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414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包括挂架竖梁,与挂架竖梁固定连接的爬升机架和与爬升机架活动连接的爬升导轨,所述挂架竖梁上设有一组平台,所述平台上爬升机架的下方设有顶部提升装置、液压千斤顶和底部提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操作安全,采用液压千斤顶和提升装置配合,可将爬模架体提升一定高度并一次性完成整层混凝土的浇注工作,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劳力,避免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建筑模板用塔吊运输,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省了建筑模板堆放场地,使得现场管理简便易行,并且液压爬模不会影响施工现场其他模板的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爬模,尤其是一种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为了提高核电站抵御外侵风险的能力,反应堆安全壳采用双壳结构设计,如法国第三代核电技术EPR堆型、俄罗斯WffER堆型核电站。该安全壳双壳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双壳筒体的施工难度将大幅度增加,远远高于单壳筒体的施工难度,其主要原因是双壳筒体间距小,内外壳的模板施工会产生相互干扰,当内外双壳同时施工时,后施工的壳体存在着筒体模板垂直提升问题,即后施工壳体的筒体模板采用传统的塔吊配合使用爬升模板提升,受其上部模板体系的遮挡,该筒体模板无法提升安装就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筒体模板自动爬升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包括挂架竖梁,与挂架竖梁固定连接的爬升机架和与爬升机架活动连接的爬升导轨,所述挂架竖梁上设有一组平台,所述平台上爬升机架的下方设有顶部提升装置、液压千斤顶和底部提升装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平台由安装在挂架竖梁上的主梁,与主梁垂直连接的次梁和设置在次梁上的平台板组成,所述主梁通过平台支撑杆与挂架竖梁固定连接。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挂架竖梁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操作平台,中层平台,中下层平台和下层平台。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安装在悬架竖梁顶端的主梁和平台板,所述平台板的一侧安装工字木梁,另一侧安装防护栏杆;所述挂架竖梁上操作平台主梁位置处设有轨道槽钢,所述轨道槽钢上设有滚轮装置,所述轨道槽钢通过平台支撑杆与挂架竖梁固定连接;所述工字木梁的一侧设有一组带钢背带连接器的横向钢背带。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挂架竖梁上中层平台主梁位置处设有爬升机架,所述中层平台上位于爬升机架的下方依次设置顶部提升装置、液压千斤顶和底部提升装置。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爬升机架通过挂钩与外墙上的悬挂靴连接,所述悬挂靴通过带有猪尾筋的定位锥与外墙固定连接;所述爬升机架与爬升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爬升导轨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下部防坠板和支撑靴连接,顶端具有可与悬挂靴连接的悬挂楔铁。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中下层平台上设有移动支撑,在所述移动支撑上与中下层平台的连接处依次设有上部防坠板和防坠装置。前述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中所述挂架竖梁上位于中层平台和中下层平台的上方设有钢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设计合理,操作安全,采用液压千斤顶和提升装置配合,可将爬模架体提升一定高度并一次性完成整层混凝土的浇注工作,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劳力,避免常规施工所需的大量反复装拆建筑模板用塔吊运输,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省了建筑模板堆放场地,使得现场管理简便易行,并且液压爬模不会影响施工现场其他模板的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退模施工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爬升导轨就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爬升架体就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挂架竖梁1,与挂架竖梁I固定连接的 