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导管,该免针接头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该导管;一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具有一第一挡部、一第二档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一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环、一挡环及一实心部,其中,该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该挡环靠抵于该第二档部;以及一帽体,耦接该壳体,用以容置该实心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免针接头,结构轻便,因其制作成本低廉,技术难度不高,又能产生良好密封抵贴效果,使液体不易外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免针接头,尤指一种具有弹性结构的免针接头。
技术介绍
传统上,如欲将药液注入一导管或点滴瓶内,一般都会利用注射针筒将针筒内的药液,注入该导管或该点滴瓶内,使药液通过一输液管而流入病患体内。而传统注射针筒必然设置一针头,因该针头的设计,使医护人员有被针扎到的风险,为了免除该风险,陆续发展出不同款式的免针接头,然此类免针接头,结构复杂且价格高昂,也常有防漏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之故,申请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乃思一克服传统免针接头未臻理想的缺失,不断加以研究、改良,并经试作证明可行,进而创作出本技术「免针接头」,用以改善上述现有手段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针接头,通过软性可挠的框体,控制液体通道的启闭,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装及操作均极简便,且同时具有良好的气密防漏效果O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导管,该免针接头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该导管;一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具有一第一挡部、一第二档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一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环、一挡环及一实心部,其中,该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该挡环靠抵于该第二档部;以及一帽体,耦接该壳 体,用以容置该实心部,其中,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该实心部时,该杆体即推动该弹性框体,使该杆体与该壳体间形成狭缝,当该无针注射筒离开该实心部时,该杆体与该壳体即回复密合状态。基于上述构想,其中该壳体更包含一第一外螺纹,用以固定该导管。基于上述构想,其中该杆体更包含一横向通孔,连通至该第二中空管。基于上述构想,该实心部的一端面具有一十字凹痕。基于上述构想,其中该帽体更包含一第二外螺纹,用以固定无针注射筒。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免针接头,结构轻便,因其制作成本低廉,技术难度不高,又能产生良好密封抵贴效果,使液体不易外露,因此深具商品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壳体的侧面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弹性框体的立体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一杆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熟悉本技艺的人士可据以完成,然而本技术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为便于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运作过程能被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本技术的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导管(图未示出),使药剂能够通过该导管进入病患体内,该免针接头包括:一壳体11、一帽体12、一弹性框体13及一杆体14,其中,先将该杆体14与该弹性框体13组合后,再置入该壳体11内,接着将该帽体12套合于该杆体14,并与该壳体11密合,再以超音波融合成一体。使用时,必须将一无针注射筒(图未示出)推抵该杆体14上的十字凹痕141,使该无针注射筒与该帽体12密合,同时该杆体14会顺势推动该弹性框体13,使该杆体14与该壳体11间形成狭缝,此时即可将药剂注入该免针接头,药剂即可沿着该十字凹痕141及狭缝,经由通过该导管而流入病患体内。请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的侧面透视图。由图示可知,壳体11具有一第一外螺纹111,借以与外部导管螺合固定。帽体12具有一第二外螺纹121,借以与外部的无针注射筒螺合固定。弹性框体13具有一第一挡部131及一第二挡部132,并与杆体14紧密套合。请同时参阅图3-5,图3的壳体11具有一第一外螺纹111用以螺接一外部导管、一第一卡合部112及一第一中空管113。图4的弹性框体13具有一第一挡部131、一第二挡部132、一第二卡合部133·及一第三卡合部134。图5的杆体14具有一第二中空管142、一卡合环143、一挡环144、一实心部145、一横向通孔146及--h字凹痕141。其中,同时,该第一中空管113耦接于该外导管,该第一外螺纹111用以螺接该外部导管,该第一卡合部112用以卡合该第二卡合部133,该第二中空管142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113内,该卡合环143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134,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131,该挡环144靠抵于该第二档部132,实心部145容置于帽体12中。请再参照图2,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图未示出)推抵该杆体14时,该杆体即推动该弹性框体13,造成该弹性框体13顺势移动后,使该杆体14与该壳体11间形成一狭缝,此时对该无针注射筒施加压力,使药剂循着图5的该十字凹痕141,经由该狭缝,沿着该横向通孔146、该第二中空管142,再流经图3的该第一中空管113、该外部导管,最后进入病患体内。当该无针注射筒尚开该实心部145时,该杆体与该壳体即回复成密合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容易,成本低廉,使用便利,可令医疗实务使用人员于日常添加药剂的作业中,提供相当的便利与稳定可靠的效果,免除医护人员被针扎到的风险,符合产业需求。甚且本技术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与达到较佳的功效,当已能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上列详细说明针对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的 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个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免针接头包括: 一个壳体,具有一个第一中空管及一个第一卡合部,该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该导管;一个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具有一个第一挡部、一个第二档部、一个第二卡合部及一个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 一个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具有一个第二中空管、一个卡合环、一个挡环及一个实心部,其中,该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该挡环靠抵于该第二档部;以及一个帽体,耦接该壳体,用以容置该实心部, 其中,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该实心部时,该杆体即推动该弹性框体,使该杆体与该壳体间形成狭缝,当该无针注射筒离开该实心部时,该杆体与该壳体即回复密合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包含一个用以固定该导管的第一外螺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杆体更包含一个横向通孔,连通至该 第二中空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实心部的一端面具有一个十字凹痕。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针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帽体更包含一个用以固定该无针注射筒的第二外螺纹。专利摘要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导管,该免针接头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中空管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该导管;一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具有一第一挡部、一第二档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一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具有一第二中空管、一卡合环、一挡环及一实心部,其中,该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个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免针接头包括:一个壳体,具有一个第一中空管及一个第一卡合部,该第一中空管耦接于该导管;一个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具有一个第一挡部、一个第二档部、一个第二卡合部及一个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一个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具有一个第二中空管、一个卡合环、一个挡环及一个实心部,其中,该第二中空管套接于该第一中空管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该挡环靠抵于该第二档部;以及一个帽体,耦接该壳体,用以容置该实心部,其中,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该实心部时,该杆体即推动该弹性框体,使该杆体与该壳体间形成狭缝,当该无针注射筒离开该实心部时,该杆体与该壳体即回复密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士棋,陈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