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安全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针座,具有针孔,所述采血针与所述针孔同轴固定配合并伸出所述针座两端;外筒,具有伸出端和尾端,所述采血针从所述伸出端穿出,所述针座与所述伸出端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尾端施力的偏压力部件;所述针座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卡定突起;所述伸出端的端面上成形有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卡定以及旋转所述卡定突起并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向所述尾端脱出的第一通孔;所述伸出端套设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仿的第二通孔;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按压按键触板的方式来回缩采血针,容易因意外触碰或按压,带来意外伤害及增加采血工作量,进而提供一种操作更为安全的安全采血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安全采血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卫生领域,人们利用采血装置来采集静脉血液样本,进而通过各种血液项目的检验分析来诊断疾病或其他学科的研究,使得采血装置已经成为销量最大的医疗器械产品之一。然而,因采血装置的针头断裂或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所造成的人体扎伤事件时有发生,且扎伤事件所产生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每年因扎伤而感染上的各种传染疾病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高达百万,不仅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带来了难以负担的高额医疗费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2599920A公开了具有自锁装置的静脉安全血采集系统,由:安全采血针、持针器、真空采血管共同组成;所说的安全采血针由:护套、穿刺针、针座、阻血套、弹簧组成;持针器由外筒、按键、手柄、插片组成;真空采血管由试管、内塞、端盖组成;在外筒的前端侧壁有对称的向外筒内壁前端方向倾斜的两个插片,其宽度不小于2.0mm ;在真空采血管端盖的前端,有一环形突起,其直径大于外筒前端侧壁的两个插片前缘之间的距离;在端盖的中部,有数个弧形凸起;每两个凸起的谷底宽度,均大于插片宽度。外筒前端锥头内孔与外筒内腔相通,外筒内腔下段有三个外展翼片,其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外筒内径,其间距大于插片的宽度;有一翼片缩短,该翼片底面可被外筒前侧壁的开窗底边支撑锁止,弹簧被压缩在锥头内孔中;外筒开窗的外侧有按键触板覆盖。即该专利文献中的具有自锁装置的静脉安全血采集系统,采血结束时,向下按压按键触板,使之沿外筒前端弧形开窗向下向内移动,通过条索传递压力将针座下段外展的触发按键向内移动,使其脱离外筒锥形管筒侧壁开窗底边的支撑与限制,使弹簧释放,在弹簧作用力下,带动 针座、针管、阻血套一同迅速回缩进入外筒的空间内,直至针座的外展翼片被外筒内壁的环形突嵴限制而停止在外筒内。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具有自锁装置的静脉安全血采集系统,位于圆锥形管筒上的按键触板裸露在圆锥形管筒壁外,使得其在输送、放置或采血过程中容易受到意外触碰或按压,从而容易导致其在未使用时或在采血过程中安全采血针回缩到外筒内,进而使得该装置未经使用就报废或在采血过程中给被采血者带来意外伤害,此外,当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安全采血针意外回缩到外筒内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未采血完毕的被采血者进行再次扎针采血,被采血者需要再次承受由此带来的本可避免的痛楚,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供一种操作更为安全的安全采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自锁装置的静脉安全血采集系统,采用按压按键触板的方式来回缩采血针,容易输送、放置或采血过程因意外的触碰或按压而使得采血针回缩到外筒内,造成该静脉安全血采集系统未经使用就报废或在采血过程中给被采血者带来意外伤害,并可能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而提供一种操作更为安全的安全采血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针座,具有针孔,所述采血针与所述针孔同轴固定配合并伸出所述针座两端;外筒,具有伸出端和尾端,所述采血针从所述伸出端穿出,所述针座与所述伸出端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尾端施力的偏压力部件;所述针座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卡定突起;所述伸出端的端面上成形有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卡定以及旋转所述卡定突起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向所述尾端脱出的第一通孔;所述伸出端套设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由圆形孔以及在所述圆形孔的轴向侧壁上成型的适于所述卡定突起脱出的轴向延伸的通槽组成。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椭圆通孔,所述椭圆通孔的长轴适于所述卡定突起脱出,所述椭圆通孔的短轴适于卡定所述卡定突起。所述旋转套筒上成型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周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外筒靠近所述伸出端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孔相对运动。所述旋转套筒相对所述外筒旋转0-90度。所述卡定突起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外筒具有肩部,`所述针座为一柱状体,在所述卡定突起与所述伸出端卡定状态,所述柱状体抵住所述肩部。所述柱状体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偏压力部件为弹簧,且所述弹簧放置于所述凹槽和所述伸出端之间。所述外筒靠近所述尾端还设置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柱状体最大外径,所述止挡部到所述伸出端的距离适于所述采血针完全缩回所述外筒内。所述采血针包括针管和套设在所述针管位于所述外筒内部分的阻血套。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中,包括采血针;针座,具有针孔,所述采血针与所述针孔同轴固定配合并伸出所述针座两端;外筒,具有伸出端和尾端,所述采血针从所述伸出端穿出,所述针座与所述伸出端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尾端施力的偏压力部件;所述针座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卡定突起;所述伸出端的端面上成形有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卡定以及旋转所述卡定突起并适于所述卡定突起向所述尾端脱出的第一通孔;所述伸出端套设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仿的第二通孔;即所述安全采血装置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套筒来使得所述针座脱离所述外筒,操作更为安全。(2)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中,所述旋转套筒上成型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周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外筒靠近所述伸出端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限位孔相对运动;所述旋转套筒相对所述外筒旋转0-90度;所述旋转套筒既能完好地固定在所述伸出端上,又不会因为旋转角度过大而发生意外退针。(3)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中,所述卡定突起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因此所述针座能平稳的被所述外筒固定。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退针后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米血针;11-针管;2_针座;21-针孔;22-偏压力部件;23-卡定突起;24_柱状体;25_凹槽;3-外筒;31_伸出端;32_尾端;33_第一通孔;34_限位块;35_止挡部;36_肩部;4-旋转套筒;41_第二通孔;42_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安全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1,针座2和外筒3,其中,所述采血针I包括针管11和套设在所述针管11位于所述外筒3内部分的阻血套;所述针座2为一柱状体24,在所述柱状体24轴线上成型有针孔21,所述采血针I与所述针孔21同轴固定配合并伸出所述针座2两端;外筒3,具有伸出端31和尾端32,所述外筒3还成型有肩部36。所述采血针I从所述伸出端31穿出,所述针座2与所述伸出端31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尾端32施力的偏压力部件22,所述偏压力部件22为弹簧,所述柱状体24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3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5,所述弹簧放置于所述凹槽25和所述伸出端31之间。所述针座2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卡定突起23 ;所述伸出端31的端面上成形有适于所述卡定突起23卡定以及旋转所述卡定突起23适于所述卡定突起23向所述尾端32脱出的第一通孔33 ;所述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1);?????针座(2),具有针孔(21),所述采血针(1)与所述针孔(21)同轴固定配合并伸出所述针座(2)两端;??外筒(3),具有伸出端(31)和尾端(32),所述采血针(1)从所述伸出端(31)穿出,所述针座(2)与所述伸出端(31)之间设置有向所述尾端(32)施力的偏压力部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卡定突起(23);所述伸出端(31)的端面上成形有适于所述卡定突起(23)卡定以及旋转所述卡定突起(23)适于所述卡定突起(23)向所述尾端(32)脱出的第一通孔(33);所述伸出端(31)套设有旋转套筒(4),所述旋转套筒(4)端面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3)相仿的第二通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汪贤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