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照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47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套筒,该套筒于筒壁处之外周缘设置凹凸的接触面,使套筒本身亦稍具手握旋动锁紧或旋松的功能,于工件间不需高扭力锁紧时,套筒可不需任何工具搭配使用,亦可提供锁紧各式螺合件的作用,于需高扭力锁紧时,亦可加快锁紧工作时间,使操作套筒时更具扩充性与方便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套筒。一般市面常见的套筒10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套筒10呈圆筒状,于一端设四角槽,四角槽主要接合一般套筒扳手,另一端设六角开口11,以配合螺丝或螺母形状,利用套筒扳手以旋动套筒10开启或锁紧螺丝,套筒扳手与套筒10配合即为目前常使用的手动工具。一般常用套筒10结构呈圆筒状,而其内具有六角开口11,因此套筒10的筒壁因圆形及六角形的关系而产生最厚处12及最薄处13,当套筒扳手旋动套筒10而旋动螺丝时,有时即因出力超过套筒10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因此套筒10即有损害破裂,且损害处一般即位于套筒10最薄处13,因此处的厚度最小,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亦最小。一般套筒10在实施时,亦常出现下列弊端一.一般的套筒10呈圆筒状,因此即需搭配套筒扳手操作使用,而一般套筒10的四角槽亦具有四种不同规格,同理套筒扳手与套筒套合之处亦具有四种不同的规格,亦即同规格的套筒扳手需配合同规格的套筒10的四角槽,才能搭配使用,配套使用的一般的使用套筒10四角槽为二分之一寸的,但如果找不到具有二分之一寸的套筒扳手,则无法搭配套合使用。二.一般的使用者大都先将套筒10套人螺丝,核对套筒10的尺寸与螺丝是否正确,然后为增加旋紧螺丝的速度,在操作时均先将套筒10与套合的螺丝再空手旋动套筒10锁紧螺丝,旋动几转后,螺丝越锁越紧,所需旋动力量亦需较大,因此即无法再用空手旋动套筒10,即需套合套筒扳手继续旋动,套合套筒扳手旋动套筒10一圈比空手旋动套筒10一圈所需之时间亦较长,一般操作者均先空手旋动几圈后,再套合套筒扳手继续旋动,整体锁紧螺丝所需的时间即可较为减短,此即为目前操作者习于操作的方式。三.一般的套筒10系呈圆筒形,因此外表较光滑,当手握套筒10时,常因光滑面而使套筒10从手中掉出,造成套筒10有所损坏,或套筒10滚落于陕小间隙处难以用手取回,造成困扰。后来为改善上述弊端,有人开发另一种套筒20,如图2所示,套筒20亦具有最薄处23及最厚处22,主要不同点在于套筒20的周缘设置细小纹路24,当手握套筒20时,即因套筒20外周缘具有细小纹路24,手握时具磨擦力,套筒20掉落的可能性减低。但此套筒20结构虽改善,套筒20掉落的机会减低,但套筒20仍需具有改善的必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更加方便的改进结构的套筒。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套筒,该套筒于筒壁的外周缘设置凹凸的接触面。上面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套筒,所述套筒的接触面可凸起或凹陷。上面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套筒,所述套筒的接触面贯穿整个套筒筒壁的外周缘。上面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套筒,所述套筒的接触面部分覆盖套筒筒壁的外周缘。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筒壁的外周缘设置凹凸的接触面,可使套筒本身亦稍具手握旋动锁紧或旋松的功能,于工件间不需高扭力锁紧时,套筒可不需任何工具搭配使用,亦可提供锁紧各式螺合件的功用,于需高扭力锁紧时,亦可加快锁紧时的工作时间,使套筒操作上更具扩充性与方便性。图1为习用套筒立体图。图2为另一习用套筒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套筒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套筒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套筒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套筒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套筒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套筒实施例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于星角形套筒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于火星塞套筒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于接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于接头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于浮动接头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于另一转接头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套筒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6为本技术套筒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号说明10套筒 11六角开口12最厚处 13最薄处20套筒 21六角开口23最薄处 22最厚处20套筒 11六角开口22接触面 33最薄处34最薄处40套筒41六角开口 42接触面50火星塞套筒51接触面 60接杆 51接触面70转接头71接触面 80十二角形套筒81接触面90浮动接头91接触面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的改进结构的套筒,该套筒30于筒壁避开最薄处33的位置于其它外周缘上设置接触面32,套筒30的接触面32亦形成另一最薄处34,并使套筒30最薄处3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套筒30的最薄处33,如此套筒30即可维持原有的承受扭力,此即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本技术套筒30的接触面32亦可全部布满整个套筒30的圆周面如图3所示,亦可将套筒10的接触面32设为较尖之形状;亦可如图5所示,套筒30的接触面32未贯穿整个套筒30,即可如习用套筒10相同标示尺寸之大小,此种设计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套筒30的实施方式亦可将套筒30的接触面32为如图所示之斜面情形,可设为数个排列贯穿或未贯穿整个套筒30,此种设计亦具有相等效果。请继续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套筒30的实施方式亦可将套筒30的接触面32为如图所示的双边斜面、双重斜面或其它斜面的情形,可设为数个排列贯穿或未贯穿整个套筒30,此种设计亦具有相等之效果。当本技术的套筒30实施时,若螺丝仅为固定之需,如床面与床脚的固定螺丝、间隔墙的固定螺丝等等,大部份均属此情形,此螺丝主要的目的仅于将二物固定即可,固定时固定扭力之大小并不重要,本技术的套筒30因具有接触面32,当手握套筒30旋动螺丝时,手与套筒30接触面32间具有较大的磨擦力,可施以较大的力量旋动套筒30,因此即可较顺利旋动套筒30,如此即可较习用的套筒10、20将螺丝固定更确实。若螺丝固定时需具有固定的扭力,如引擎间的固定螺丝,此螺丝于固定时均施以一固定之力使之不脱落,当手握套筒30旋动螺丝时,上述动作,套筒30先套合螺丝再空手旋动套筒30锁紧螺丝,即可比习用套筒10、20多旋动螺丝几转,套合套筒扳手继续旋动的转数即可减少,整体锁紧螺丝所需的时间即可较习用套筒10、20节省时间。本技术套筒30的另一优点,即套筒30于制造时,较习用套筒10更节省使用的材料。当本技术实施于另一形式套筒40时,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可将套筒30的接触面32的各种实施情形运用于套筒40的接触面42上,为如图所示的斜面情形,使用时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9所示,可将套筒30的接触面32的各种实施情形运用于星角形套筒80上,使套筒80之接触面82为如图所示的斜面情形,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10所示,本技术亦可实施运用于另一火星塞套筒50上,使火星塞套筒50的接触面52为如图所示的斜面情形,火星塞套筒50之接触面52亦可为凸起的状态,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11所示,本技术亦可运用实施于另一接杆60上,使接杆60的接触面62为如图所示的斜面情形,可为凸起或凹陷之情形,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亦可运用实施于另一转接头70上,使转接头70的接触面72为如图所示的斜面情形,可为凸起或凹陷的情形,亦具有相等的效果。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亦可运用实施于各种浮动接头90上或各式的手工具结构上,使浮动接头9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进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于该套筒筒壁的外周缘设置凹凸的接触面,使套筒本身具手握旋动锁紧或旋松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照
申请(专利权)人:魏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