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贤宗专利>正文

采血针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600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43
一种采血针保护装置,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在所述单向通槽内设置限制针翼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采血针套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丢失或在运输过程脱落,因而不够安全,进而一种更为安全的采血针保护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采血针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采血针主要用于临床上医护人员为患者采血用于做各种化验检查之用,工作量非常大,容易在操作或运输过程中被针刺伤,而采血后的采血针中残留有血液,就有将血液中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的潜在危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1167958Y公开了一种医用一次性安全型采血针,由采血针和安全针套两部分组成,采血针体用透明塑料软管构成,两端分别设计有穿刺针头和试管针,安全针套为一柱状带双层侧翼的管性装置,由透明硬塑料制成,侧翼内面上下两端分别设计有上状凸起和下点状凸起。上述专利文献中,通过在安全针套上设置凸起与采血针上的点状凹槽配合,将所述安全针套套设在所述采血针上,从而避免采血针刺伤医务人员的潜在威胁。但是,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安全针套有可在操作过程中丢失或在运输过程中脱落,从而不能起到对采血针的安全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采血针套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丢失或在运输过程脱落,因而不够安全,进而一种更为安全的采血针保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采血针保护装置,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在所述单向通槽内设置限制针翼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所述限位部为在所述单向通槽一侧边缘朝向另一侧边缘突出的突起。所述突起为两个,分别成型在所述单向通槽的两侧边缘上且交错分布。在所述单向通槽靠近所述采血针穿出端的一侧边缘上成型有限制采血管道滑入所述单向通槽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为在所述单向通槽一侧边缘向另一侧边缘突出的突部。与所述突部相对的另一侧边缘成型有与所述突部相适配的凹部。所述突部为半圆形。所述单向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本体由沿轴向分开的两个相对且相互配合的半片壳体组成,每个所述半片壳体在靠近采血针进入端一侧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单向通槽的两个边缘分别为两个半片壳体相对且未接触部分的边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在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延伸并穿出的单向单向通槽;在所述单向通槽内设置限制针翼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即使用时保护装置是在采血针的采血管路上的,因而在采血过程中不会丢失,待采血完毕后,通过限位部将所述采血针的针翼卡定在单向通槽的封闭端和限位部之间,从而使采血针不会在运输过程中来回移动,因而更加安全。(2)在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在所述单向通槽靠近所述采血针穿出端的一侧边缘上成型有限制采血管道滑入所述单向通槽的止挡部,保证在采血过程中,采血管道不会卡在所述单向通槽内,保证采血针的各部件在所述保护装置的本体内壁移动顺滑。(3)在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所述单向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和/或所述本体由沿轴向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并在采血针进入端卡合,所述单向通槽的边缘分别为两部分未接触部分的边缘,便于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生产和制造,有利于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针翼为单翼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使用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针翼为双翼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中具有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 表示为:1-本体,11-采血针穿出端,12-单向通槽,121-封闭端,13-限位部,14-止挡部,15-凹部,16-采血针进入端,17-卡合部,2-针翼,3-采血管道。具体实施方式采血针包括采血针针体、采血针针体上设置的便于操作的针翼2和与所述采血针一端连通的采血管道3,所述采血管道3另一端与储血管连通。实施例1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采血针保护装置,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I;在所述本体I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11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12,即一端与穿出端11相通,另一端封闭;在所述单向通槽12内设置限制针翼2移动的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11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即所述采血针的针体可完全包含在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内。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单向通槽12的数量为一条,选用的所述采血针的针翼2为单翼,所述限位部13为在所述单向通槽12 —侧边缘向另一侧边缘突出的一个突起。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突起为两个,分别成型在所述单向通槽12的两侧边缘上且交错分布。使用时,通过拉动所述针翼2将所述采血针拉出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拨掉套设在所述采血针针体上的保护套后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后拉动所述针翼2,将所述采血针拉回到所述采血针保护装置内并卡入所述限位部13和单向通槽12的封闭端121之间后进行后续垃圾处理。实施例2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采血针保护装置,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I;在所述本体I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11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12 ;在所述单向通槽12内设置限制针翼2移动的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11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单向通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I的两侧。选用的所述采血针的针翼2为双翼。在所述单向通槽12靠近所述采血针穿出端11的一侧边缘上成型有限制采血管道3滑入所述单向通槽12的止挡部14。所述止挡部14为在所述单向通槽12 —侧边缘向另一侧边缘突出的突部,所述突部为半圆形。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与所述突部相对的另一侧边缘成型有与所述突部相适配的凹部15。所述本体I由沿轴向分开的两个相对且相互配合的半片壳体组成,每个所述半片壳体在靠近采血针进入端16 —侧设置有相互卡合的卡合部17,所述单向通槽12的两个边缘分别为两个半片壳体相对且未接触部分的边缘,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所述采血针的针翼2为双翼,当然也可以采有单翼。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采血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I);在所述本体(O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11)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12);在所述单向通槽(12)内设置限制针翼(2)移动的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11)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3)为在所述单向通槽(12 ) —侧边缘朝向另一侧边缘突出的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血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本体(1);在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成型有沿采血针穿出端(11)延伸并穿出的单向通槽(12);在所述单向通槽(12)内设置限制针翼(2)移动的限位部(13),所述限位部(13)到所述采血针穿出端(11)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针针体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汪贤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