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若玮专利>正文

捕蟑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419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57
一种捕蟑螂器,包括外壳、储料盒以及电源线,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电网与电源线连接;在外壳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在护筒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储料盒安装在外壳内部,储料盒内部存放诱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使用便利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灭虫工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蟑螂等害虫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安全。但是,目前的蟑螂灭杀器功能较差,效果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式捕蟑螂器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操作简便、使用便利的捕蟑螂器。本技术包括外壳、储料盒以及电源线,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电网与电源线连接;在外壳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在护筒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储料盒安装在外壳内部,储料盒内部存放诱饵。使用时,使用者将电源线接通电源,使得电网导电。通过外壳内储料盒中的诱饵散发气味来吸引蟑螂等害虫,蟑螂等害虫受诱饵气味的吸引而爬向外壳,顺着外壳底部向顶口爬动,并穿过护筒的瓣膜状活动门进入外壳顶口内,由于活动门采用瓣膜状结构,形成单向门结构,因此可降低蟑螂等害虫爬出的可能性,蟑螂被困在护筒内,一旦掉入外壳的顶口,便会被电网电死,完成灭虫任务。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艺合理、方便实用、安全卫生,具备高效、安全的灭虫功能,可避免害虫逃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简图。附图标号:1为外壳、2为储料盒、3为电源线、4为电网、5为护筒、6为活动门。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简图中,包括外壳1、储料盒2以及电源线3,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4,电网与电源线连接;在外壳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5,在护筒`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6 ;储料盒安装在外壳内部,储料盒内部存放诱馆。权利要求1.一种捕蟑螂器,包括外壳(I)、储料盒⑵以及电源线(3),其特征在于:外壳⑴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4),电网(4)与电源线(3)连接;在外壳(I)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5),在护筒(5)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6);储料盒(2)安装在外壳(I)内部,储料盒(2)内部存放诱饵。`专利摘要一种捕蟑螂器,包括外壳、储料盒以及电源线,外壳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电网与电源线连接;在外壳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在护筒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储料盒安装在外壳内部,储料盒内部存放诱饵。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使用便利等优点。文档编号A01M1/02GK203087333SQ20132003084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宫若玮 申请人:宫若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蟑螂器,包括外壳(1)、储料盒(2)以及电源线(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为圆台形壳体结构,顶口处安装球冠状电网(4),电网(4)与电源线(3)连接;在外壳(1)顶口上设有一圈护筒(5),在护筒(5)表壁设有瓣膜状活动门(6);储料盒(2)安装在外壳(1)内部,储料盒(2)内部存放诱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若玮
申请(专利权)人:宫若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