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框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0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鼓框调整器,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及一与螺孔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的穿孔,另设有一与本体相结合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包含有两连接管,其中各连接管的一端为一开口端而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凸块,而各连接管另与一卡设元件相结合,各卡设元件是一环形软质的中空套体且套设于各连接管靠近固定凸块的一端内,以及两分别与连接管相螺合的调整螺丝,其中各调整螺丝一端具有凸缘,而另一端是分别与连接管相螺合并与卡设元件相卡合,而形成一可紧密固定不松脱的鼓框调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两调整螺丝能更加稳固地与鼓框相结合而不会产生松脱滑动,可有效符合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与操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鼓框调整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防止鼓框调整器松脱滑动的鼓框调整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鼓框调整器(60)是装设在如图6所示的鼓(70)上,其中该鼓(70)是设有一略呈环形中空且两端为开口的鼓身(71),并于鼓身(71)外部靠近两端开口处设有两环状的鼓框(72),以及两分别覆盖鼓身(71)两端开口的鼓皮(73),并于两鼓框(72)间装设有调整器(60)以调整固定两鼓框(72)的位置。其中现有鼓框调整器(60)是如图7所示,其包含有一本体(61),该本体(61)是固定装设于鼓身(71)上,其中本体(61)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611),另设有一与螺孔(611)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61)的穿孔(612),该鼓框调整器(60)另设有一穿设于穿孔(612)的连接管(62),该连接管(62)为一两端开口且具有内螺纹的管体,其中连接管(62)是设有一与螺孔(611)相对的固定孔(63),并借由一螺栓(80)与螺孔(611)螺合且穿设于固定孔(63)中,使连接管(62)与本体(61)相互固定结合,另设有相分别与连接管(62)内螺纹相螺合且与鼓框(72)相结合的调整螺丝(64),其中各调整螺丝(64)的凸缘(641)是分别与两鼓框(72)相对外侧卡合,而两调整螺丝(64)另一端是分别与连接管(62)的两开口端相螺合,而经由两调整螺丝(64)与连接管(62)的螺合深度来调整两鼓框(72)的间距及鼓皮(73)与鼓身(71)的密合度。然而,两调整螺丝(64)容易经由鼓(70)的敲击震荡后产生松脱的现象,因此常需在使用后对调整螺丝(64)进行调整,对于使用者而言确有不便之处。由上述可知,现有鼓框调整器于使用上有松脱滑动及不易固定等缺点,犹待进一步检讨改进,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稳固且可防止松脱的鼓框调整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还设有一与该螺孔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的穿孔;一与该本体相结合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是包含有两连接管,其中各连接管的一端为一开口端而另一端设有一固定凸块,该各固定凸块上是设有一径向贯穿成型且与该本体螺孔相对的卡孔,使两连接管借由固定凸块而叠合且设有一穿设于该螺孔及该各固定凸块卡孔的螺栓,该各连接管于靠近开口端的内缘面上是设有一螺纹;两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结合的卡设元件,该各卡设元件是设于该各连接管靠近固定凸块的一端内;以及两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螺合的调整螺丝,该各调整螺丝一端具有凸缘,而另一端是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螺合并与该卡设元件相卡合。所述的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各固定凸块为一略呈半圆形的块体。所述的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各卡设元件是一中空的套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本体,该各本体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还设有一与该螺孔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的穿孔;两分别穿设于两本体穿孔的结合柱,该各结合柱是设有一连接部及一与该连接部相结合的结合部,且该各结合柱是设有一螺栓,使各连接部借由该螺栓而与该本体的穿孔相结合,并设有一与该结合部相结合的螺杆,使两本体借由该螺杆而相互结合;两分别套入该各结合柱内的卡设元件,该各卡设元件是分别与相对的连接部相抵靠;以及两分别与该各结合柱相螺合的调整螺丝,该各调整螺丝一端具有凸缘,而另一端是分别与连接部相螺合并与卡设元件相卡合。