爬升机架2和与爬升机架2活动连接的爬升导轨3,挂架竖梁I上设有一组平台,平台上爬升机架2的下方设有顶部提升装置4、液压千斤顶5和底部提升装置6 ;平台由安装在挂架竖梁上的主梁12,与主梁12垂直连接的次梁13和设置在次梁13上的平台板14组成,主梁12通过平台支撑杆15与挂架竖梁I固定连接,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结构。挂架竖梁I上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操作平台7,中层平台8,中下层平台9和下层平台10,下层平台10与位于挂架竖梁I下端的挂架下悬竖梁11固定连接。其中,操作平台7包括安装在悬架竖梁I顶端的主梁71和平台板,平台板的一侧安装工字木梁72,另一侧安装防护栏杆73,防护栏73的尾端延伸部固定在工字木梁72上,工字木梁72的一侧设有一组带钢背带连接器74的横向钢背带75,挂架竖梁I上操作平台主梁位置处设有轨道槽钢,轨道槽钢上设有滚轮装置76,轨道槽钢通过平台支撑杆与挂架竖梁I固定连接。挂架竖梁I上中层平台主梁位置处设有爬升机架2,中层平台8上位于爬升机架2的下方依次设置顶部提升装置4、液压千斤顶5和底部提升装置6,爬升机架2通过挂钩与外墙上的悬挂靴16连接,悬挂靴16通过带有猪尾筋17的定位锥18与外墙固定连接;另外,爬升机架2与爬升导轨3滑动连接,爬升导轨3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下部防坠板31和支撑靴32连接,顶端具有可与悬挂靴16连接的悬挂楔铁。中下层平台9上设有移动支撑91,在移动支撑91上与中下层平台主梁的连接处依次设有上部防坠板92和防坠装置93。另外,挂架竖梁I上位于中层平台8和中下层平台9的上方设有钢管19。安装爬架模板,先在木工车间完成模板的拼装,同时在施工现场按照图纸进行前两层墙体结构的施工,并在第二层模板支设前安装好预埋椎体(即定位锥)。在完成第二层墙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后,拆触摸板并在定位锥处安装红头螺栓及悬挂靴16,其次将下层及中下层平台的构件及木方提前放入将要使用液压爬模的墙体一侧底部,在悬挂靴16上插入悬挂安全销后,将爬升机架2与挂架竖梁I连接好并悬挂在悬挂靴16上,插好防跳安全栓。再次由下至上拼装下层平台10、中下层平台9和中层平台8 (每层模板平台的最大宽度不超过1.8m,适用于空间狭窄的双层筒体或墙体结构),并将顶部提升装置4、液压千斤顶5和底部提升装置6连接后安装到中层平台8上,移动支撑91、上部防坠板92和防坠装置93安装到中下层平台9上。然后,在挂架竖梁I上方安装轨道槽钢,用塔吊将拼装好的爬升模板运升至爬模架体上,并将滚轮装置76滑入轨道槽钢中,安装轨道槽钢端头的封头板,采用销栓将平台支撑板15连接到轨道槽钢上。最后吊装爬升导轨3,用塔吊将爬升导轨3运至悬挂靴16上方,缓慢下降,穿过新安装的悬挂靴、中层平台悬挂靴及爬升机架3、顶部提升装置4和底部提升装置6,直至爬升导轨3顶部的悬挂楔铁落在新安装的悬挂靴上,盖上爬升机架2保护盖。加固爬升导轨3,将顶部提升装置4和底部提升装置6的控制手柄推向“Platform”位置,并在爬升导轨3底部安装支撑靴32和下部防坠板31,将支撑靴32旋转到水平位置,手动使其顶紧混凝土,慢慢拉出防坠装置93上的钢丝绳,将其固定在下部防坠板31上,完成液压爬模的组成和安装。当墙体养护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液压爬模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见图2至图3)。爬模就位后,先退模,安装上一层悬挂靴,再操作液压升降系统(包括顶部提升装置4、液压千斤顶5和底部提升装置6等)将爬升导轨3爬升到上一个墙体位置,此时爬升导轨3就位,然后在操作液压升降系统将爬模架体爬升到上一个墙体位置,并移动滚轮装置将模板安装就位,最后浇注混凝土,完成了一个墙体的施工,下一个墙体的爬模施工重复以上步骤。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电站双层安全壳液压爬模,其特征是:包括挂架竖梁,与挂架竖梁固定连接的爬升机架和与爬升机架活动连接的爬升导轨,所述挂架竖梁上设有一组平台,所述平台上爬升机架的下方设有顶部提升装置、液压千斤顶和底部提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莎莎黄权魏权宗朱诒褀陈志勇代永明陶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