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防回血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91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由于在阻液膜下方设计一阻液盘,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阻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为护士将注射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预留了充足的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包含它的输液器。
技术介绍
因为输液器具有可以使药液缓慢进入人体血液的特点,因此在缓慢输液治疗和手术过程中输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输液器,在输液袋或者输液瓶的液体输液完毕后,需要及时拔针,否则会发生血液倒流的情况,即回血现象。一旦出现回血现象,会造成倒流到输液器内的血液凝固成块,若血块进入人体,则可能会出现血栓堵塞血管的情况,甚至发生医源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医疗事故,危害人体健康。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瓶塞穿刺器2、滴斗15、管道8、流量调节器9、注射件10、夕卜圆锥接头11、外圆锥接头保护套12、注射针头13。滴斗15包括斗体14和斗体14内的阻液膜5。斗体14包括滴管3、顶罩4、底座7。阻液膜5是一种亲水性的表面过滤微孔滤膜,表面过滤通常又称绝对过滤。当液体充满微孔时,由于微孔中的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气体要克服液体产生的表面张力才能通过,因此阻液膜可以阻止气体通过。在正常使 用过程中,当输液过程将近结束,滴管不再向滴斗内滴液,滴斗内的药液液面逐渐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阻液膜的位置时,药液会由于阻液膜的吸附作用,在滤膜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气的液膜,由于空气负压的作用,药液停止下滴,阻止了空气进入输液管路。虽然在输液即将结束时,阻液膜可以减缓滴斗内药液液面的下降速度,但是因为减缓的程度有限,因而不能达到防回血的目的。该专利在防回血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因为阻液膜对药液的阻力作用很小,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回血现象的发生。若医院输液人满为患,在护士人手不足或较忙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将注射针头从人体中拔出,此时由于人体内血液存在一定压力,会导致人体血液倒流至输液器中。一旦发生回血现象,不仅存在对患者人身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风险,而且还可能引发医源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问题,不仅如此,容易在患者及其陪同家属心理上造成恐慌,引起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包含它的输液器,通过对输液器滴斗的改进,能够有效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正常工作时,药液从滴管滴入滴斗内,经过阻液膜过滤,下排进入阻液盘,经管道,进入人体血液。阻液盘对药液的下滴提供了阻力作用。这种阻力产生的原因是,在药液通过狭小的储液槽和细小的溢流通道时,由于药液自身存在表面张力及粘滞性,使得药液同阻液膜和阻液盘内壁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液流动受阻,流速降低。在正常注射时,由于药液的压强较大,阻液盘所提供的阻力,对药液流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注射过程接近完毕时,由于滴管不再向滴斗内滴入药液,从而使得滴斗内的药液液面开始缓慢下降。随着药液液面的下降,药液的压强逐渐变小,药液受到阻液盘阻力作用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此时药液下滴的时间会随液面的降低而逐渐增加,最终保持在每几十秒由滴斗向下滴入一滴药液。由于输液过程中,只要保证药液能够在一分钟左右滴入人体一滴,即可避免回血现象的发生,本技术能够使得药液持续缓慢滴入人体体内,从而根本上避免了回血现象的发生。当滴斗内药液液面降至阻液膜表面时,阻液膜会吸附药液于自身表面之上,形成一层药液液膜,从而阻止阻液膜上方空气通过阻液膜,经管道进入人体体内。药液能够在阻液膜表面形成液膜,其原因是由于阻液膜内存在许多弯弯曲曲的微孔,这些微孔内壁对药液具有吸附作用,可使药液克服重力,被吸附在阻液膜的表面。为了确保在滴液即将结束时,阻液盘对药液的阻力作用明显,所述凸柱与阻液膜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2_。通过设置溢流 通道连通储液槽与药液孔,可以保证储液槽中的药液能够顺利的进入药液孔,并经药液孔滴入管道,进入人体体内。作为优选,所述溢流通道为设于凸柱端面的齿槽,其目的是为了方便阻液盘开模,减少生产制造成本。所述阻液膜上方覆盖有海绵体,可以更好的延缓滴斗内药液的下滴过程。在输液过程中,海绵体内吸有少量药液,当输液过程即将完毕时,滴斗内的药液液面开始缓慢下降,当液面下降至海绵体上表面时,海绵体中的药液可以缓慢流出海绵体,由于海绵体具有吸水性,流出速度会大大低于无海绵体时药液的下降速度,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所述斗体包括底座和顶罩,底座和顶罩通过阻液盘衔接。作为优选,所述阻液盘与底座一体成型。其目的是方便了滴斗开模,并且增强了整体的安全性,消除了阻液盘与底座的密封点,从而避免了由于密封点密封性不佳,而引起的漏液、进气等现象的发生。所述阻液盘中的各部分,对药液提供最大阻力作用的是药液孔,药液孔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药液通过阻液盘下滴的速率,过大的药液孔会导致药液下滴速率过快,使得设置阻液盘的作用降低;而过小的药液孔可能会导致,由于药液自身存在表面张力,最终无法药液孔下滴,使得输液提早结束。作为优选,所述药液孔的孔径为f2m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包括所述的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阻液膜下方设计一阻液盘,使得输液即将结束前,滴斗内阻液膜上方残留的药液可以缓慢的持续下滴,有效的延长了滴液的时间,阻止了回血现象的发生,为护士将注射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预留了充足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防回血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回血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阻液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阻液盘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防回血输液器滴斗(阻液膜上方覆盖一层海绵体);图6为本技术又一种防回血输液器(底座同阻液盘为一体的设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2,本技术的防回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瓶塞穿刺器2、滴斗15、管道8、流量调节器9、注射件10、外圆锥接头11、外圆锥接头保护套12、注射针头13 ;本技术改进主要在于滴斗的改进,其余部分与现有结构类似,其中,滴斗15包括斗体14和斗体14内的阻液膜5 ;斗体14包括滴管3、顶罩4、底座7。阻液膜5下方固定有阻液盘6,设置阻液盘6的目的在于,对药液下滴进入管道8,提供了一种阻力,使得在输液即将结束时,减缓药液的下滴速率。参照图3和图4,阻液盘6相对阻液膜5 —侧有环形的储液槽62,由储液槽62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5的凸柱64,凸柱64与阻液膜5之间的距离为1mm,凸柱64中心设有孔径为2mm的轴向药液孔61。溢流通道63可设置在阻液盘底面上任意位置,所述的任意位置应保证储液槽62与药液孔61可通过溢流通道63连通。本实施例将溢流通道63设于凸柱64端面,其结构呈齿形,此设计可方便阻液盘6开模,降低生产工艺难度。参照4所示,溢流通道63的数量为4个,避免了因溢流通道63设置过少,个别溢流通道63被堵塞,使得阻力大幅度增加;但若溢流通道63数量过多,则会造成阻液盘6开模难度增加,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增高。本实施例阻液膜5选用精度为5微米微孔滤膜,管道8内径为2.8mm左右。使用时,拔开瓶塞穿刺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包括斗体和斗体内的阻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膜下方固定有阻液盘,所述阻液盘相对阻液膜一侧有环形的储液槽,由储液槽内圈边缘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端靠近储液膜的凸柱,凸柱中心设有轴向的药液孔,药液孔与储液槽之间的凸柱上有连通它们的溢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健李文凯宫帅飞黄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诺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