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326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极力地抑制回扫现象的产生来抑制对比度的降低,并且极力地抑制带电粒子的凝聚来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1)具备:一对基板(6、7);多个像素电极(9),其形成于一个基板的基板面;共通电极(10),其与多个像素电极(9)相对地形成于另一个基板(7)的基板面;液状体(14),其被密封在一对基板之间,是使颜色和极性不同的两种带电粒子(11、12)分散而形成的;以及控制器(4),其生成写入脉冲,该写入脉冲用于在像素电极(9)与共通电极(10)之间产生使带电粒子(11、12)移动的电位差,其中,控制器(4)在向像素电极(9)和共通电极(10)施加写入脉冲后,使像素电极(9)与共通电极(10)之间经由电阻(17)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电场作用于电荷粒子以使视觉识别状态进行可逆地变化。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设备的发展,显示装置的低功耗化、薄型化、柔性化等的要求增加。作为能够与这样的要求对应的显示装置之一具有电泳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面板具备:两个基板,至少一个基板透明并隔着隔板相对配置;像素电极,配置于一个基板;共通电极,配置于另一个基板;以及显示液,其是将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并且着色为不同颜色的带电粒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得到的并被填充在基板电极之间。能够使电场作用于显示面板的基板电极之间而得到期望的显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样的电泳显示装置通过驱动器来进行驱动。在用于显示数字等的分段驱动方式中使用高耐压的驱动器。在电子书等要求高品质的情况下,对驱动器使用TFT等开关元件。然而,在任意的情况下,大多都在整个规定的期间内施加写入电压后,使像素电极和共通电极短路而成为相同电位。因此,存在以下的问题:产生回扫现象即移动到各电极侧的带电粒子(电泳粒子)伴随着该短路操作被带回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侧,从而对比度降低,视觉识别性恶化。因此,提出了一种防止上述回扫现象的电泳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电泳显示装置中,在形成于第一基板(元件基板)的像素电极与形成于第二基板(对置基板)的共通电极之间填充电泳分散液,在像素电极或共通电极的电泳分散液侧的表面形成有绝缘覆膜。另外,也提出 了一种以下的光电装置:在写入动作后,不使像素电极和共通电极短路,维持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光电装置(电泳显示装置)中,在写入动作后,向开关元件施加截止电压进行高阻抗处理,在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分别维持使电泳粒子带电的状态。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61275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401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20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9]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只在具有绝缘覆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回扫现象,但无法防止在没有绝缘覆膜的情况下产生的回扫现象。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为了防止回扫现象,在写入后不使像素电极和共通电极短路而维持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因此存在产生带电粒子彼此结合而凝聚从而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能够极力地抑制回扫现象的产生来抑制对比度的降低,并且能够极力地抑制带电粒子的凝聚来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基板,其隔着隔板相对配置,至少一个基板具有透光性;多个像素电极,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基板面;一个或多个共通电极,其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地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的基板面;液状体,其被密封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是使颜色和极性不同的两种带电粒子分散而形成的;以及驱动控制电路,其生成写入脉冲,该写入脉冲用于在上述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产生使上述带电粒子移动的电位差,其中,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在向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共通电极施加写入脉冲后,使该像素电极与该共通电极之间经由电阻连接。根据该结构,在施加写入脉冲后,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经由电阻连接,因此,能够极力地抑制回扫现象的产生和带电粒子的凝聚,从而能够抑制对比度和显示品质的降低。在上述电泳显示 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电阻的电阻值是上述液状体的电阻值的0.5倍 10倍。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该电泳显示装置具备:一对基板,其隔着隔板相对配置,至少一个基板具有透光性;多个像素电极,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基板面;共通电极,其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地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的基板面;液状体,其被密封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是使颜色和极性不同的两种带电粒子分散而形成的;以及驱动控制电路,其生成写入脉冲,该写入脉冲用于在上述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产生使上述带电粒子移动的电位差,该电泳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向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共通电极施加写入脉冲后,使该像素电极与该共通电极之间经由电阻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极力地抑制回扫现象的产生来抑制对比度的降低,并且能够极力地抑制带电粒子的凝聚来抑制显示品质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泳显示装置所具备的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写入时和写入后的显示部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写入时和写入后的显示部的内部示意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施加写入电压后的白色反射率、黑色反射率以及对比度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施加写入电压后的白色反射率、黑色反射率以及对比度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气结构的等价电路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部的部分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的示意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写入时和写入后的显示部的内部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写入时和写入后的显示部的内部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气结构的等价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添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电泳显示装置I具备显示部2、对显示部2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3a、3b)以及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器4。由驱动电路3和控制器4构成驱动控制单元。显示部2构成像素5。显示部2具备元件基板6和对置基板7、以及密封在元件基板6与对置基板7之间的电泳元件8,元件基板6与对置基板7隔着未图示的隔板相对配置。以下,以在对置基板7侧显示图像为前提进行说明。元件基板6例如是由玻璃、塑料构成的基板。元件基板6并不需要特别高的透光性,但也能够与对置基板7—起使用透光性高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透光性的基板构成元件基板6和对置基板7。此外,在作为显示装置而特别地要求挠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薄膜状或片状的树脂基板。在元件基板6上,形成有嵌入了数据线“X”等的层叠构造。在该层叠构造的上层侧设置有多个像素电极9。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将像素电极9侧作为显示面的情况下,能够对像素电极9使用铝、铜等导电材料。对置基板7例如是由玻璃、塑料等构成的透光性的基板,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等。在对置基板7的与元件基板6相对的面上,与多个像素电极9相对地形成有共通电极10。共通电极10例如由镁银(MgAg)、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电泳元件8中,密封有由带正电的黑色粒子11、带负电的白色粒子12以及使这些电泳粒子(黑色粒子11和白色粒子12)分散的分散介质13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信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