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棘轮扳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棘轮扳手本身尺寸不可调的问题。所述棘轮扳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中设有圆柱形转动部,所述圆柱形转动部与圆形通孔之间为棘轮机构连接;所述圆柱形转动部中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圆柱形转动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位于第一齿轮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分别螺纹连接一夹持臂。所述棘轮扳手能够根据螺帽的尺寸调节夹持臂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于任何尺寸螺帽的松紧操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工具中的扳手,特别涉及一种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现在常用的棘轮扳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固定尺寸的棘轮扳手,另 一种是可变尺寸的棘轮扳手。上述两种棘轮、板手均可以单向或者双向转动。美国专利第6, 282, 991揭示一种双向固定尺寸的棘4仑扳手,包括 一手 柄,其一端具有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穿孔、 一第一容室以及一第二容室;一 驱转件,利用一扣环,使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该头部的穿孔中; 一擎爪, 容设于所述第一容室中,并与该驱转件外侧的环齿啮合; 一拨动件,容i殳于所 述第二容室中,其前端设有一凹槽,并于其中装设有一弹簧,用以抵触所述擎 爪; 一定位件,装设于所述第二容室后端的凹槽中,用以定位该拨动件。在使 用时,可以将螺钉套设在所述驱转件中,通过转动手柄带动驱转件运动,从而 达到拧螺栓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拨动件来调节驱转件转动的方向。所述 双向固定尺寸的棘轮扳手由于采用了棘轮机构,不需要在拧螺帽的时候,反复 提起扳手,所以其操作简单。但是由于所述驱转件的尺寸是固定的,所以所述 双向固定尺寸的棘轮扳手不能在不同尺寸的螺帽上应用。一种可变尺寸的棘轮扳手解决了此问题,它是在原有固定尺寸的棘轮扳手 的基础上,将驱转件更换为座体,并且与所述座体相配套设置有多个不同尺寸 的、可装卸的套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螺帽的尺寸选择不同尺寸的套管。 所述可变尺寸的棘轮扳手,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套管,解决了上述固定尺寸的 棘轮扳手存在的不能在不同尺寸的螺帽上应用的问题。但是该可变尺寸的棘轮 扳手仅仅是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套管,来实现在不同尺寸的螺帽上应用 的,其棘轮扳手本体不能改变尺寸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帽;在使用时,更换 套管的操作比较费时,并且,携带该可变尺寸的棘轮扳手时,需要将所有套管一起挟带,这就造成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所述棘轮4反手能够通过调节两夹持臂的距 离,从而达到在不同的螺帽上使用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可调棘轮扳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 形通孔中设有圆柱形转动部,所述圆柱形转动部与圆形通孔之间为棘轮机构连 接;所述圓柱形转动部中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 杆与圆柱形转动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 一螺杆位于第一齿轮两侧的螺紋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位于所述第一 齿轮两侧分别螺紋连接一夹持臂。本技术通过旋转第 一齿轮,带动两夹持臂沿第一螺杆的螺紋方向做靠 近或者远离运动,从而达到了调节两夹持臂间距的目的;与现有技术提供的固 定尺寸的棘轮扳手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通过调节两夹持臂的间距, 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螺帽;与现有技术提供的可变尺寸的棘轮扳手相比,本 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不需要更换不同规格、尺寸套管,仅需旋转第一齿 轮调节夹持臂的间距就可以实现在不同尺寸的螺帽上应用的目的,使用和携带 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的剖视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棘轮扳手本身尺寸不可调的问题,本技术提 供一种棘轮扳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l所示,本技术4是供的一种棘轮4反手,包括手柄l,所述手柄l 的 一端设有圆形通孔2,所述圆形通孔2中设有圆柱形转动部3,所述圆柱形转 动部3与圓形通孔2之间为棘轮机构连接;所述圆柱形转动部3中设有通孔4, 在所述通孔4中设有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与圆柱形转动部3的侧壁转动 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上固设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螺杆5位于第一齿轮6 两侧的螺紋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螺杆5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6两侧分别螺 紋连接一夹持臂7。