所述的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各连接部的内缘面是设有与调整螺丝相螺合的螺纹。所述的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各结合部是为一略呈筒形的中空结构且其内表面是设有与该螺杆相螺合的螺纹。利用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可有效改善现有鼓框调整器的缺失,使鼓框调整器利用两调整螺丝与各卡设元件及连接管的紧密卡合及螺合,使两调整螺丝能更加稳固地与鼓框相结合而不会产生松脱滑动,可有效符合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的操作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的另一实施例。图6是现有鼓框调整器设于鼓上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现有鼓框调整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技术是着重于鼓框调整器(10),而有关鼓及鼓框的结构关系皆为此领域中的已知技术且非本技术主要标的所在,容不进一步赘述;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10)包含有一本体(20),该本体(20)是固定装设于鼓身(71)上,其中本体(20)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21),另设有一与螺孔(21)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20)的穿孔(22);一与本体(20)相结合的连接元件(30),该连接元件(30)是包含有两连接管(31),而各连接管是为一中空的管体,其中各连接管(31)的一端是为一开口端(312),而另一端是设有一略呈半圆形的固定凸块(32),其中各固定凸块(32)上是设有一径向贯穿成型且与本体(20)螺孔(21)相对的卡孔(33),使两连接管(31)借由固定凸块的叠合且借由一穿设于螺孔(21)及各固定凸块(32)卡孔(33)的螺栓(34),使两连接管(31)分别与本体(20)相结合,另各连接管(31)于靠近开口端(312)的内缘面上是设有—内螺纹(311);两分别与各连接管(31)相结合的卡设元件(40),各卡设元件(40)是为一略呈环形软质的中空套体,其中各卡设元件(40)是由固定凸块(32)的一端套设于连接管(31)内;以及两分别与连接管(31)相螺合的调整螺丝(50),其中各调整螺丝(50)具有凸缘(51)的一端是分别与两鼓框(72)相对外侧卡合,而两调整螺丝(50)另一端是分别与连接管(31)相螺合并与卡设元件(40)相卡合。而本技术的鼓框调整器(10)的操作方式是如图3、4所示,其中是先将本体(20)固定于鼓身(71)上,并将各卡设元件(40)套入相对的连接管(31)中,使各卡设元件(40)与固定凸块(32)相抵靠,再将两连接管(31)具有固定凸块(32)一端穿设于本体(20)的穿孔(22)中,并借由一螺栓(34)穿设固定于螺孔(21)及两卡孔(33)中,使两连接管(31)分别固定于本体(20)上,且将两调整螺丝(50)具有凸缘(51)一端分别与两鼓框(72)的相对外侧相抵靠,而另一端是分别与相对连接管(31)相螺合后而与各卡设元件(40)相卡合而固定。又前述本较佳实施例中,其中如图5所示是于鼓身(71)上设置两本体(20A),其中各本体是设有一螺孔(21A)及一与螺孔相通的穿孔(22A),另设有两分别穿设于两本体(20A)穿孔(22A)的结合柱(30A),而各结合柱(30A)是设有一连接部(31A)及一与连接部(31A)相结合的结合部(32A),其中各连接部(31A)是借由一螺栓(34A)而与本体(20A)的穿孔(22A)相结合,其中各连接部(31A)的内缘面是设有螺纹,另各结合柱(30A)的结合部(32A)是为一略呈筒形的中空结构且各结合部(32A)的内表面是设有螺纹,又设有一与结合部(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框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的内部设有一轴向贯穿成型的螺孔,还设有一与该螺孔相通且径向贯穿本体的穿孔;一与该本体相结合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包含有两连接管,其中各连接管的一端为一开口端而另一端设有一固定 凸块,该各固定凸块上是设有一径向贯穿成型且与该本体螺孔相对的卡孔,该两连接管的固定凸块相叠合且设有一穿设于该螺孔及该各固定凸块卡孔的螺栓,该各连接管于靠近开口端的内缘面上是设有一螺纹;两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结合的卡设元件,该各卡设元件 是设于该各连接管靠近固定凸块的一端内;以及两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螺合的调整螺丝,该各调整螺丝一端具有凸缘,而另一端是分别与该各连接管相螺合并与该卡设元件相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彰
申请(专利权)人:千又螺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