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面板、套管、固定带以及插管夹,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面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孔,所述套管的末端穿过面板,气管插管的末端从套管的前端插入,从套管的末端穿出,所述插管夹夹持位于套管前端的气管插管的管壁。固定带环套于颈后,固定面板于嘴部前方,代替传统的胶带,防止面部长时间粘贴胶带引起皮肤溃烂,通过插管夹夹持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位置、防止气管插管移位,防止意外拔管或脱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或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等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管插管手术是将直径约10毫米的气管插管经口腔插入至咽喉的气管处,借助呼吸机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如图1所示,气管插管11前端连接呼吸机接头13,气管插管11末端插入人体的气管。目前气管插管术后主要注意事项有:第一,维持气管插管11良好的通气状态;第二,保持气管插管11插入深度不变。现行解决方式为:第一,在气管插管侧面借助胶带(图中未标注)固定牙垫12,牙垫12末端插入口腔内,借助牙垫12支撑牙齿,防止牙齿咬合挤压气管插管;第二,气管插管11插入适当的深度以后,借助高粘度宽胶带以“8”字型粘贴气管插管于面部。气管插管术后注意事项的现有解决方式虽然可以防止牙齿牙合挤压气管插管及意外拔管,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高粘度宽胶带长时间粘贴面部容易引起皮肤溃烂;第二,口腔分泌的唾液容易浸湿高粘度宽胶带,导致高粘度宽胶带失去粘性意外拔管或脱管,危及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既不伤害患者面部,又能防止外拔管或脱管。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面板、套管、固定带以及插管夹,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面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孔,所述套管的末端穿过面板,气管插管的末端从套管的前端插入,从套管的末端穿出,所述插管夹夹持位于套管前端的气管插管的管壁。优选的,所述位于套管两侧的面板上设置有吸痰孔。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另一端粘接第二松紧带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固定孔。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另一端扣接第二松紧带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固定孔。优选的,所述插管夹包括:第一夹柄、第一夹臂、第二夹柄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前端连接第二夹臂前端,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夹柄前端连接第一夹臂的末端,第二夹柄的前端连接第二夹臂的末端,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壁粘贴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二弧形槽内壁粘贴有第二防滑垫。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壁设置有第一防滑纹,所述第二弧形槽内壁设置有第二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套管末端的形状为圆弧形。优选的,所述面板板的形状为弧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面板、套管、固定带以及插管夹,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面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 ,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孔,所述套管的末端穿过面板,气管插管的末端从套管的前端插入,从套管的末端穿出,所述插管夹夹持位于套管前端的气管插管的管壁。固定带环套于颈后,固定面板于嘴部前方,代替传统的胶带,防止面部长时间粘贴胶带引起皮肤溃烂,通过插管夹夹持气管插管,固定气管插管位置、防止气管插管移位,防止意外拔管或脱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气管插管的使用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插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插管夹的实用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参考图2和图3,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贴合面部的弧形面板21、套管22、固定带23以及插管夹24,面板24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孔211,另一端具有第二固定孔212,固定带23—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孔21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212,套管22固定在面板21上,其末端穿透面板21,气管插管25的末端从套管22的前端插入套管22内,从套管22的末端穿出,插管夹24夹持在位于套管21前端的气管插管25的管壁上。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固定带23可以为一条有弹性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孔211上,松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孔212上。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带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另一端通过粘扣粘接第二松紧带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固定孔;或者,固定带包括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另一端通过按扣扣接第二松紧带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固定孔。图4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参考图4,位于套管22两侧的面板21上设置有吸痰孔41。当套管22的末端插入口中后,医护人员可以借助吸痰孔41吸取患者口中的唾液或痰。图5为本技术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插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插管夹包括:第一夹柄51、第一夹臂52、第二夹柄53和第二夹臂54,第一夹臂52与第二夹臂54为一体式设计,其中第一夹臂52前端连接第二夹臂54前端,第一夹臂52和第二夹臂54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弧形槽55和第二弧形槽56 ;第一夹柄51前端连接第一夹臂52的末端,第二夹柄53的前端连接第二夹臂54的末端,第一夹柄51和第二夹柄53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挂钩57和第二挂钩58。当夹持气管插管时,捏合第一夹柄51和第二夹柄52使第一挂钩57与第二挂钩58扣合,第一弧形槽55的内壁和第二弧形槽56的内壁夹持气管插管;当调整气管插管插入人体气管的深度时,错开第一夹柄51和第二夹柄53,使第一挂钩57脱离第二挂钩58,即可调整气管插管插入人体气管的深度。本实用一个实施例 中,为防止插入人体气管的气管插管脱管,插管夹第一夹臂的第一弧形槽内壁粘贴有第一防滑垫,第二夹臂的第二弧形槽内壁粘贴有第二防滑垫。当插管夹闭合时,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贴紧气管插管的管壁,增加插管夹与气管插管的摩擦力。在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套管、固定带以及插管夹,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面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孔,所述套管的末端穿过面板,气管插管的末端从套管的前端插入,从套管的末端穿出,所述插管夹夹持位于套管前端的气管插管的管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花,李亦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桂花,李亦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