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旋具,涉及一种靠扳机移动操纵的螺丝刀。它通过使用者握紧或放松铰接于支架上的扳机,来驱动导向器沿连杆的轴向运动。再由导向器在轴向运动的同时,使连杆产生旋转,由此达到拧紧或起出螺钉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螺丝刀不符合人手结构特点及使用时产生多余下压力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工作快速的优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来紧固或拆装各种螺钉的多功能旋具,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靠板机移动操纵的螺丝刀。在已有技术中,常见螺丝刀的结构均是连杆直接固定到锥把手上。使用时通过使用者的手旋转锥把手而带动连杆旋动,达到紧固或起出螺钉的目的。但使用者用这种螺丝刀时,其手的旋转受自身生理结构的限制,每次只能旋转90℃左右。因此工作效率不高,使用起来也不方便。针对这种缺陷,中国专利CN2065123U提出了一种快速改锥。这种改锥能产生连杆和锥把手之间的相对轴向移动,而锥把手轴向移动的同时驱动连杆旋转,由此将螺钉拧紧或拧松。该快速改锥由锥头、连杆和锥把手组成。连杆的外表面上有四条螺旋槽,并且连杆的前端与锥头相连,后端通过控制部件后顶靠在位于锥把手中的弹簧上。控制部件包括两个筒状导向轮,其内部有与连杆上的螺旋槽相配合的升降螺旋,外部有轮齿。控制部件还包括换向开关和两个与导向轮上的轮齿相啮合的卡片。这种改锥虽然可以将锥把手的轴向运动转换成连杆的转动,达到快速省力的目的。然而由于这种改锥是通过手对锥把手的轴向下压来驱使连杆的旋转。因此必然对螺钉造成一下压力,从而对螺钉的拧松或起出产生阻碍作用。同时,一般锥把手均为圆柱形,使用者既要握住把手又要下压用起来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板机驱动的多功能旋具,从而克服现有改锥使用时对螺钉产生不必要压力的缺点。同时,提供一种附合人手生理结构、方便实用的多功能旋具也是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本技术的构思是这样的在旋具的壳体上设置一支架,通过铰接在支架上的板机驱使导向器产生轴向直线移动。在导向器轴向移动的同时连杆旋转。在这样的构思中,人手对旋具的作用力不是直接作用在锥把手上,因此不会对螺钉产生下压力,从而方便了螺钉的拧松或起出。而且,通过对支架及板机形状的不同设计,可以达到更加符合人手生理结构要求的目的。根据上述构思,本技术由工具连接装置、连杆、外壳、支架、板机、导向器构成。连杆上加工有左旋和右旋螺旋槽各两条,连杆一端由空心螺母定位并通过锥头连接装置连接有可调换的工具,另一端穿过导向器后由另一空心螺母定位。外壳上沿轴向对称地加工有条形开口,两开口之间加工有一条槽口。两个空心螺母分别螺接于外壳的前端与后端。装有板机的支架固接于外壳上,而板机则铰接于支架上,同时受板机驱动的挡块固定在导向器上。使用时,手握紧或放松板机,通过板机的端头驱使导向器向下移动。导向器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又使连杆产生旋转,从而实现上紧或拧出螺钉的目的。本技术由于加设了支架及板机,使用者通过支架及板机间接驱动旋具。因此不对螺钉或螺杆等被旋物产生下压力,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使用者通过握紧和放松支架上的板机来驱动旋具,更附合人手生理结构上的要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整体结构部分纵剖示意图。图2为外壳、板机、导向器相互关系示意图。图3为导向器壳套纵剖示意图。图4为导向器壳套A-A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连杆(2)横贯外壳(3)的内部,其一端穿出外壳并固接有工具连接装置从而与各种不同的锥头相连,另一端装有导向器(6)。连杆(2)由螺接于外壳(3)两端头上的空心螺母(1)定位。为了阻止连杆在壳体中轴向移动,而又不影响连杆的旋转,在连杆装有导向器那一端的端头上螺接有同步定位螺母(7)。在外壳上,沿轴向对称地加工有条形开口,两条形开口之间加工有一条槽口。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外壳上的两个条形开口和一个槽口均不贯穿于整个壳体,仅仅是外壳中的一段有所述开口和槽口。