在这两相间的存在与作用考虑较少,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同时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与水华暴发过程也伴随水-底泥界面微生物菌落结构与数量,界面溶解氧(DO)、pH值、可溶性有机质(DOC)的剧烈变化,这些条件的变化将直接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泥释放单元、培养单元、控制单元、水体控制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所述的底泥释放单元、培养单元和控制单元依次相邻,两两相邻的单元之间用挡板连接,从而形成三个单元相互连通的试验箱体;所述的水体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实验装置中水体的理化指标和水体流动;所述的水质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实验装置中水体、底泥、浮游生物和/或水生植物的理化指标数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航,姜霞,王雯雯,宋倩文,胡佳晨,张博,王岩,田怡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