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蚌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4149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蚌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溶氧自动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养殖水内循环系统,养殖系统通过隔板划分为三个相互连通的区域,中间区域设有养殖卡槽,溶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气泵、氮气罐、自动控制气阀、溶氧控制仪、分别放置于养殖系统两边的区域内的气体混合罐和溶氧探头,温控系统包括温控加热棒和温度计,养殖水内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水管。该养殖装置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控制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溶氧溶度,保持系统内水体的流动,同时能模拟三角帆蚌野外条件下倒立栖息的习性,养殖卡槽的设计能消除三角帆蚌在较大密度的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挤压应力;该养殖装置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三角帆蛘(Hyriopsis cumingii)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蛘科,帆蛘属,为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贝类。现行的三角帆蛘养殖模式主要是通过大量施有机肥培肥水质,为三角帆蛘提供充足饵料生物。该模式由于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施肥,往往导致水体有机负荷高和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等,一些地方甚至常年被“水华”问题困扰。不但影响蛘的生长,而且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到其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生动物而言,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中不仅受有害水华藻类的胁迫还受到缺氧这一理化因子的影响。但是一般的实验室水产养殖系统很难将水体溶氧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甚至无氧状态。因而不能模拟三角帆蛘在水华爆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缺氧或者无氧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实验室水产养殖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以解决不能室内模拟低氧环境养殖三角帆蛘的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溶氧自动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养殖水内循环系统,所述的养殖系统通过隔板划分为三个相互连通的区域,中间区域设有养殖卡槽;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气泵、氮气罐、自动控制气阀、溶氧控制仪、气体混合罐和溶氧探头,所述的气体混合罐和溶氧探头分别放置于养殖系统两边的区域内;所述的温控系统包括温控加热棒和温度计,所述的温控加热棒与所述溶氧探头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所述的温度计与所述气体混合罐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所述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的水泵与所述气体混合罐放置于同一区域内,并且水泵紧挨着气体混合罐,所述的水管穿越养殖系统上方,其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自由放置于溶氧探头所在的区域内。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的溶氧控制仪同时控制四套养殖系统。所述的养殖系统内的养殖卡槽包括支架、底板、侧板和卡槽隔板,卡槽的高度和宽度可调节,所述的底板和卡槽隔板是镂空结构。所述的养殖系统的盖子在温控加热棒所在区域的上方开有小孔。所述的养殖系统内的隔板悬空放置,不与养殖系统的底部、盖子接触,并且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的气体混合罐为圆筒状,圆筒顶端设有供气石和气管穿过的小孔,底端封闭,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小开口位于侧壁底端,大开口位于侧壁上端,两个开口用纱布封住。所述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的水泵紧挨着气体混合罐的大开口。所述的养殖系统的主体和隔板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本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控制三角帆蛘养殖水体的溶氧溶度,保持系统内水体的流动,同时能模拟三角帆蛘野外条件下倒立(进出水孔朝上)栖息的习性,养殖卡槽的设计能消除三角帆蛘在较大密度的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挤压应力;该养殖装置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维护方便,对于三角帆蛘室内缺氧条件下的养殖非常实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系统的养殖卡槽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系统的盖子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本技术溶氧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一套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养殖系统11.隔板111.连通孔12.养殖卡槽121.支架122.底板123.侧板124.卡槽隔板13.盖子131.小孔2.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1.气泵22.氮气罐23.自动控制气阀24.溶氧控制仪25.气体混合罐251.小开口252.大开口26.气管27.气石28.溶氧探头3.温控系统31.温控加热棒311.电线32.温度计4.养殖水内循环系统41.水泵42.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1、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温控系统3和养殖水内循环系统4,所述的养殖系统I可以设置多个,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验需要而定,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蛘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同时控制四套养殖系统I,每套养殖系统I均配备有温控系统3和养殖水内循环系统4。请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系统I的结构示意图。养殖系统I通过两块隔板11划分为三个区域,中间区域设有养殖卡槽12,养殖系统I的主体和隔板11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从外面就可看到内部三角帆蛘的生长情况。所述的隔板11悬空放置,不与养殖系统I的底部、盖子13接触,并且隔板11上设有连通孔111,使得养殖系统I的三个区域相互连通。所述的连通孔111可以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的连通孔111是圆形。请参照图3,图3是养殖系统I的养殖卡槽1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养殖卡槽12包括支架121、底板122、侧板123和卡槽隔板124,卡槽的高度和宽度可调节。所述的底板122和卡槽隔板124是镂空结构,养殖过程中三角帆蛘脱离养殖系统I的底部,能减小三角帆蛘排泄物沉积对贝类生理的影响且便于清理三角帆蛘排泄物,还能保证养殖系统I内养殖水的循环流动。请参照图4,图4是养殖系统I的盖子1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盖子13在其一个角上设有小孔131。请参照图5,图5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包括气泵21、氮气罐22、自动控制气阀23、溶氧控制仪24、气体混合罐25、气管26、气石27和溶氧探头28,溶氧控制仪24通过自动控制气阀23控制气泵21和氮气罐22的通气量,同时溶氧探头28将测得的溶氧量反馈给溶氧控制仪24。所述的气体混合罐25为圆筒状,圆筒顶端设有供气石27和气管26穿过的小孔,底端封闭,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小开口 251位于侧壁底端,对面的大开口 252位于侧壁上端,在使用过程中两个开口用纱布封住,以便于气体混合罐25内的气体充分溶解于水中。气体混合罐25和溶氧探头28分别放置于养殖系统I两边的区域内,分开设置以避免所监控的水体不能很好的反映养殖系统I中的溶氧状态。请参照图6,图6是本实用新 型养殖装置的温控系统3的结构示意图,温控系统3包括温控加热棒31和温度计32。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温控加热棒31与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的溶氧探头28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所述的温度计32与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的气体混合罐25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温度计32为吸挂式温度计,能固定在养殖系统I的内壁上。温控加热棒31的电线311从养殖系统I的顶端接到外部电源。请参照图7,图7是本技术养殖装置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4包括水泵41和水管42,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水泵41与溶氧自动控制系统2的气体混合罐25放置于同一区域内,并且水泵41紧挨着气体混合罐25的大开口 252,所述的水管42穿越养殖系统I上方,其一端与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氧可控的三角帆蚌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系统、溶氧自动控制系统、温控系统和养殖水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系统通过隔板划分为三个相互连通的区域,中间区域设有养殖卡槽;所述的溶氧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气泵、氮气罐、自动控制气阀、溶氧控制仪、气体混合罐和溶氧探头,所述的气体混合罐和溶氧探头分别放置于养殖系统两边的区域内;所述的温控系统包括温控加热棒和温度计,所述的温控加热棒与所述溶氧探头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所述的温度计与所述气体混合罐放置于同一区域内;所述的养殖水内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的水泵与所述气体混合罐放置于同一区域内,并且水泵紧挨着气体混合罐,所述的水管穿越养殖系统上方,其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自由放置于溶氧探头所在的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梦红周作强刘其根王有基吴杰洋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