外壳(3)上固定有支架(8),在支架上铰接有板机,板机与导向器活动接触。为了更加省力起见,在支架上还可以再铰接一付板机(10),由付板机与导向器挡块活动接触。使用时,由主板机(9)驱动付板机,再由付板机驱动导向器(6)。又参见图2,付板机(10)卡于外壳(3)的条形开口上,由固定于导向器(6)上的挡块(11)限位。由此保证付板机运动时通过挡块给导向器施加一驱动力。为了阻止导向器在轴向运动时产生旋转,导向器上还可以固定有定位栓(4)。此定位栓被卡于外壳的槽口中,由于槽口沿壳体轴向延伸,从而限制了导向器的旋转,使导向器只能轴向往复运动。当然,在外壳上与定位栓相对应位置上加工一限位槽,通过定位栓与限位槽相配合来限制导向器的旋转也是可以的。而且,由于挡块自导向器上伸出壳体,因此也具有一定限制导向器旋转的功能。导向器包含有一对由隔片隔开且套于连杆上的筒状导向轮、导向器后螺母、导向器壳套和调向开关。筒状导向轮上有轮齿、其内部有升降螺旋,且两导向轮内的升降螺旋的螺旋方向相反,此升降螺旋与连杆相啮合。调向开关(5)有三档,通过其上的卡片与轮齿相啮合,分别对应这样三种情况右侧导向轮正向转动,连杆可右旋;左侧导向轮正向转动,连杆可左旋;两个导向轮均止动,连杆不能旋动。为了使付板机在运动时能对导向器产生推动,导向器壳套上还加工有挡块。若直接在导向器壳套上加工出内螺孔,将螺杆旋于其上形成挡块也是可行的。同样的结构,也可用于定位栓的设置。为使导向器被下压后,能自动复位,在导向器与空心螺母之间的连杆上套有弹簧。导向器壳套结构参见图3、图4、图5。在壳套的一端径向地加工有三个内螺孔(14),另一端内壁上加工有螺纹,以便与壳套后螺母相螺接。在壳套的中部开有挡片缝(12),以使挡片插入其中将两个筒状导向轮分隔开来,壳套上还加工有调向开关开口(13),以便调向开关穿过此开口与筒状导向轮啮合。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旋具,包含有带螺旋槽的连杆,位于连杆上由两个导向轮、调向开关、挡片构成的导向器,导向器通过导向轮内的升降螺旋与连杆相啮合,固定在连杆端部的工具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杆由螺接于壳体两端的空心螺母定位,所述壳体上固定有支架,而板机则与支架铰接,受板机驱动的挡块固定在导向器上,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杆上还套有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具,其特征是在导向器与空心螺母之间的连杆上套有弹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旋具,其特征是板机分为主板机和付板机,两者均铰接于支架上,并且由主板机驱动付板机,再由付板机驱动挡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具,其特征是导向器上有限制导向器绕连杆旋转的定位栓。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旋具,涉及一种靠扳机移动操纵的螺丝刀。它通过使用者握紧或放松铰接于支架上的扳机,来驱动导向器沿连杆的轴向运动。再由导向器在轴向运动的同时,使连杆产生旋转,由此达到拧紧或起出螺钉的目的。本技术克服了现有螺丝刀不符合人手结构特点及使用时产生多余下压力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工作快速的优点。文档编号B25B15/00GK2160506SQ9321258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黄鹏飞 申请人:黄鹏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旋具,包含有带螺旋槽的连杆,位于连杆上由两个导向轮、调向开关、挡片构成的导向器,导向器通过导向轮内的升降螺旋与连杆相啮合,固定在连杆端部的工具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杆由螺接于壳体两端的空心螺母定位,所述壳体上固定有支架,而板机则与支架铰接,受板机驱动的挡块固定在导向器上,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杆上还套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黄鹏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