用户在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棘轮扳手时,仅需要转动第一齿轮6,将调 节两夹持臂7的间距大小调节到与所要紧固或者松卸的螺帽尺寸相同;往复旋 转手柄1,通过手柄1上的圆形通孔2与圆柱形转动部3之间的棘轮结构带动转 动部3旋转,从而达到紧固或者松卸螺帽的目的。为了能够将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在不同的场合中应用,可以将所述 棘轮扳手的夹持臂7与手柄1之间设计成90度或者180度夹角。当所要紧固或 者松卸的螺帽所在的空间较宽时,可以应用夹持臂7与手柄1之间成90度夹角 的棘轮扳手(如图l所示)进行操作;当所要紧固或者松卸的螺帽所在的空间 较窄时,可以应用夹持臂7与手柄1之间成180度夹角的棘轮扳手(未图示) 进行操作。为了使本技术提供的棘轮扳手在使用时,能够更牢固的夹住所要紧固 或者松卸的螺帽,并且使所述两夹持臂不易产生形变,使所述棘轮扳手的结构 更加稳固,如图2所示,所述棘轮才反手还包括与夹持臂7螺紋连接的第二螺 杆8,所述第二螺杆8上固设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与所述第一齿轮6 相啮合;位于所述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9同侧的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8的 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杆8的长度大于等于两夹持臂7沿第一螺杆5移动的最大距离。所述棘轮扳手在使用时,由于所述第二螺杆8的支撑作用,使整 个棘轮扳手的结构更加稳固,并且所述夹持臂7也不易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形 变。在所述第二齿轮9外侧套设一挡片IO,所述挡片IO与圆柱形转动部3固定 连接。通过所述挡片IO可以避免在所述棘轮扳手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掉入异物 (例如螺帽上的铁锈等)而使第二齿轮9不能正常转动,从而造成所述棘轮 扳手损坏的问题。为了使挡片IO安装及拆卸方便,可以在所述圆柱形转动部3上设置两个凹 槽11,并且将所述挡片10的两端卡设在所述凹槽11中。为了达到更牢固的夹住所要紧固或者松卸的螺帽,并且使两夹持臂在使用 过程中不易产生形变,使棘轮扳手的结构更加稳固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一夹持臂7内侧固设有一圆杆8,,所 述圆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夹持臂7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圓杆8,的长度大于等 于两夹持臂7沿第一螺杆5移动的最大距离。通过圆杆8,对两夹持臂7的支持 作用,能够使整个棘轮扳手的结构更加稳固,并且所述夹持臂7也不易在使用 的过程中产生形变;由于所述圆杆8, 一端与一夹持臂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 过另一夹持臂7并与其滑动连接,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圆杆8,不会从夹持臂7 种脱落,并且不会影响夹持臂7的活动。本技术所提供的棘轮扳手,其圆形通孔2与圓柱形转动部3之间的棘 轮结构可以釆用双向棘轮结构,可以利用如图2中的拨杆12控制圆柱形转动部 3的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或者顺时针旋转)。通过采用双向棘轮结构,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棘轮扳手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当需要紧固螺帽时,将拨杆12拨至一 边,圆柱形转动部3只能顺时针旋转,从而达到紧固螺帽的目的;当需要松卸螺帽时,将拨杆12拨至另一边,圆柱形转动部3只能逆时针旋转,从而达到松 卸螺帽的目的。当所述圆柱形转动部3的大小尺寸固定以后,为了使夹持臂7能够移动的 距离范围最大,在圆柱形转动部3上设置的通孔4可以为长方形通孔。本技术通过旋转第 一齿轮,带动两夹持臂沿第 一螺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中设有圆柱形转动部,所述圆柱形转动部与圆形通孔之间为棘轮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转动部中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圆柱形转动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位于第一齿轮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分别螺纹连接一夹持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徐成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